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婷
(福建省惠安縣醫(yī)院,福建 泉州 362100)
產后出血的病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軟產道裂傷、胎盤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礙等因素,缺鐵性貧血對孕婦產后出血幾率和出血量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可以從預防缺鐵性貧血的角度改善孕婦產后出血情況,這樣能夠減少相關不良妊娠結局的出現[1-3]。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孕婦中,隨機選取160例作為樣本,觀察補鐵預防缺鐵性貧血孕婦產后出血的效果及對血紅蛋白(Hb)水平的影響?,F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孕婦1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方法分為對照組(80例)和觀察組(80例),本實驗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妊娠期孕婦一般資料情況:觀察組初產婦/經產婦:56/24(例),年齡平均為29.17±1.46(歲),BMI平均為29.17±1.46(kg/m2),孕周平均為23.84±1.76(周);對照組初產婦/經產婦:55/25(例),年齡平均為29.26±1.37(歲),BMI平均為29.25±1.40(kg/m2),孕周平均為23.75±1.81(周)。妊娠期孕婦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經診斷孕周在28周前為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妊娠期孕檢產婦和胎兒均正常者;近期未采用抗凝或促凝藥物治療者;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血液系統疾病者;肝腎功能異常者;凝血功能障礙者;依從性過低者。
對照組妊娠期孕婦采用飲食干預方法補鐵,觀察組妊娠期孕婦采用飲食干預和鐵劑聯合補鐵,通過血清鐵蛋白檢測判斷預防鐵過載,血清鐵蛋白與巨噬細胞內的鐵儲備量成正比,后者與機體總體量成正比,可以根據該指標檢測結果預防鐵過載。
(1)飲食干預補鐵。主要通過含鐵量和鐵吸收率較高的食物改善患者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相關指標水平,常見食物包括瘦肉、魚、禽類、動物血(鴨血、豬血)、動物內臟(肝臟、腎臟)、雞蛋、谷類、干果等[4-8]。除此之外,還可以多食用含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促進鐵的吸收,例如西紅柿、柿子椒、苦瓜、油菜、小白菜等[9-11]。
(2)鐵劑補鐵。在飲食干預補鐵的基礎上根據患者貧血嚴重程度給予不同鐵劑干預。輕度貧血患者采用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ITALFARMACOS.A.,國藥準字HJ20160143,規(guī)格:15mL:40mg*10瓶),每次15mL,一日2次,飯前口服,持續(xù)補鐵一個月;重度貧血患者采用蔗糖鐵注射液(山西普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617,5mL:100mg),將200mg蔗糖鐵注射液與100mL生理鹽水配制成溶液,一周靜脈滴注1次,持續(xù)補鐵一個月。
對比兩組妊娠期孕婦的營養(yǎng)相關指標、免疫功能指標、負性心理情緒評分。
①統計兩組妊娠期孕婦補鐵前后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紅細胞、血細胞比容各項營養(yǎng)相關指標。
②根據CD3+、CD4+、CD4+/CD8+各項免疫功能指標對補鐵前后兩組妊娠期孕婦的免疫功能指標進行評價。
③采用SAS量表、SDS量表對兩組妊娠期孕婦補鐵前后的焦慮、抑郁心理情緒進行評價,滿分分別為60分、80分,評分越高表示妊娠期孕婦負性心理情緒越嚴重。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補鐵后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紅細胞、血細胞比容各項營養(yǎng)相關指標高于補鐵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補鐵后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紅細胞、血細胞比容各項營養(yǎng)相關指標高于補鐵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補鐵后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紅細胞、血細胞比容各項營養(yǎng)相關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妊娠期孕婦營養(yǎng)相關指標對比
觀察組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補鐵后CD3+、CD4+、CD4+/CD8+高于補鐵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補鐵后CD3+、CD4+、CD4+/CD8+高于補鐵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補鐵后CD3+、CD4+、CD4+/CD8+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妊娠期孕婦免疫功能指標對比
觀察組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補鐵后SAS焦慮評分、SDS抑郁評分低于補鐵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補鐵后SAS焦慮評分、SDS抑郁評分低于補鐵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補鐵后SAS焦慮評分、SDS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妊娠期孕婦負性心理情緒評分對比
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mL者稱為產后出血,80%產后出血發(fā)生在產后2小時內。晚期產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時以后,在產褥期內發(fā)生的子宮大量出血,多見于產后1~2周。產后出血是分娩期嚴重的并發(fā)癥,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是我國引起孕產婦死亡的第一位原因,邊遠落后地區(qū)產后出血的發(fā)病率和出血量更多,產婦不良妊娠結局更多。
本文實驗結果表明:觀察組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補鐵后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紅細胞、血細胞比容各項營養(yǎng)相關指標高于補鐵前(P<0.05),可見飲食干預和鐵劑聯合補鐵能夠改善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營養(yǎng)指標,對照組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紅細胞、血細胞比容指標變化趨勢與觀察組相同,但是改善幅度與觀察組存在統計學差異,飲食干預在營養(yǎng)指標改善方面的作用不如聯用飲食干預和鐵劑。許克素等人[12]采用鐵劑和飲食干預進行對比實驗,結果表明鐵劑干預下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的血紅蛋白從80(g/L)左右升高至110(g/L)以上,僅飲食干預升高至100(g/L)以上,血清鐵蛋白指標從30(μg/L)以上下降至20(μg/L)以上,僅飲食干預下降至20(μg/L)一下,研究結果與本文實驗一致。觀察組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補鐵后CD3+、CD4+、CD4+/CD8+高于補鐵前(P<0.05),可見飲食干預和鐵劑聯合補鐵能夠提高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免疫功能,對照組免疫功能指標與觀察組一致,但是免疫功能好轉幅度不如觀察組,飲食干預在免疫功能提高方面的作用不如聯用飲食干預和鐵劑,缺鐵會抑制各種鐵依賴酶或含鐵酶的功能,影響T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最終影響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因此補鐵與患者免疫功能呈正相關,補鐵對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具有積極意義。陳忠芳[13]、劉楠[14]在文獻中通過貧血與產后出血、妊娠結局關系的探討,證明了若產婦孕婦產前未及時補鐵,則產后出血幾率高、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高。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補鐵后SAS焦慮評分、SDS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鐵劑聯合干預后患者負性心理情緒較少,補鐵與患者負性心理情緒評分呈負相關,補鐵對減少患者負性心理情緒具有積極意義,對以后再次生育具有積極意義,若患者負性情緒較重,則很容易對二孩存在抵觸心理,王德慧、魏濤、魏敏[15]在文獻中討論了負性心理情緒與二孩政策之間的關系,與本文結果相互印證,提高了鐵劑聯合治療的社會意義。
綜上所述,妊娠期孕婦在飲食干預和鐵劑聯合補鐵下營養(yǎng)相關指標與免疫功能指標得以好轉、負性心理情緒有所減少,補鐵預防缺鐵性貧血孕婦產后出血的效果及對血紅蛋白(Hb)水平具有積極影響,本文研究具有積極意義,從補鐵預防缺鐵性貧血角度改善產后出血情況是可行的。但本研究存在不足之處,沒有從其他角度分析產后出血因素的影響,本文僅對鐵劑與飲食干預與免疫功能指標的關系進行了探討,但未進一步分析免疫功能指標與產后出血幾率、不良妊娠結局之間的關系有待未來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