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寧安路小學 原曉雯
童話是一類通過豐富幻想、想象與夸張編寫而出的適合兒童閱讀的故事,語言具有生動通俗的特點,故事情節(jié)則引人入勝、曲折離奇,通常運用擬人的寫作手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大量的童話故事,這些童話故事能傳遞感恩、真誠、溫暖等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教師應給予童話教學格外關注,利用童話幻想性和趣味性強的特點制訂教學規(guī)劃與設計教學流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形成美好的道德情操。
童話作品語言質(zhì)樸生動、活潑簡潔,興致性特征極為顯著,為構建童話教學高效課堂,小學語文教師首先需帶領學生認真品析語言,使其切實感受到童話中的形象,體會情節(jié)的具體發(fā)展,由此達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之效,并發(fā)展他們的語言能力。
比如,《小蝸?!肥且黄ぐ蝗坏目破胀?,文中通過小蝸牛同媽媽的三次對話,為讀者介紹小樹林中一年四季的更迭與變化,并精良地說明小蝸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色。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安排的圖文相配樣式引領學生獨立閱讀與自主欣賞這篇童話故事,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假如有拼音,可以讀一讀拼音,假如沒有拼音,可以看看課文中的圖畫嘗試預測生字,幫助他們掃除閱讀障礙,使其可以順利讀懂文章,初步感受到文中語言的趣味性。接著,教師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全文,仔細觀察課本中搭配的插圖,認真朗讀小蝸牛與媽媽的三次對話,使其理解文章大意,讓他們借助書中圖畫很容易地知道小樹林是隨著四季變化而變化的。隨后教師組織學生著重分析這篇童話故事的語言特點,使其通過比較加強對詞語的理解,讓他們體會童話語言的樂趣。
在小學教育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教育任務,幻想更是極其可貴的品質(zhì),假如缺乏豐富的想象能力,那么創(chuàng)造能力就無從談起,因此激起學生的想象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孟爰仁峭捁适碌暮诵奶卣鳎彩且淮筇刭|(zhì)。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需聚焦于童話作品的特質(zhì),審視學生的幻想性,引領學生閱讀與欣賞童話故事,如結合插圖一邊閱讀、一邊想象,使其在腦海中產(chǎn)生故事情節(jié),助推他們更好地感悟形象與理解情節(jié)。
此時,在開展《美麗的鹿角》教學時,教師先出示一則謎語:“頭戴珊瑚帽,身穿梅花襖,腿兒細又長,翻山快如飛。”學生結合謎面的描述知道這則謎語描述的是鹿,然后引出銜接語:謎面抓住鹿身上的哪兩個部位提示大家,你們覺得鹿什么地方最美?使其自由發(fā)言,提出各自的看法,由此引出鹿角與鹿腿的童話故事。接著,教師指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邊閱讀、一邊想象,這則童話講述一件什么事,使其嘗試概括故事內(nèi)容,思考故事中的小鹿到底是如何欣賞和抱怨自己的,鼓勵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用心走進小鹿欣賞自己的畫面,描述小鹿的內(nèi)心活動。之后,教師指導學生認真品讀小鹿抱怨四條腿的部分,找出描述小鹿動作與神態(tài)的詞句,同樣發(fā)揮自身想象能力體會小鹿的不高興,使其采用比較的方式理解這兩個部分。隨后教師繼續(xù)指引學生發(fā)揮想象能力感悟小鹿逃跑后的心理活動,讓他們體悟作者的真情實感。
在具體的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要想構建高效課堂,教師應著重提煉童話作品中蘊涵的純真美,引領學生進入純真的童話世界之中,使其切實地感受到童話的純真,促使他們也變得更為純真。
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為例,這是一篇極具童趣的童話,一群活潑天真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故事語言生動淺顯。在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時可以將自己想象成這群小蝌蚪中的一員,一邊自讀課文,一邊尋找“青蛙媽媽”,由于他們的內(nèi)心是十分純潔的,采用這樣的閱讀方式可以使其收獲更多知識與快樂,快速理解故事內(nèi)容。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對故事中的各個對話場景進行逐個解讀,使其結合文中動物的具體對話內(nèi)容進一步體會“小蝌蚪尋找媽媽”的這份純真,讓他們掌握故事內(nèi)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與情節(jié)。之后,教師給出話題:“在這個童話故事中大家認識很多動物朋友,你們最喜歡哪一個?原因是什么?”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簡述自己的理由,讓他們學習這些動物身上的精神。
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可把角色表演融入童話課堂教學中,指引學生通過表演把抽象的文字語言轉變成可視化的表情、動作等,大力倡導他們在閱讀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使其在表演過程中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感受到有趣鮮明的形象。
例如,《陶罐與鐵罐》這篇童話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中多年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則化為泥土不復存在。在學習這篇童話故事時教師先指導學生通讀全文,初步發(fā)現(xiàn)鐵罐的驕傲與陶罐的謙虛,并從文中找出描述鐵罐驕傲的語句,圈出描寫鐵罐神態(tài)的詞語,要求他們讀一讀,嘗試將鐵罐的神態(tài)讀出來,使其從鐵罐看不起陶罐感受鐵罐之傲,原因在于鐵罐自以為堅硬。接著,教師帶領學生著重品讀描述陶罐的語句,主要是面對鐵罐的奚落,陶罐是如何應對的,使其讀出陶罐的謙虛,讓他們發(fā)現(xiàn)兩個形象的不同。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兩人一組,將課文適當加工改編成劇本,分別扮演陶罐與鐵罐的角色進行對話,表演完一遍后雙方互換角色,使其進一步感知鐵罐的傲慢與陶罐的謙虛,讓他們意識到每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做到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從表面上來看,童話是一篇篇生動有趣的故事,有著鮮明的人物形象與完整的情節(jié)發(fā)展,也蘊含著深刻的內(nèi)涵,揭示著一定的哲理或者道理。在小學語文中的童話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關注語言知識的講授與技能的訓練,也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帶領學生深入發(fā)掘童話故事的內(nèi)涵,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增強對他們的正面教育,使其在童話學習中收獲更多,不斷成長與進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例如,在《巨人的花園》的教學中,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一個美麗的花園圖片,里面有一個巨人,要求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自主閱讀課文,初步感知巨人的花園給自己留下怎樣的印象,使其了解到花園開始美麗,后來變得荒涼,并讓他們讀出描寫巨人兇惡的詞語。接著,教師要求學生閱讀描寫花園漂亮、美麗的語句,發(fā)揮想象讓自己進入這美麗的花園之中,腦海中浮現(xiàn)出相應的畫面,使其感受巨人的花園的美麗與快樂,讓他們想象說話:巨人的花園里常年洋溢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想象面對這美麗的花園,這些孩子會說些什么。之后,教師指引學生研讀文中巨人的花園發(fā)生變化的語句,設疑:好一個自私的巨人!為了獨自享受快樂,竟然訓斥孩子們離開花園,假如你是這些孩子中的其中一個,想告訴他什么?巨人最后明白什么?讓他們感受童話的有趣,明白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做人不能太自私的道理。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真對待童話教學,精心研究童話作品的特色與文體特征,同時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思維能力、認知水平等多個方面的因素,科學合理地開展童話教學,真正滿足他們的實際學習需要,傾力構建高效課堂,全方位提升童話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能力,促使他們在童話學習中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