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瑩,張芳芹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徐州市中醫(yī)院ICU,江蘇南京 221000
ICU患者在最近幾年有比較高的下呼吸道感染發(fā)病率,細菌耐藥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1]。ICU老年患者有年高體弱特征,不僅免疫力低下,而且有較多的基礎疾病,所以比普通人群更容易感染耐藥菌肺炎,治療時也有較大的難度,所以老年耐藥菌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比較高,會給醫(yī)務人員的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以及救治工作造成沉重負擔[2]。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中醫(yī)藥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而且已積累了較多的臨床經(jīng)驗,目前在臨床治療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起到顯著抗菌治療作用,同時還為老年耐藥菌肺炎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與途徑[3]。本文隨機選擇2017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徐州市中醫(yī)院的60例耐藥菌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從而對中醫(yī)桑杏藶黃湯的治療價值進行探討?,F(xiàn)報道如下。
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此次研究,隨機選擇本院的60例耐藥菌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兩組,每組30例。常規(guī)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齡61~83歲,平均(71.34±3.34)歲。觀察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齡62~82歲,平均(71.63±3.62)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知曉研究并同意;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診斷標準;符合《中國成人社區(qū)獲得性費用診斷和治療指南》《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成人醫(yī)院獲得性肺炎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管理》[5]診斷標準;中醫(yī)辯證為痰熱蘊肺證。
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者;無法正常溝通者;活動性肺結核者;艾滋疾病者;住院時生存時間<72 h者;中醫(yī)湯劑禁忌者。
常規(guī)組患者接受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包括氧療、呼吸道分泌物管理、抗感染、機械通氣、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
觀察組患者采取中醫(yī)桑杏藶黃湯治療,組方包括皂角刺1 g、甘草6 g、炙麻黃6 g、生大黃6 g、茯苓10 g、炒白術10 g、葶藶子10 g、苦杏仁10 g、桑白皮10 g。如有嘔吐,則加用半夏、川黃連;如有便溏,則去大黃;如有咽紅腫痛,則加用桔梗、山豆根;如有脘腹脹,則加厚樸、楂曲;如有身熱重者,則加連翹、石膏。水煎至400 mL,1劑/d,分早晚兩次服用,或者通過腸管、鼻胃管飼入。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10 d。
①治療效果:根據(jù)《內科疾病診斷標準》[6]評為顯效、有效、無效?;颊吲R床癥狀、陽性體征疾病無改善,甚至有惡化情況為無效;臨床癥狀、陽性體征疾病有所改善為有效;臨床癥狀、陽性體征疾病消失為顯效。治療有效率=(總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②炎癥指標:對患者治療前后的C反應蛋白進行測定。
③臨床癥狀積分: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為標準評分。其主癥包括胸悶、咯痰、咳嗽等,每項主癥的評分為0~6分。
④免疫指標:通過 Beckman-Coulter公司Epic?sXLⅡ型流式細胞儀設備以及相關抗體測定患者CD3+、CD4+、CD8+等指標。
⑤肺功能指標水平: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最大呼氣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curve,MMF)、第1秒呼氣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兩組患者治療前C-反應蛋白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C-反應蛋白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水平對比[(±s),mg/L]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 of C-reaction protei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g/L]
表2 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水平對比[(±s),mg/L]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 of C-reaction protei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g/L]
?
觀察組的免疫指標水平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免疫指標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immun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3 兩組患者免疫指標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immun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兩組治療前肺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肺功能水平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Table 4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s),%]
表4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Table 4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s),%]
?
兩組治療前臨床癥狀積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比較[(±s),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5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比較[(±s),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
我國醫(yī)療技術在不斷進步,臨床上重癥監(jiān)護以及呼吸支持等救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使老年重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與生存期得到顯著提高[8]。因老年重癥患者有較多的高危因素,導致老年重癥患者非常容易產(chǎn)生下呼吸道感染情況,再加上臨床上抗菌藥物的反復使用,因此這種感染通常具有較強的耐藥性,一旦患者感染耐藥菌肺炎,即便給予患者有效治療,但依舊容易在患者肺內產(chǎn)生長期定植情況,使得醫(yī)院內的交叉感染風險增加[9]。ICU細菌耐藥檢測顯示,醫(yī)院最為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耐藥菌為不動桿菌屬、大腸埃希菌、粘質沙雷菌、銅綠假單細胞菌、肺炎克雷白桿菌等,其中主要為革蘭氏陰性桿菌,而革蘭氏陽性菌有相對較低的發(fā)病率[10]。
目前,細菌耐藥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鈍化酶與滅火酶的產(chǎn)生,從而導致抗菌藥物的結構出現(xiàn)改變,或者出現(xiàn)失活情況;②分泌細胞外多糖蛋白復合物將自身包繞,從而形成生物被膜;③細菌細胞壁的通透性出現(xiàn)變化,使得抗菌藥物無法進入到菌體內;④抗菌藥物作用靶位出現(xiàn)改變,或者數(shù)目上產(chǎn)生變化,使其無法與抗菌藥物結合;⑤主動外排作用會將藥物排除在菌體外。這些耐藥機制并不是孤立成立,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來決定細菌耐藥水平[11]。有研究通過黃芩、黃柏、連翹、黃連以及千里光進行體外抑菌試驗,結果提示這些中藥是能夠對不同酶的菌株產(chǎn)生抑菌作用,其中黃芩有著最為良好的抑菌作用[12-14]。
在中醫(yī)證候分布中,ICU老年耐藥菌肺炎患者通常以痰熱蘊肺證居多,主要是老年患者肺虛脾弱,因此非常容易受到風寒以及風熱侵襲,痰濕郁而化熱,邪熱痰滯會導致患者的肺絡出現(xiàn)壅塞,肺氣難以肅降,痰隨氣逆后會使得患者產(chǎn)生風溫肺熱病[15-17]。除此之外,患者因為年齡過大的原因,會出現(xiàn)正氣虧虛的情況,因此更容易產(chǎn)生病情纏綿難愈,或者疾病傳變難治。痰熱蘊肺證老年耐藥菌肺炎患者主要是痰滯抉熱內壅所導致,患者肺失清肅之能后,如果不能夠急瀉患者肺部,則患者的氣不得平,其無法去除痰滯,則使得患者痰滿無法泄出,從而使得患者的病情遷延難愈,所以早期的臨床治療應當秉承祛痰平喘、邪肺清熱的治療原則。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100.00%)高于常規(guī)組患者治療效果(76.67%),該結果與林朝亮等[15]研究結果一致,其研究中選擇100例對照組采取西醫(yī)治療,100例治療組采取桑杏藶黃湯治療,結果提示治療組療效(99%)高于對照組療效(78%)(P<0.05)。本文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炎癥指標、免疫指標、肺功能指標水平、臨床癥狀積分均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其結果提示中醫(yī)桑杏藶黃湯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治療痰熱蘊肺證耐藥菌肺炎應當以瀉肺清熱、祛痰平喘為主,而葶藶子是瀉肺的首選藥材,其次為桑白皮,兩種藥物聯(lián)用能加強瀉肺的治療作用;葶藶子與苦杏仁聯(lián)合用藥能專瀉患者肺部之滿,再加生大黃推蕩,則能夠幫助患者將肺部積熱痰滯隨大便排出。葶藶子、桑白皮、生大黃、苦杏仁的配伍成方不僅有瀉肺祛痰、清熱蕩積的作用,同時還無峻毒之嫌,所以將其應用于老年患者有積極作用。中醫(yī)桑杏藶黃湯中的桑白皮與葶藶子是能起到瀉肺降氣的效果,而炙麻黃協(xié)同苦杏仁一起使用能起到開肺疏風的效果,有宣有肅,有升有降,是能夠幫助患者通暢氣道;生大黃與皂角刺是能夠上涌下瀉,其中皂角刺上涌痰涎能幫助患者廓清肺脹,同時生大黃將積滯下泄能有效清潔患者腸腑,有助于患者肺氣清肅下降??紤]到患者年老體弱、正氣虧虛,因此處方中配伍甘草、茯苓、白術來健脾、益氣、和中,所以患者使用該藥物時其耐受性更加良好。
綜上所述,桑杏藶黃湯的使用是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同時能夠提高患者免疫指標與肺功能指標,并且能夠降低患者炎癥水平,對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的改善有積極作用,因此能加快患者康復與預后,其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