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文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借鑒名家的寫作習慣,為受各種條件限制的小學師生探索一條有效的捷徑。閉上有形的肉眼,睜開無形的心眼,既可以避開紛繁復雜的信息干擾,又可以充分發(fā)掘有關(guān)聯(lián)的形象記憶和豐富的想象,為積累感悟和構(gòu)思寫作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閉眼用心寫作 主題訓練
一、模式的提出
一線語文老師細心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幾種現(xiàn)象:那些平時說話滔滔不絕的學生,下筆卻斷斷續(xù)續(xù);課堂上參與活動興趣高昂的學生,課后作文卻了無興趣;整天置身于豐富多彩的生活,提筆作文時卻無從下手;學習了許多課文,閱讀了大量書籍,寫作時卻不會派上用場。究其原因,小學生處在對自然、社會、生活的探知中,他們好奇、愛問,但更多時候表現(xiàn)出來的是他們好玩的天性。我們常??吹叫W生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分心分神,一會兒玩玩筆,一會兒說說悄悄話。課堂上尚且如此,家中更是這樣,玩玩寫寫,寫寫玩玩。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即使是大人,即使是專業(yè)作家,也寫不出像樣的文章。
科學研究表明,當閉眼用心思考時,大腦接收的信息渠道變少,精力異常集中,便于挖掘思維的潛力。如果能夠躺著,腦血流量供應更加充足,記憶力、想象力更好。所以,我們相信,只要讓學生閉上雙眼,大腦就能夠更專注地處理眼下要寫的作文。腦神經(jīng)的活躍,能使學生迅速調(diào)動已有的信息庫存,發(fā)揮更豐富的想象。等構(gòu)思清楚再睜開眼寫作時,自然也就“下筆如有神”。
閉眼用心寫作教學模式正是基于以上的觀點,基于小學生的特點及課堂的限制而提出的。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細化,力求構(gòu)造出相對完整的模式,為更多苦苦掙扎的小學師生探出一條寫作的捷徑。
二、模式的探索
閉眼用心寫作模式,簡單地說,就是讓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觀察事物后閉上眼睛,調(diào)動形象記憶,迅速地把各種信息輸入大腦;在構(gòu)思寫作時,閉上有形的肉眼,打開無形的心眼,靜靜地用心琢磨,發(fā)掘有關(guān)聯(lián)的形象記憶和豐富的想象。具體地說,閉眼用心寫作模式是一個從不自主到自主、從無主題到有主題、從課內(nèi)到課外的訓練過程。
(一)學生的訓練
1.無主題訓練
我們這樣告訴學生:不論身處何時何地,都可以嘗試著閉上眼睛,任由思緒馳騁,只要心有所感,就可以掏出小本子,三句五句也好,一段幾段也罷,抓緊寫下就是。當然,如果能夠每天臨睡前堅持寫寫自己的所感所悟,那就更好了。
一段時間后,我們收集了一些學生的寫作片段。閱后我們欣喜地看到,雖然語言有些稚嫩甚至雜亂,但內(nèi)容真實且豐富多彩?,F(xiàn)在,很多學生已經(jīng)喜歡上了這樣的方式,在沒有老師要求的情況下也愿意自己動手寫。
2.有主題訓練
在探索中,我們主要采取了人物印象記、物品印象記和場景印象記三種方法,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在一定的時間段內(nèi)反復訓練。
①人物印象記。遇到一個人,不論陌生、熟悉,注意觀察他的五官、衣著、氣色、動作等,閑暇時閉上眼,想清楚他的音容笑貌、衣著動作,再依一定的順序?qū)懴聛怼傞_始時,字數(shù)上不求多,只要把人寫清楚。積累一段時間后,學生自然而然地發(fā)現(xiàn),不想辦法寫出點特征、寫出點不一樣,人物就會多人一面。
②物品印象記。買到一樣東西,拿到一件物品,瞟幾眼,閉上眼睛仔細地想清楚它的顏色、形狀、大小、觸感,想不出來的,睜開眼再看看。反復幾次,自然而然地,這東西、這物品就不但進入了學生的眼,也進入了學生的心。等到要寫作時,學生因為有了當時的瞬間形象記憶,寫起來就不會是“我有一個瓶子,它很漂亮,我很喜歡?!倍兂闪恕斑@是媽媽‘六一’送我的不銹鋼水瓶,閃著金屬光澤的瓶身上印著一幅漂亮的梅花圖,旁邊還豎著一行詩‘梅花香自苦寒來’……”
我們甚至要求學生拿起物品輕輕彈磕,聽聽它的聲音;慢慢聞聞,嗅出它的香味;如果是吃的,仔細嘗嘗,品出它的味道……讓學生不斷強化訓練自己的各種感官,以便能靈敏而又準確地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③場景印象記。單個的人,單個的物,只是點上的觀察、記憶。對于小學生來說,面上的觀察、記憶非常重要。他們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寫面寫景往往是蜻蜓點水式一帶而過??葱W生的作文多了,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通?。簩懭藢懯碌淖魑?,經(jīng)常沒有寫周圍的環(huán)境,人、事是在真空中的;寫物寫景的作文,經(jīng)常不寫物、景的變化,物、景是“百年不變”的。
鑒于此,我們要求學生路過一個街口、踏入一個商場、進入一個公園,不妨觀察一下早中晚、春夏秋冬等的不同,給自己一分鐘定定地看一會兒,調(diào)動已有的記憶,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二)課堂的實踐
在平時學生訓練的基礎(chǔ)上,我們在課堂上進行了一些有意的探索,閃現(xiàn)法、凍解法、聲象法,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1.閃現(xiàn)法——激發(fā)各種潛能
特級教師于永正曾上過一堂精彩的習作課,課題是《描述人物外貌,轉(zhuǎn)述通知》。上課鈴響,于老師安排的一位年輕女老師走進教室要學生通知于老師下午去文教局開會。當于老師走進課堂,學生自然是急于向他報告情況。于是,于老師巧妙地引導學生在互糾互正中說出了女老師的體貌特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受此啟發(fā),我們結(jié)合學生的主題訓練,嘗試了人物閃現(xiàn)法、物品閃現(xiàn)法。這跟20世紀90年代數(shù)學研究中的動像閃現(xiàn)法及英語學習中的意群閃現(xiàn)法原理是一樣的。因為有了明確的目的,有了時間的限制,學生的注意力、興趣被極大地調(diào)動起來,形象記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大大超過了平常的水平,往往能觀察獨到、思如泉涌、出口成章。
2.凍解法——給足觀察時間
對一些不斷變動的場景,學生往往很難觀察。拍下連續(xù)的一組照片是一種方式,把自己的眼當作相機瞬間閉合是一種方式,創(chuàng)設條件讓事物停住也是一種方式??紤]到各種各樣的條件限制,我們更多采用的是最后一種方式,“冰凍”部分人、物,讓其他學生慢慢觀察后,再“解凍”并描述見到的場景。
我校黃劍鋒老師在福建省第二屆新作文研討會上上的習作課《捕捉有趣的鏡頭》,很好地詮釋了這種方法,也得到了與會近千名老師的認同。
【教學片段】
師:兩隊第一個同學上臺領(lǐng)傳話內(nèi)容。沒有做傳話的同學不能“沒事偷著樂”,你們除了用各種動作和表情為你們隊加油,還有一個任務就是“捕捉有趣鏡頭”。怎樣捕捉呢?仔細看,用心想??词裁茨??看同學的動作、神態(tài)。想什么呢?想象猜測同學的心情。
師:兩隊起立,一傳完就可以坐下。傳話比賽現(xiàn)在開始。等一下被我點到的同學要讓你們委屈兩分鐘。(3—4名間“冰凍”!教師圈定幾個活動者及啦啦隊員有趣的姿勢定格。)
……
在這里,被黃老師圈定的幾個活動者及啦啦隊員仿佛“冰凍”住了,姿勢、表情保持不變,其他學生則可以離開桌位多角度、全方位慢慢觀察??床磺宄?,想不明白,還可以討論討論。老師給足了觀察、記憶所需要的時間,等“解凍”命令下達時,其他學生早已收獲頗豐,寫出來的作文也變得生動、有趣。
3.聲像法——打開記憶閘門
為幫助學生回憶,我們拍攝了許多照片,錄制了很多聲音和影像,又從網(wǎng)上搜集了很多素材。寫《鄉(xiāng)村》《我的家鄉(xiāng)》等,我們?yōu)閷W生播放鳥鳴蟲噪、牛哞狗吠的聲音,播放青山綠水、小橋公路的畫面;寫《一件有趣的事》《秋游》等,我們?yōu)閷W生播放歡樂的笑聲、有趣的對話聲,播放你追我趕、你攙我扶的鏡頭;寫《我的童年》《家有 》等,我們?yōu)閷W生播放孩童的聲音,播放房間的照片……學生在一個個聲音、一張張照片、一段段影像的刺激下,記憶的閘門瞬間打開,過往的影像和聲音一一浮現(xiàn)。這樣的作文課,學生不再怕寫,也不怕寫不好。
閉眼用心寫作模式的探索還在進行中,我們渴望它能幫助更多的小學師生,也渴望得到更多指點和幫助。我們提倡閉上有形的肉眼,減少大腦接受的信息,充分發(fā)揮出原先自己就已睜開過的無形的心眼。閉上眼睛,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種生活。我們不要讓學生局限于個人的親身經(jīng)歷,應該讓他們明白感受的經(jīng)歷比親歷的過程更重要,自己的心靈能否感覺到,才是最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孫紹振.根本在于心靈的豐富——讀兩篇中學生的作文[J].新作文(小學版),2002(30):127-129.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97.
[3]于永正.于永正語文教學精品錄[M].北京: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9:270.
責任編輯:黃大燦
374750033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