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義瓏
中學(xué)語文高級教師,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qū)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首屆全國中語會學(xué)術(shù)先鋒人物。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①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②在天涯。
【注釋】
①古道:古老荒涼的小道。②斷腸人:指漂泊天涯、百無聊賴的游子。
【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所以一直不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在一次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被譽為“秋思之祖”的《天凈沙·秋思》。
【賞析】
馬致遠是著名的散曲作家,本曲是元曲中的“絕唱”。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本曲“純屬天籟,寥寥數(shù)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如今人們說到“鄉(xiāng)愁”,自然就會想到這篇佳作。
這首小令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fēng)、馬九種景物,作者將這些意象并列疊加在一起,并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西、瘦等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景物都帶上了蕭瑟、凄涼的色彩,構(gòu)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氣氛、有韻味的深秋圖景。也正是在這樣一幅深秋的圖景中,作者生出濃濃的鄉(xiāng)愁,書寫了一份天涯漂泊客的凄苦之情。夕陽正逐漸沉到地平線下,此時正是人們停止勞作、歸家歇息的時候,連烏鴉也紛紛回飛,到枯藤纏繞的老樹上尋找自己的窩巢,而詩人卻還在寒冷、蕭瑟的西風(fēng)中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在山中的羊腸古道上獨行。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多希望眼前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此情此景怎么不會讓人悲痛斷腸?
人們常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因為“斷腸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斷腸人的精神家園已化作了一片荒蕪,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滿目蕭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樹、馬、水都是蕭條的、凄涼的、無助的,其實是人潦倒與哀愁的寫照,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這景無疑傳達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這景與人,境與情,自然意象與社會境遇,和諧統(tǒng)一于這首小令中,充分道出了游子羈旅之悲。悲痛到極點,有可能是因為漂泊,有可能是因為仕途不順,還有可能是因為人生的經(jīng)歷坎坷或者失意,太多太多在這秋思里,強烈感染著一代又一代讀者。
腸斷,人依舊
——讀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一年又一年
風(fēng)塵過后還是風(fēng)塵
多少個黑夜醒著
哪扇門能關(guān)住思念和孤獨
多少輕言細語沒有歸途
枯藤? 老樹
老樹? 枯藤
可以相依為命
一起抵御風(fēng)霜的侵蝕
但每一片落葉
落下的都是一場宿命
小橋? 流水
流水? 小橋
不知道裝飾誰的風(fēng)景
壺中沒有酒就沒有了家
在落滿蒼涼的古道上
守望夕陽
守望山外兩茫茫
期盼有盞燈升到星空
照亮遠方的長路和河流
讓每條長路都生長飽滿的未來
讓每條河流都流淌美麗的繁華
腸斷,人依舊
一陣風(fēng)穿過人間的起伏
太陽明天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