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志
一位朋友的兒子大學畢業(yè)后,入職一家企業(yè)做了文宣主管。前不久,我去他家找他父親敘舊,無意中問他現(xiàn)在都讀些什么書。他的表情突然變得很尷尬,不知道怎么回答我的問題。停了一會兒,他才對我說:“參加工作后,我就沒有再讀過書了。讀書太無聊!人生不就是為了讓生活舒服一點嗎?舒服不就是人生的目標嗎?人生也不僅僅只有奮斗努力和工作,還有自己想要的舒適生活啊?!甭犓绱苏f,我感到很震驚——有了工作,竟然不愿意讀書學習了。如果不堅持給自己充電,怎么能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又怎么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呢?
其實,現(xiàn)在有一些青少年與他一樣,都不愿意主動去讀書,甚至不知道自己讀書是為了什么。即使有些人硬著頭皮讀書,也只知道是學校要求他們讀書,社會需要他們繼續(xù)讀書。在他們看來,讀書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是無私地為了別人,而是一味盲從地覺得是別人讓自己讀書才讀的。為此,我認為,這樣的青少年不止在學習上,甚至在人生方向上也沒有目標,沒有上進心,只知道在自己的舒適圈中得過且過。
記得《人民日報》曾經(jīng)就此現(xiàn)象發(fā)表過一篇恨鐵不成鋼的文章:《致還在沉睡的大學生:你不失業(yè),天理難容!》。文章痛斥了當今一些大學生的懶惰、碌碌無為。上課時睡覺,下課時玩手機,專業(yè)課根本不用功,不讀書、不運動,所有時間幾乎都用在打游戲上。從報道披露的現(xiàn)象來看,這些大學生是在上學嗎?這其實就是在混日子?;蛟S這些大學生以為,以前讀書那么用功,終于考上大學了,可以歇歇了。于是就不知不覺放縱了自己,使之陷入舒適圈中不可自拔。
所謂的舒適圈,通俗地來說就是讓人擁有足夠安全感的生活狀態(tài)。在這些人的心理狀態(tài)中,他們確定自己在生活中基本不會遇上什么風險,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從容應對生活。在舒適圈中,我們往往覺察不到任何壓力,并且沒有強烈的改變欲望,忽視環(huán)境的變化,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就像“溫水煮青蛙”那樣,在不知不覺中被淘汰。只有在“學習區(qū)”內做事,人才會進步;嘗試新鮮事物,探索未知領域,開拓思維和視野,激發(fā)潛力。但如果處在恐慌區(qū),因為超出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范圍,很可能出現(xiàn)非常負面的結果,這時就要建立自信,克服恐懼和憂慮。
所以對這樣的人,決不能讓他們長久地待在舒適圈中。而是在他們迷茫、困惑的時候,說服他們靜下心來,規(guī)劃好未來三到五年的計劃,鼓勵他們堅定地朝著正確的方向去追夢、去發(fā)展、去努力、去爭取。一個人能夠堅定地跳出舒適圈,是對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也是為自己未來的人生買一份保險。雖然,告別自以為愜意的舒適圈可能會感到痛苦,但是它帶給你的新鮮感、刺激感以及成就感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東西。更重要的是,當你跳出舒適圈之后,通過自己不斷的鍛煉和努力,能把另一個領域也變成自己的舒適圈,那么你舒適圈的范圍就在不斷擴大,未來的路也就能越走越遠。
其實,大多數(shù)人的能力都比自己想象中強得多,但他們并不清楚自己有多少潛力,原因就在于他們害怕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擔心會影響了自己想要的舒適生活。實際上,如果想發(fā)掘自身的潛力,走出舒適圈才是至關重要的一點。一個人能力的變化和成長是通過讓自己痛苦或快樂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以,走出舒適圈應該是讓自己體驗痛苦和快樂的最直接方式,也是讓自己快速成長的最直接方式。
現(xiàn)實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在掌握了工作技巧、適應了工作環(huán)境后,初到崗位時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般的進取精神便開始逐漸消失,激情活力消磨殆盡,其精神狀態(tài)、責任意識更是大不如前,喜歡躺在舒適圈里“睡大覺”。這就如魚缸中的魚兒般,適應了安穩(wěn)度日,便喪失了對江海的渴望,待有朝一日放歸江海,又如何能夠逆流而上?所以。萬不可蝸居于舒適圈中貪圖安逸。有人說,其實廢掉一個年輕人的方式很簡單:一個小空間,一根網(wǎng)線,一筆錢,一部手機。因為這樣,很可能讓他沉迷于網(wǎng)上生活,似乎舒適,但荒廢了自我。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對當下的青少年來說,只有跨越舒適圈,不斷去學習新知、挑戰(zhàn)和戰(zhàn)勝自己,才能在收獲成果的時候享受真正的舒適,而不被外界所迷惑。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每個人都應成為“終身學習者”。
踐行終身學習的核心要從思想觀念上著手,從思想上認識到終身學習對于提高認知,提升自身技能的重要性。要知道,社會進步、科技發(fā)展很快,不學習、停滯不前將會被社會所淘汰。未來,我國或將面臨高學歷、高技術技能人才缺口,國家要全面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就必須教育、培養(yǎng)更多走在科技前沿的創(chuàng)新人才和技術技能嫻熟、成為大國工匠的職業(yè)人才;第二個趨勢是數(shù)字化和自動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隨著自動化的應用,包括制造業(yè)、建筑和農業(yè)勞動者的崗位數(shù)量都會減少。與此同時,數(shù)字化時代也會孕育出不少新的職業(yè)、新的崗位。對于勞動者而言,及時掌握未來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至關重要。
總之,對青少年來說,跳出舒適圈實際就是為自己的未來買一份保險。人的成長往往是由擔心、恐懼、害怕、緊張、痛苦等這樣的情緒激發(fā)出來的,而不是由享樂、安逸激發(fā)出來的。因此,青少年想要快速成長,只有逼自己走出舒適圈,嘗試著轉換自己的觀念,告訴自己是學習或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讓自己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困難、挫折、痛苦等都不是阻礙青少年前進的絆腳石,而是可以幫助他們走向成功的階梯。相信,未來的青少年,將會為自己設定前行的目標,并不斷努力學習,勇往直前。
(編輯 王凡)
144350170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