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娟
江蘇蘇州的“95后”西點工藝技師團隊,在西方糕點制作技藝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古風元素,憑雙手用翻糖復刻出了價值百萬且富有江南韻味的千年古鎮(zhèn):小橋流水、白墻黛瓦、窗花燈籠、碧荷粉蓮、秀美鵝湖、云外青山……美輪美奐的“翻糖版”微縮古鎮(zhèn)盡顯江南獨有的原生態(tài)文化底蘊。
2021年8月初,即在翻糖古鎮(zhèn)創(chuàng)作前期,蘇州王森學院的工藝系主任郝臣和方天云、顧佳煒等西點工藝技師,收集了大量的古建筑物書籍與素材,進行了全面閱讀與詳細分析,不斷計算房屋尺寸,反復畫草圖等;還特地前往蘇州、無錫多個古鎮(zhèn)進行實地測量、觀察,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計劃使用翻糖打造出原汁原味的江南古鎮(zhèn)。
郝臣主任帶領由20位年輕西點工藝技師組成的創(chuàng)作團隊,他們都有著精湛的制作技藝和豐富的行業(yè)經驗,創(chuàng)作過無數備受好評的作品。譬如他們用翻糖制作了奧運冠軍楊倩比心的Q版人物;每天用翻糖精心制作各種美味可口、造型精巧的蛋糕或者精致花朵等。這次準備用翻糖創(chuàng)作古鎮(zhèn),是團隊成員想挑戰(zhàn)一下自己的技術極限。
郝臣主任和西點技師團隊計劃將國潮與江南古鎮(zhèn)的理念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獨一無二的微縮古鎮(zhèn),表達對江南文化的情有獨鐘。同時,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翻糖不僅可以做花卉、蛋糕等美味甜品,還可以制造出獨具中國特色的古建筑物。
西點技師用100多斤的翻糖和50多斤的拉糖制作中式江南古鎮(zhèn),團隊成員各就各位按照比例進行細心繪制,并把作品按照1∶200的比例微縮,以翻糖和糖藝美食技藝復刻出無錫蕩口古鎮(zhèn)局部街景。金牌技師方天云說,這意味著原本高度是2米多的墻體,但他們要做的翻糖墻壁只能是12厘米高,門、門上的小把手、門鎖等也同樣要按這個比例縮小。最后,大家看到的縮小后的各樣配件設施就只有一丁點兒大的體積。
方天云技師補充說:“所以創(chuàng)作的時候我們受到手的限制、材料的限制,必須要特別小心,許多時候要用鑷子輔助我們的雙手來造型?!奔紟焸兎止ず献?,對照圖片、資料和其他古鎮(zhèn)參考模型:搭房梁、砌磚墻、鋪瓦片等,個個認真得如同建筑師一般,一天下來經常會累得腰酸背痛、手腳發(fā)麻,甚至手指抽筋。就這樣,他們先后打造出了11幢主建筑和3座古鎮(zhèn)小橋……整個翻糖作品共長6米,寬0.8米,高0.3米,栩栩如生地還原了無錫蕩口古鎮(zhèn)的樣貌,同時也加入了不少創(chuàng)新亮點。譬如,在門前檐下擺放一盆綠植,在淋不到雨的屋頂筑一個鳥窩,彰顯出古鎮(zhè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境。
11幢風格迥異的房屋,屋頂需覆蓋數以萬計的青黑色瓦片。每一塊瓦片都是通過西點技師精心調制配色,再通過專業(yè)美術老師校色后,一片片捏制而成,再一片片晾干,最后再小心謹慎地一片片排列上去。他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多次出現瓦片寬度不等、厚薄不均、形狀大小不同的現象,導致屋頂的瓦片整體不平行。技師們發(fā)現問題后認真察看,快速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果斷決定返工,進行重新捏制,努力做到瓦片的長寬尺寸不差分毫,一次捏不到位便再捏一次,反復捏制,直到大小尺寸合乎標準。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次返工,終于完成了全部瓦片的覆蓋工程。
水是江南古鎮(zhèn)的靈魂所在,如何將水面呈現出動態(tài)感是件棘手的事。本來制作好了一些小魚的模型將放到湖面,但當放進微縮場景里時,看上去顯得很死板,沒有一絲動感。后來,西點技師就改用食用色素手繪的方式繪制小魚,但是食用色素是水溶性的,又比較薄。于是,他們便想方設法經進改良——在手繪之前,先用白色的色素畫出一個魚的輪廓,再在上面疊色。
郝臣主任和團隊技師在制作小魚方面著實花了不少心思:先用艾素糖打造清透明亮的水面,再用食用色素手繪小魚代替小魚模型,這是因為手繪的小魚顯得更輕盈、靈動;艾素糖分3次注入,每一層放入不同的小魚,這樣鵝湖的層次動感慢慢布滿,在進行這番操作時,畫小魚的技師緊張得手心都冒出了汗珠。因此,團隊技師們對湖里小魚的創(chuàng)作記憶特別深刻。他們通過用食用色素手繪再改良的技術充分展示出了打造翻糖古鎮(zhèn)的匠心細節(jié)。
翻糖古鎮(zhèn)房屋里外的配件裝飾,技術和手法也極其考究。譬如,迷你的茶具、古樸的門鎖、光滑的石凳、碧綠的荷葉、粉色的荷花、綠茸茸的苔蘚、搖曳狀的船只、可愛的小白鵝……都是經過多次的試驗,多次返工才達到了大小合適的比例,這些精細的小配件賦予了江南水鄉(xiāng)濃濃的生活氣息與魅力。
古鎮(zhèn)石橋石材都具有特有的紋路,打磨時沒有現成工具,西點技師就用錫箔紙搓成團,一點點打磨。整體拼裝那天,美術監(jiān)制還利用透視原理,審核每一個部件的擺放位置是否合理。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都有不一樣的江南古鎮(zhèn),但共通的就是小鎮(zhèn)那份悠閑生活的原生態(tài)氣息。于是,在某個屋頂上,你能看到一個鳥窩;古樸的宅院門前擺放幾盆花卉;假山里必須放些小石子;等等。
翻糖古鎮(zhèn)整體的色調上,都是通過專業(yè)美術老師的校色,達到最終呈現的效果。紅紅的燈籠點綴著古樸灰白的房屋,遠遠望去,布滿歲月痕跡的屋檐下一派星星點點的樣子,給古鎮(zhèn)平添了幾許喜慶與華美;金色色粉裝飾的牌匾,特意做舊的墻面,彰顯出江南古鎮(zhèn)上大宅院的恢弘大氣。技師們就這樣把每一個造型各異的小部件恰到好處地裝點進去,還原出了一座用翻糖打造而成的精巧完好的古建筑小鎮(zhèn)。
現實中的古鎮(zhèn),清澈的湖水在陽光下漾起波瀾,小魚兒在湖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發(fā)出悠閑舒緩的美妙聲音,這是江南水鄉(xiāng)獨有的旋律。倘若你沿著湖畔漫步,便可在初秋時節(jié)感受江南古鎮(zhèn)的靜謐安然。
俯視微縮古鎮(zhèn)猶如身臨其境:一條小河縱貫東西,栩栩如生的魚兒在水中追逐嬉鬧,碧綠的荷葉隨風搖曳、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仿佛一陣風吹來,就能聞到一股淡淡荷香。兩岸的古樸屋廊下可約上三五好友悠閑品茗;餓了,穿過走廊,跨過石橋,可到老字號鋪子品嘗滿口湯汁的小籠包。如果你俯下身子舔上一口,一定會驚呼:“這座惟妙惟肖的微縮古鎮(zhèn)怎么是甜品呀?!”
技師們互相配合,耐心細心、不辭苦辛地忙活了半個月,“翻糖版”微縮古鎮(zhèn)終于完美呈現。8月27日,作品一發(fā)布到社交平臺,很快就登上了熱搜,震撼了眾多網友。蘇州20位年輕的西點工藝師讓西方的美食技藝十分透徹地展現了中國的國風之美。
蘇州的西點技師們用精湛的技藝詮釋著用翻糖創(chuàng)作微縮古鎮(zhèn)的意義:“大家希望能打造出小橋流水、枕河人家、石板巷陌、悠然風景……這樣的江南水鄉(xiāng),帶你一秒穿越兒時古鎮(zhèn),別有一番意趣!每一處的細節(jié)都盡顯出古色古香的年代質感,江南古鎮(zhèn)天生的舒適愜意,縹緲婉約的意韻,仿佛此刻你就穿梭在古鎮(zhèn)里游玩。這樣的愜意感覺,能完整地把江南文化展現給所有人看,讓大家看到用可食用且美味的食料翻糖,也可以制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西點產品?!?/p>
火爆全網的國潮“翻糖版”蕩口古鎮(zhèn)彰顯了蘇州西點技師的匠心工藝,用巧手潑墨,打造出了一片江南美景,把手中的翻糖幻化成了最真的藝術。他們都是地道的巧手工匠,創(chuàng)作出巧奪天工的作品,讓大家領略國潮之美!郝臣主任說,以后他們將精益求精,用青春擁抱未來,用翻糖打造出更多富含中國特色的藝術產品。
(圖片來源于網絡)
(編輯 王凡)
127050170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