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在線
同學們,學校征集最受歡迎的少兒讀物,要求高年級每位同學推薦一本最喜愛的書;班里每周請一位同學簡要介紹一本書;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讀一本書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讀的這本書講了些什么。
遇到以上情況,需要我們對書的內(nèi)容進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簡練的語言介紹這本書。
(配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訓練)
大手導寫
梗概是一種特殊的文體,是把讀過的書籍做一個簡單的介紹,用凝練的語言敘述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如何寫好故事梗概?現(xiàn)在教授大家“四步”秘訣,按照這四步,循序漸進,就能寫出符合要求的梗概。
第一步,精讀文章巧把脈。
想要寫好梗概,首先要沉浸式通讀精讀整篇文章,學會和文本對話,理解創(chuàng)作者的初衷。唯有如此,才能精準把握原文的脈絡,知道作者所要表達的目的、所要關注的人和事,對人物的性格特征、事件所表述的中心作出準確判斷。精讀文章時,同學們要隨時做好批注,融進自己的理解和疑惑。不斷提出問題和答疑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是對文本的再理解和再構建,只有這樣不斷深入地探索,對文本的解讀才能完整,對脈絡的把握才能準確。例如,在閱讀《城南舊事》時,有同學就通過精讀,知道無論是響著鈴的駱駝隊,還是惠安館里的秀貞,都給英子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蘭姨娘和宋媽兩個人物在英子的成長歷程中也起到了陪伴的作用。但是細細探究,那個愛花愛生活的爸爸才是主線人物,陪伴著英子的童年。英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陪伴,也有離別,隨著父親的離開,她的童年結(jié)束了,她也有了責任和擔當。
第二步,抽絲剝繭篩重點。
面對一篇長文,我們不能逐一描述,面面俱到,而需要在精讀之后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抽絲剝繭式分析,找到文章的重點,逐層篩選,學會刪繁就簡,保留主干,把無關緊要的枝葉勇敢舍棄掉。如果感覺內(nèi)容復雜,不容易搞清楚重點和次重點,則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理順文章的脈絡,在圖上用色彩鮮明的筆標注出主要內(nèi)容,把重點和次重點的內(nèi)容立體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用這種方法能方便快捷地提煉出文章的主干。
第三步,重新組裝巧聯(lián)結(jié)。
把主要內(nèi)容選出后,需要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重新組裝。同學們要清楚每一個聯(lián)結(jié)點,學會巧妙使用過渡句或者概括性的語言對文章進行高度概括。例如,在《木偶奇遇記》中,原文安排大量的篇幅講述了匹諾曹在玩樂國的種種經(jīng)歷,充滿曲折,但是在寫梗概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在瘋狂玩耍了幾個月之后,他變成了一頭蠢驢,還是仙女救了他”一句話,概括所有的經(jīng)歷,縮短文章。
第四步,理順故事成新篇。
前三步完成后,故事梗概大致已經(jīng)完成。為了保證文章中心明確,語句通順,還需要對連接好的故事重新通讀,理順。這里主要是“找茬”,縱觀全文,思考有沒有還可以更概括的表述,句子前后之間的銜接是否合理通順等。如果發(fā)現(xiàn)有介紹得比較詳細的部分,要勇于舍棄,只保留主干。對于可有可無的內(nèi)容大膽刪除,這樣通過二次修改、刪減枝葉,一篇故事梗概才算真正完成。
小手練筆一
《童年》梗概
◎楊 露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jīng)歷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這是一本偉大的書,既充滿黑暗,又能看見光明,在冷酷無情中透露著人性的光芒。
《童年》正是高爾基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阿廖沙在經(jīng)歷父親去世、弟弟夭折后隨著母親來到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是一個貪婪、殘暴的人,有一次竟將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覺,還曾瘋狂地毆打外祖母,致使發(fā)針都扎進了她的頭皮里。舅舅們?yōu)榱藸帄Z家產(chǎn),整日吵架,曾經(jīng)把阿廖沙的爸爸推進冰窖里,還毫無人性地折磨自己的妻子,害死徒工小茨岡等人。三歲的阿廖沙經(jīng)歷了太多,承受了太多,他的生活充滿著黑暗。
不過,阿廖沙的生活中仍舊有一絲光明,那就是來自他溫柔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如同一盞明燈,照亮阿廖沙孤獨的心。外祖母疼愛阿廖沙,讓阿廖沙感覺到了自己的存在,使他在面對艱難的生活時始終保持勇氣和信心。
后來,高爾基認識了更多人,便沒有再將故事寫下去,阿廖沙定格在了十歲。
《童年》真實地再現(xiàn)了十九世紀俄國底層人民的艱苦,描繪出了社會的黑暗與不公,表達了對自由與幸福的向往。
小手練筆二
《城南舊事》故事感慨
◎劉書嫻
《城南舊事》以真摯的情懷描述了小女孩英子眼中北平城南的舊事。這本書以英子的成長為線索,用一種自然、不著痕跡的手法,為讀者描繪了英子的童年經(jīng)歷,也真實再現(xiàn)了那個純真年代的日常生活。
封建社會,女性的命運大多是悲慘、凄涼的。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曾經(jīng)和思康相愛,但這樣的愛并沒有結(jié)果。她的女兒小桂子剛生下來,就被拋出城外。秀貞精神上受了嚴重的打擊,到處尋找孩子,最終找到了,卻在趕火車的時候和女兒雙雙喪生。
大人眼中的小偷,卻成了陪伴英子聊天、講故事的好朋友??扇说奶m姨娘在被趕出施家后依舊整天笑嘻嘻的,但是笑容背后卻夾雜著無奈和苦澀。英子在和蘭姨娘共度的時光里,感受到了快樂,但是終究,蘭姨娘還是離開了這個家。勤勞、樸實、能干的宋媽也在依依不舍的念叨中離開了這個家。
時間終于到英子要小學畢業(yè)的時候,她期盼父親能夠陪她一起參加畢業(yè)典禮。這時,她回憶起父親鞭打自己的經(jīng)歷?;貞浿校瑦鬯母赣H也離開了。英子的童年結(jié)束了……
成長便是一次次的離別。童年的冬陽隨著駱駝隊慢慢地遠去了,那悅耳的鈴聲卻始終縈繞在耳邊,揮之不去。
總評
兩位同學都能把握故事的脈絡,按照梗概的寫作要求,提煉出了重點。楊露同學重點概括了阿廖沙到外祖父家后的生活,悲慘同溫暖交替,寫出了外祖父的暴虐、舅舅的冷酷、外祖母的溫柔,體會到生活總會有希望。劉書嫻同學抓住故事中“離別”的這根線索,用人物的性格分析串起整本書的內(nèi)容,透過歡笑看離別,體會到成長的代價,最后對整本書做出概括性點評。兩位同學的梗概語言簡潔,直白明晰,重點突出,對故事的介紹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欲。
【習作作者系山東鄒平市第一實驗小學六·8班學生,指導并置評:張凱】
303150058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