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婷
(武昌職業(yè)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2)
學前兒童音樂活動可以分為歌唱活動、韻律活動、打擊樂器演奏活動以及音樂欣賞活動等四大模塊,無論是哪個模塊的音樂活動,都需要面對抽象的音樂材料,但是學前兒童由于受到年齡、生活經(jīng)驗、思維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基本上都很難快速地理解和記憶音樂內(nèi)容。經(jīng)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圖譜的運用真的可以給學前兒童音樂活動打開一扇新的窗戶,在學前兒童音樂活動中運用圖譜能夠很好地將抽象的音樂簡單化、形象化、直觀化,能夠幫助學前兒童直接快速地理解和記憶音樂,了解音樂的歌詞、節(jié)奏、情境、曲式結(jié)構(gòu)等特點,從而進一步提高學前兒童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和學習質(zhì)量。
平時生活中,我們所知道的圖譜指的是通過某些圖像更好地了解事物的一種形式,指系統(tǒng)地分類編輯起來的、根據(jù)實物繪制出來,說明事物的某種圖形,而學前兒童音樂活動中的圖譜指的是利用生動形象的圖形來記錄、體現(xiàn)音樂的一種載體,幫助學前兒童實現(xiàn)歌詞與音樂之間、樂器與音樂之間、肢體動作與音樂之間、故事情節(jié)與音樂之間對接的一種直觀教具。
傳統(tǒng)的學前兒童音樂教學活動形式沉悶無趣,習慣運用重復性的教學方式,讓學前兒童重復地進行學習。通過反復的機械記憶達成教學目標,容易使學前兒童產(chǎn)生厭學的消極心理,對音樂活動失去興趣。但是如果能夠?qū)⒇S富有趣的音樂圖譜運用到學前兒童音樂教學活動中去,不僅能夠吸引學前兒童的注意力,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并且音樂圖譜對于學前兒童來說也更簡單易懂,他們的自信心能夠從中得到滿足,學習音樂的興趣自然而然也就更加強烈了。
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以及思維方式導致他們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記憶歌詞、節(jié)奏、配器、結(jié)構(gòu)等音樂內(nèi)容,大部分學前兒童是不識字的,就算認識,識字量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歌曲中的歌詞對于他們來說還是有很大難度的。其次,音樂中的節(jié)奏和曲式結(jié)構(gòu)也是專業(yè)屬性較強的知識,他們更加難以掌握。再次,要是遇上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或者音樂欣賞活動,在不熟悉音樂旋律、節(jié)奏和曲式結(jié)構(gòu)的情況下,他們要邊聽音樂邊演奏自己手中的樂器或者是邊做肢體動作,這無疑會變成一場亂戰(zhàn)。但是如果我們在學前兒童音樂活動中加入圖譜,通過音樂圖譜將歌詞形象化、將不同類型的節(jié)奏區(qū)分化、將打擊樂器演奏先后順序明確化、將曲式結(jié)構(gòu)簡單化,學前兒童看著圖譜就能大致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nèi)容和曲式結(jié)構(gòu)、清楚地唱準歌詞和節(jié)奏、知道每種樂器演奏起始時間點、提醒記憶動作隊形,那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前兒童進一步理解和記憶這些繁復的音樂內(nèi)容。
音樂是一種美的享受,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都不同,學前兒童的想象力又極為豐富,通過音樂圖譜可以再次激發(fā)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比如,教師在學前兒童音樂活動中利用圖譜讓學前兒童初步感受音樂,他們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xiàn)出許多豐富多彩的畫面,這時再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和創(chuàng)造音樂。讓他們聽著音樂嘗試自主描繪圖譜,或者創(chuàng)編不同的歌詞,或者選擇不一樣的樂器編配,或者創(chuàng)編各種舞蹈動作,再或者想象更多的故事情節(jié)等等,都可以極大地開發(fā)學前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根據(jù)音樂活動模塊的不同,我們需要設計和選擇一些不同類型的圖譜,有些音樂活動可能適合具體事物形象性的圖譜,有些可能適合簡單符號性的圖譜,還有些可能適合形象性與符號性綜合為一體的圖譜。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圖譜,目的都是為了將抽象的音樂進行簡化,而圖譜設計的好壞對音樂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設計圖譜時需要考慮諸多因素,不僅需要考慮音樂活動模塊的不同,還要考慮節(jié)奏、圖形、配器、符號、色彩等方面。
音樂圖譜設計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節(jié)奏因素,節(jié)奏需設計得有變化,通過圖形的大小、疏密,要能夠看得出節(jié)奏快慢的不同。比如說,可以用一個大圓圈“O”來表示一拍,用一個小圓圈“o”來表示半拍;用排列比較疏松的圖形來表示慢節(jié)奏,用排列比較緊湊的圖形來表示快節(jié)奏。
其次,音樂圖譜的設計還要考慮圖形,根據(jù)音樂內(nèi)容的不同,我們可以設計出與音樂內(nèi)容對應的圖形、與樂器外形對應的圖形、與樂器音色對應的圖形或者輔助圖形。
歌唱活動是整個學前兒童音樂活動中最常開展也是較容易開展的活動,但是,歌曲中的節(jié)奏和歌詞對于學前兒童來說是比較難記憶和掌握的。為了能在歌唱活動中幫助學前兒童快速掌握節(jié)奏和記憶歌詞,歌唱活動的圖譜可以設計為與音樂內(nèi)容相對應的圖形,盡可能將歌詞內(nèi)容具象化,做到一個樂句一張圖譜。比如,在進行中班歌唱活動《大母雞》之前,我們通過認真分析歌曲,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歌詞“大母雞、草窩、唱歌、蛋兒”等,就可以用直觀、形象的簡筆畫來表示;襯詞“咯咯咯咯嗒”“咯嗒咯嗒”“咯咯嗒”可以用輔助圖形來表示。第一張圖代表“大母雞坐在草窩下蛋”,第二張圖屬于節(jié)奏圖譜,代表“咯咯咯咯嗒,咯咯咯咯嗒,咯嗒咯嗒,咯咯嗒”,小黑圓點代表“咯”,大黑圓點代表“嗒”,第三張圖流動的音符代表“一聲一聲在唱歌”,大母雞孵蛋代表“蛋兒大、蛋兒多”,第四幅圖同樣是節(jié)奏圖譜,代表“咯嗒咯嗒,咯咯嗒,咯嗒咯嗒,咯咯嗒”,最后通過色彩搭配豐富整體效果,這樣生動逼真的歌唱圖譜很容易被學前兒童感知理解,他們看著圖譜很快就能清楚地唱準歌詞,教學效果也會得到顯著提高。
音樂欣賞活動主要是圍繞“聽”展開的一種審美享受的音樂活動,為了更好地讓學前兒童去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情境、情感及曲式結(jié)構(gòu)特點,音樂欣賞活動的圖譜同樣也可以設計為與音樂內(nèi)容相對應的圖形,每一個音樂情節(jié)一張圖譜。比如,小班音樂欣賞活動《洋娃娃的葬禮進行曲》所設計的圖譜,就為學前兒童創(chuàng)設了一個“鼴鼠和小花”的情景化童話故事。第一幅圖描述的是小花枯萎了,小鼴鼠到花園里埋葬死去的小花,但是他實在是太舍不得離開他的小花了,一路上哭呀,哭呀,哭得眼睛紅紅的,傷心極了。第二幅圖描述的是鼴鼠媽媽把小花埋在泥土里,輕輕地對小鼴鼠說:“不要哭了,小花是在睡覺呢!明年春天,它一定會回到我們身邊來的。”最后一幅圖描述的是小鼴鼠離開花園回家去,一路上,他想呀想呀,想得腦袋疼疼的,因為他太舍不得離開他的小花了。這樣脈絡分明、層次清晰的音樂圖譜能夠讓學前兒童直觀地明白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內(nèi)容,更好地感知音樂作品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及悲傷的情緒,極大地提高了學前兒童的音樂審美能力。
打擊樂器演奏活動更注重學前兒童的樂器合奏,因此,音樂圖譜可以設計為與樂器外形對應的圖形,比如大班打擊樂器演奏活動《土耳其進行曲》(圖1),整個圖譜清楚地呈現(xiàn)了三角鐵、鈴鼓、圓舞板三種樂器各自演奏的具體位置、先后順序以及合奏部分。正在行走的土耳其士兵代表反復記號,從頭反復一次;立正敬禮的士兵代表結(jié)束線,全曲結(jié)束。幼兒一目了然地就可以理解音樂記號的含義,明確自己的樂器角色與分工。當然,在進行打擊樂演奏活動圖譜設計時,我們還要充分考慮配器的因素,不僅要將每個樂段的樂器進行均衡搭配,還要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與音樂音色相匹配的樂器,這樣一來,幼兒的參與度也會相對較平均,能夠達到心理上的平衡。打擊樂器演奏活動主要是訓練和發(fā)展學前兒童的節(jié)奏感,因此,音樂圖譜還可以設計為與樂器音色相對應的輔助圖形(圖2),用逗號“,”來表示金屬類樂器的音色,金屬類樂器有延長音,逗號的尾巴剛好可以代表金屬類樂器的延長音;用波浪線“﹏”來表示散響類樂器的音色,波浪線剛好和散響類樂器持續(xù)長時間的顫動相類似;用實心圓點“·”來代表木制類樂器的音色,實心圓點和圓潤干脆的木制類樂器的音色剛好吻合。
圖1:《土耳其進行曲》
圖2:《土耳其進行曲》
在韻律活動中,運用圖譜的概率會相對小一些,但是這并不代表不適用。韻律活動主要是要求學前兒童能跟隨音樂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變換隊形等,其實圖譜在韻律活動當中還是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的,可以幫助學前兒童了解和記憶動作、位置隊形變化。此時,設計圖譜就更要突出動作的形態(tài)、動作出現(xiàn)的順序或者隊形。比如大班韻律活動《種太陽》所設計的圖譜就突出了隊形的變化。第一幅圖表示的是圍成一個圓圈向圓心聚攏;第二幅圖表示的是面向圓心散開;第三幅圖表示的是在圓圈上順時針轉(zhuǎn);最后一幅圖表示的是在圓圈上逆時針轉(zhuǎn)。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圖譜幫助幼兒直觀地去了解整個隊形的變化,再帶領他們反復練習和記憶,有了視覺圖譜的助力,他們能很快熟練掌握起來。
最后,在進行音樂圖譜設計的時候還應該適當考慮色彩的搭配,好看的色彩不僅能豐富視覺效果,還可以極大地吸引學前兒童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