[ 作者簡介 ]
吳乾莉,女,海南海口人,海南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學部,講師,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基金項目 ]
海南職業(yè)技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積極心理學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人格魅力塑造研究(HZY2017-14)。
[ 摘要 ]
高校思政教師教學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的、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當前思政教育教學并不理想,尤其是思政教育中消極問題的處理方式,直接對思政教學效果產(chǎn)生了不良的影響。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能有效幫助高校思政教學走向積極,提高思政教學的效果。把積極心理學觀和思政教育相契合,豐富思政教育內容,以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為主,構建積極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此氛圍讓學生有了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本文在積極心理學“積極、互動、體驗”的原則下,結合案例教學,對高校思政教學的實施提出有效策略,在提升思政教學效果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人格品質。
[ 關鍵詞 ]
積極心理學;思政教學;積極人格品質;教學策略
1 積極心理學與高校思政教育
1.1 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塞里格曼首次提出積極心理學概念,積極心理學被稱之為“幫助人類發(fā)掘潛能,獲得幸福的科學”,其核心內容分別為:在情緒上進行積極體驗、在個人方面體現(xiàn)出積極的人格屬性、群體層面上積極組織。該理念側重于在人性中深入挖掘個體的積極心理特質,助人體驗和感悟快樂及積極向上的品質,注重提升人的潛能和幸福感,這對思想政治的實踐和應用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現(xiàn)今,教育部門格外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重視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同時對他們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進行培養(yǎng),以健全和完善他們的人格。積極心理學為現(xiàn)代社會和提升學生心理健康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能有效豐富對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的研究。
1.2 積極心理學與高校思政教育的切合點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能夠積極主動地完善自身,發(fā)展自身的潛力和價值。積極心理學理念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道德的建設,兩者具有相通性、相似性,因此將積極心理學落實到思政教學中,能夠更有效率地發(fā)揮教學實效性。
1.2.1 理論上的相通性
目標的一致性。積極心理學注重挖掘人身上積極的因素,完善人的發(fā)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主要是通過積極的思政觀進行引導,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確保其健康且全方位發(fā)展。可見,積極心理學與思政教學的目標是一致的。
理念上的一致性。積極心理學重視人的積極人格,追求人的自身價值,讓個體能夠積極地體驗人生;思政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注重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完善學生的人格和品質,實現(xiàn)學生自我價值,使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在這一點上,兩者的理念相同。
功能的一致性。積極心理學注重對個人積極情緒的引導,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高校思政教學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為引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格,完善自我。在功能上,積極心理學和思政教學都強調對人的正向引導,完善人格的培養(yǎng)。
1.2.2 實踐上的切合性
目前,高校思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一直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思政課程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枯燥乏味,一味地講授理論知識,很難讓學生有足夠的興趣去學習,學生也很難對思政課程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應在思政教學中融合積極心理學,充分挖掘學生積極的一面,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思政教學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其主旨是激發(fā)人的能動性,激發(fā)個體潛能,積極心理學與思政課程在實踐上具有契合性。
2 在積極心理學理念影響下的高校思政課程教學
“三點五步”高校思政課程教學設計是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以教學活動為載體,以學生體驗為核心,以互動為教學手段的教學模式,并設計“梳理現(xiàn)狀—分析心理原因—尋求解決策略—選擇合適的方式—實現(xiàn)自助”的五步課程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及獲得強烈的情感認同。從該需求點入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發(fā)揮思政教學的作用。
“三點五步”教學模式與積極心理學觀念相契合,積極心理學強調構建人們美好的品質,構建起質量更高的社會與個人生活。該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如下:
2.1 三要點
2.1.1 積極。在高校思政課程設計中,采用積極視角,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在矯正問題的同時注重構建積極的心理品質,更強調對心理問題的預防,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在思政課程上吸收情感體驗的精髓,豐富思政課程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和參與,倡導和諧統(tǒng)一的課程建設。
2.1.2 互動。在積極心理學的教育理念下,思政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師生、生生間的有效互動,甚至是家長、教師和學生間更為密切的互動?;幼岆p方產(chǎn)生情感和思想方面的交流和碰撞,在不斷交流中去負留正,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
2.1.3 體驗。體驗是整個思政教學課程的核心所在。在體驗過程中,提出課程活動的充分性和交流的充分性,學生在思政課程中體驗感悟、互動交流,形成積極的情感和認知,在這過程中,體驗所生成的效果更加明顯。
2.2 五步環(huán)節(jié)
2.2.1 梳理現(xiàn)狀,喚醒體驗。主要目的是引領學生進入思政課程教學情境中,喚醒學生已有的體驗,帶著問題參與到課程活動中。
2.2.2 分析原因,深化體驗。帶領學生進入主題活動,重點解析活動問題,讓學生對已有的體驗進行深層次的剖析、自我反思。
2.2.3 尋求解決策略,改善體驗。突出難點問題,總結問題發(fā)展規(guī)律,讓學生嘗試用不同視角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2.2.4 合理選擇,轉化體驗。鼓勵學生對活動進行合理的選擇,形成新的體驗
2.2.5 實現(xiàn)自主,強化體驗。對問題有清楚的認識,在改善問題的基礎上強化積極的體驗效果。
2.3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具體教學應用
本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這一課程內容進行設計,主要分為五個步驟實施:
2.3.1 “梳理現(xiàn)狀,喚醒體驗”活動環(huán)節(jié):課程活動中,教師應該了解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是怎樣的,引領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在這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觀看視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思考視頻的內容,喚醒體驗目標。情境導入環(huán)節(jié)時間為15分鐘,結束后,由教師來總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做正確引導,切實為學生樹立起相應觀念。
2.3.2 “分析原因,深化體驗”活動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題的重點,要解決預設活動的問題,強化學生的體驗。在“分析原因”活動環(huán)節(jié)中,本課題設計了“情景討論賽”,對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的主題是“你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誠信的行為”,各小組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感悟。在這過程中,每個學生觀點不同,有些學生不能認同其他學生的觀點,并就此展開辯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充分顯示出互動性。
2.3.3 “尋找解決對策,改善體驗”活動環(huán)節(jié):該階段是課程活動的深入環(huán)節(jié),思政教師進一步完成課程活動重點的探究,對學生的體驗進行改善?;顒又?,教師與學生都參與到角色扮演中,還原真實情景下人們的社會活動,并分析自身是否存在不誠信的行為,同學在角色扮演活動中也能夠有深刻的感受,并通過不同視角來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
2.3.4 “合理選擇,轉化體驗”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思政課程教學中,從積極心理學角度開展課程教學,從心理咨詢層面,讓學生自主選擇,給予學生尊重不去干預和代替他們做選擇。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對學生加以鼓勵,讓他們按著個人的心理和性格進行真實抉擇,從中形成個人的反思與體驗;引導他們從新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做出正確的抉擇,感受不同的體驗。
2.3.5 “實現(xiàn)自助,強化體驗”活動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課程的結束和升華階段,主要目的是強化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通過設置背景音樂,分析生活中不誠信的行為對人的影響,強化學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不誠信行為傷害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對于思政課程“三點五步”教學模式的設計,值得注意的是,課程主題活動單元是逐步加深的,活動的目的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整個教學設計中,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xiàn)了知、情、意、行的有效統(tǒng)一。
3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思政教師教學的策略
3.1 更新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
3.1.1 依據(jù)學生需求選擇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思政課程的積極情感體驗。積極心理學指出:個體參與活動中的積極性與需求滿足度成正比。當前,高校學生的思維非?;钴S,對社會的感知能力較強。思政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需要密切切合社會實際,從高校學生的角度去關聯(lián)相關難點和熱點,為其解決相關難題以及解答相應困惑,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也會增強。大學階段是人生發(fā)展的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這一時期大學生需要獨立面對學習、生活、社會交往、情感、就業(yè)等人生課題,在這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困難。這時候,如果思政教師能夠對學生遇到的人生難題給予幫助,為學生排憂解難,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就能夠極大提升學生對思政教學的認同感。因此,高校思政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需求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實施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對思政課程的積極情感,有效提升思政教學成效。
3.1.2 以學生發(fā)展為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積極人格的培養(yǎng)。這是積極心理學重要目的的一方面,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本需求。思政教師進行教學時,應時刻展現(xiàn)出積極的精神面貌,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去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并以積極的眼光和發(fā)展的視野去關注他們,用包容和開放的態(tài)度去正視他們的差異,多給予他們鼓勵,多去表揚學生,激發(fā)他們的能動性,使他們積極地去面對學習生活,養(yǎng)成積極的人格品質。高校思政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注重自我調節(jié)和管理,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以免消極情緒影響教學,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以個人積極、高尚的心理和情感去面對和影響學生,為學生樹立榜樣。
3.2 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3.2.1 豐富思政教學方法,達成教學目標。開展高校思政教學的,教師應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提升思政教學效果。如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培養(yǎng)民族精神”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問題導入的方式,讓學生思考“當代大學生為什么要愛國?”“作為一名大學生,你應怎樣愛國?”等等,給學生引導,讓他們在問題思考中去感悟,開展教育教學;還可通過播放愛國電影,讓學生感受榜樣的力量,從中學習和感受愛國主義,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可以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實地參觀,寫下參觀后的感受;還可以組織愛國主義演講比賽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導入、情境創(chuàng)設等方式,讓學生深刻理解和認識愛國主義精神,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教學目標。
3.2.2 構建積極的體驗教學方式,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思政課程教學中,學生是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直接影響整個思政課程教學效果。積極心理學注重個體的主體地位和自我價值,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增強思政教學的情感體驗,如上述的“三點五步”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體驗感,并在實踐教學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高校思政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生活情況和心理特點積極關注,保障活動課程順利展開,實現(xiàn)活動的目標,對那些較為困難、思維方式較為消極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fā),讓學生獲得積極美好的體驗,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3.3 融入積極評價元素,完善思政課考評機制
3.3.1 開展橫向和縱向的考評。第一,對學生思政學習成效進行橫向考評,豐富考評內容??荚u中將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出勤情況、課程活動參與情況以及日常行為納入其中,采用教師考評、學生自評、輔導員及其他教師反饋以及學生互評的方式評出學生思政學習成績,改變以往單一的考評方式,提升思政課程考評的公正性。第二,實施縱向考評。縱向考評強調學生在道德素質、法律素養(yǎng)、政治理論水平等方面不同階段的變化,注重每個學生學習的差異性。
3.3.2 開展鼓勵性評價。積極心理學表明,學生的積極體驗越多,就越容易培養(yǎng)積極人格。因此,思政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的主動能動性,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塑造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劉偉霞. 積極心理學在醫(yī)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作用[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26(2):45-46.
[2]常素梅. 積極心理學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探索[J].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5(1):49-51.
[3]姬興濤,杜紅,孫東梅. 積極心理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途徑與方法[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7):96-98.
[4]蔡熙文. 發(fā)揮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價值的路徑探索 [J]. 遼寧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學院. 遼寧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3):100-102.
366350033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