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山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深圳 518000)
在地鐵車輛基地停車列檢庫內(nèi),為便于工作人員對地鐵列車進行檢修,一般采用立柱式軌道。受立柱間距限制,扣件間距可達1.4 m,遠大于正線上0.65 m的最大限值。當扣件間距過大時,可能引起軌道產(chǎn)生過大變形,甚至產(chǎn)生結(jié)構(gòu)破壞。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對扣件系統(tǒng)關鍵參數(shù)取值進行研究。段玉振通過建立車輛-線路垂向耦合模型,對城際高鐵無砟軌道扣件剛度、扣件間距的取值進行了研究[1];何曉敏應用時域能量分析方法研究直線電機地鐵車輛軌道扣件系統(tǒng)剛度取值[2];蔡文鋒基于客車-無砟軌道-橋梁耦合動力學模型,研究城際鐵路縱向承臺式無砟軌道扣件系統(tǒng)關鍵參數(shù)取值[3]。然而,對于地鐵車輛段內(nèi)采用大扣件間距立柱式軌道結(jié)構(gòu)的受力特性研究相對較少,以下針對深圳地鐵車輛段常用的彈條Ⅰ型分開式扣件,采用有限單元法,通過建立相應的有限元模型,對大間距情況下立柱式軌道結(jié)構(gòu)的受力特性進行深入研究。
庫內(nèi)立柱式檢查坑整體道床采用彈條Ⅰ型分開式扣件,其結(jié)構(gòu)平面示意見圖1。彈條Ⅰ型分開式扣件為彈性分開式扣件,采用B型彈條,扣壓力為10 kN,彈程為10 mm,彈條剛度kc=1 kN/mm,軌下膠墊與板下膠墊綜合靜剛度kp=30 kN/mm,每組扣件的縱向防爬阻力取14.3 kN[4]。采用50 kg/m鋼軌,立柱間距為1.4 m。
圖1 彈條I型分開式扣件平面
關于列車荷載的作用形式,日本采用實際輪載,德國則采用UIC71荷載??紤]到多輪不會同時達到設計值,且其動力系數(shù)較為復雜,故采用單軸荷載形式。列車荷載采用地鐵A型車參數(shù),地鐵A型車單軸質(zhì)量為16 t。考慮一定安全余量,單軸荷載取200 kN[5]。參照TB 10082—2017《鐵路軌道設計規(guī)范》,在計算時,制動力取9.8 MPa,則列車縱向力為64.5 kN。
列車荷載作用下,假設立柱不會發(fā)生垂向變形,即認為鋼軌鋪設在堅實的地基上。模型中僅取單鋼軌進行分析,鋼軌視為離散彈性支承基礎上的Timoshenko梁,采用BEAM188單元模擬,扣件垂向剛度和扣件縱向防爬阻力均考慮其非線性,采用非線性彈簧單元COMBIN39模擬。
圖2 扣件垂向彈簧單元D-F曲線
扣件縱向防爬阻力為14.3 kN,在采用非線性彈簧模擬時,采用簡化處理,即認為鋼軌發(fā)生微小位移(取為0.01 mm)時就會達到防爬阻力極限值,之后防爬阻力將不再增大[7]??奂v向彈簧單元的位移-力曲線見圖3。
圖3 扣件縱向彈簧單元D-F曲線
為消除邊界條件的影響,取100個扣件間距長度,鋼軌兩端對稱約束,扣件彈簧單元下部全約束,計算模型見圖4。
圖4 大扣件間距立柱式軌道計算模型
(1)扣件上拔力超過扣件扣壓力時,將引起彈條產(chǎn)生過大位移,造成彈條斷裂。故扣件上拔力不能超過彈條的扣壓力(10 kN)[8]。
(2)為延長扣件的使用壽命,膠墊變形不能超過自身厚度的10%。借鑒國外規(guī)范有關規(guī)定,膠墊的壓縮量不應大于2.5 mm[9]。
(3)扣件受到的線路縱向剪切力應當小于扣件的縱向阻力極限值(14.3 kN)。
列車荷載作用在扣件節(jié)點正上方,會使扣件承受最大壓力,導致軌下膠墊發(fā)生最大壓縮量,其計算模型見圖5。列車垂向荷載和制動力作用在兩扣件中間,會使扣件產(chǎn)生最大上拔力和線路縱向剪切力[10], 其計算模型見圖6。
圖5 扣件膠墊最大壓縮量計算模型
圖6 扣件最大上拔力及剪切力計算模型
為探究扣件間距取值對軌道結(jié)構(gòu)受力變形的影響,分別取不同的扣件間距值進行計算分析,在列車荷載作用下,最終得到的結(jié)果見圖7、圖8。
圖7 不同扣件間距下的軌下膠墊壓縮量
圖8 不同扣件間距下的扣件剪切力與上拔力
從圖7、圖8可以看出,隨著扣件間距增加,軌下膠墊壓縮量、扣件剪切力均呈現(xiàn)明顯線性增大趨勢,而扣件上拔力先增大后減小,在扣件間距d=1.4 m時,取得最大值2.80 kN。扣件間距取1.9 m時,軌下膠墊最大壓縮量已達到2.53 mm,超出規(guī)范中規(guī)定的膠墊壓縮量容許值2.5 mm。此外,取不同間距時,扣件最大上拔力為2.80 kN,符合規(guī)范對扣件上拔力的限值要求;最大剪切力為5.89 kN,未超出扣件線路縱向防爬阻力極限值14.3 kN。
當扣件間距為1.4 m時,軌下膠墊最大壓縮量為2.14 mm,最大上拔力為2.80 kN,最大剪切力為5.39 kN,均符合規(guī)范要求,表明當扣件間距取1.4 m時,在列車靜荷載作用下,庫內(nèi)立柱式整體道床中彈條I型分開式扣件的彈條及軌下膠墊滿足受力變形和安全要求。
在列車靜荷載作用下,基于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理論,根據(jù)車輛和軌道的基本特點,建立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計算模型,以驗證在實際車輛動荷載作用下軌道結(jié)構(gòu)的受力及變形特性。
車輛采用空間車輛模型,可視為多剛體系統(tǒng),由1個車體,2個構(gòu)架,4個輪對共7個剛體組成,構(gòu)架與輪對通過一系懸掛裝置連接,車體與構(gòu)架通過二系懸掛裝置連接。模型中采用地鐵A型車,其構(gòu)成車輛系統(tǒng)的主要參數(shù)參照文獻[11]取值。
車輛動力學模型中,車體及單個轉(zhuǎn)向架考慮浮沉、橫擺、側(cè)滾、搖頭、點頭等5個自由度,單個輪對考慮浮沉、橫擺、側(cè)滾、搖頭等4個自由度,單個車輛模型共有35個自由度[12]。為減少邊界效應的影響,軌道模型長度取100倍扣件間距(140 m),采用美國軌道隨機不平順四級譜作為輪軌系統(tǒng)的激勵,利用多體動力學軟件LS_DYNA與ANSYS 進行聯(lián)合仿真,最終建立的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有限元模型見圖9。
圖9 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有限元模型
庫內(nèi)線主要用于對新車和運營后的列車進行系統(tǒng)調(diào)試和檢修測試,列車運行速度約5 km/h[13]。因此,模型計算了軸重為160 kN的地鐵A型車以5 km/h勻速直線通過該軌道,以模擬實際車輛段庫內(nèi)的地鐵列車慢速通過立柱式檢查坑軌道結(jié)構(gòu)。最終得到的計算結(jié)果見圖10、圖11。
圖10 列車動荷載作用下的輪軌力
圖11 列車動荷載作用下的鋼軌位移
根據(jù)圖10,列車荷載作用下的輪軌力最大值為81.76 kN,相較于靜輪載增加2.2%,可見由于庫內(nèi)線本身車速較低,輪軌力變化幅值并不明顯。圖11中的鋼軌測點位置1和2分別代表兩相鄰扣件中間、扣件正上方的鋼軌位置。根據(jù)兩相鄰扣件中間鋼軌測點的時間-垂向位移曲線,鋼軌垂向最大向下位移為2.312 mm,最大向上位移為0.076 mm。根據(jù)扣件正上方鋼軌測點的時間-垂向位移曲線,鋼軌垂向向下位移峰值為1.896 mm,表明扣件下膠墊的實際壓縮量在該動荷載作用下不超過1.896 mm,符合規(guī)范對膠墊壓縮量的要求;該處向上位移峰值為0.059 mm,根據(jù)圖2扣件的垂向荷載-位移曲線計算可得,最大上拔力僅為1.88 kN,遠小于扣壓力設計值10 kN。
彈條I型分開式扣件采用兩根錨固螺栓將鐵墊板固定在立柱上[14]。由鋼軌傳遞至扣件系統(tǒng)上的上拔力和剪切力最終均由錨固螺栓承擔,并傳遞至混凝土立柱上,由于第1節(jié)中所建立的模型為傳統(tǒng)的疊合梁模型,并不夠精細化,故需要建立更精細化的實體模型,并對其進行受力分析。
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60,彈性模量取E=3.6×1010Pa, 泊松比為0.15[15]。螺紋套管外徑為49 mm,厚度11 mm,材料為玻璃纖維增強聚酰胺66型,拉伸屈服強度170 MPa,彈性模量取9.0×109Pa,泊松比取0.25[16]。止退錨固螺栓采用10.9級高強螺栓,直徑為30 mm,鋼材為Q235,彈性模量取2.06×1011Pa,泊松比為0.3[17]。
根據(jù)前文計算,扣件系統(tǒng)傳遞到螺栓上的豎向最大上拔力為2.80 kN,橫向最大剪切力為5.89 kN。彈條I型分開式扣件有兩個錨固螺栓,假設外部荷載由兩個螺栓均勻承擔,則每根螺栓承擔的上拔力為1.40 kN,橫向力為2.95 kN。
為準確模擬螺栓在荷載作用下的受力和變形,有限元模型中采用實體單元對螺栓、螺紋套管和混凝土進行模擬[18]。模型邊界約束均按實際情況模擬,施加在混凝土外圍表面及底面。由于主要檢算螺栓和套筒的受力,所以混凝土尺寸只要達到一定值就能滿足實際受力情況,故取長×寬×高=60 mm×60 mm×125 mm?;炷羵?cè)面及底面均施加全約束,混凝土與螺紋套管、螺紋套管及螺栓均黏結(jié)在一起。最終得到的有限元模型見圖12。
在4.1中所述荷載作用下,模型應力分布情況見圖13。螺栓的最大應力出現(xiàn)在最頂端螺栓齒紋處,最大應力為25.85 MPa,遠小于極限強度350 MPa,螺栓受力滿足要求;螺紋套管最大應力出現(xiàn)在套管內(nèi)表面上緣,最大應力為6.31 MPa,遠小于其極限強度170 MPa,故螺紋套管受力滿足要求。
圖13 螺栓與套管應力分布(單位:MPa)
(1)在列車靜荷載作用下,隨著扣件間距增加,膠墊壓縮量、扣件剪切力均呈現(xiàn)明顯線性增大趨勢;而扣件上拔力先增大后減小,在扣件間距為1.4 m時,取得最大值2.80 kN??奂g距為1.9 m時,扣件上拔力和剪切力仍處于安全范圍內(nèi),而膠墊最大壓縮量達到2.53 mm,已超出規(guī)范要求值。因此,建議立柱式檢查坑扣件間距應不超過1.8 m。
(2)當扣件間距為1.4 m時,膠墊最大壓縮量為2.14 mm,最大上拔力為2.80 kN,扣件最大剪切力為5.39 kN,均滿足設計要求,且有較大的安全冗余量。
(3)在列車實際動荷載的作用下,立柱式軌道結(jié)構(gòu)的最大輪軌力為81.76 kN,相較于靜輪載增加2.2 %;鋼軌最大豎向位移為2.312 mm,膠墊壓縮量為1.896 mm,上拔力為1.88 kN。
(4)在最不利抗拔力和剪切力作用下,螺栓最大等效應力為25.85 MPa,螺紋套管最大等效應力為6.31 MPa,遠小于各自的材料極限強度,滿足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