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研究表明,椎間盤源性腰痛是慢性腰痛最常見的原因。對于保守治療無效的慢性腰痛患者而言,除手術(shù)干預外幾乎沒有其他選擇。本研究旨在探究椎間盤單次注射間充質(zhì)前體細胞(MPCs)治療慢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試者為患有中度椎間盤退行性疾病,腰痛持續(xù) 6 個月及以上且保守治療無效的成年患者。將受試者隨機分為 600 萬 MPCs 和透明質(zhì)酸組、1800 萬 MPCs 和透明質(zhì)酸組、透明質(zhì)酸載體對照或生理鹽水組。所有藥物直接注射進入髓核。在治療前和治療 36 個月后分別對受試者進行臨床和影像學評估,包括腰痛視覺模擬評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SF-36 以及工作效率和活動指數(shù)。在 100 名受試者中,治療 36 個月后治療組 VAS 評分改善程度優(yōu)于生理鹽水組(
<0.05)。在 ODI 評分方面,與生理鹽水組相比,治療 36 個月后 1800 萬 MPCs 組改善程度明顯更高(
=0.017)。有三次不良事件導致停藥,但與研究藥物和注射程序無關。結(jié)論:本項針對椎間盤退行性變導致慢性腰痛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異基因間充質(zhì)干細胞可能有助于改善其疼痛和功能障礙程度。
(申文潔 譯)
Amirdelfan K, et al. Allogeneic Mesenchymal Precursor Cells Treatment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Associated with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36 Month Study of Safety and Efficacy. Spine J. 2021, 21(2): 212-230.
中文翻譯 由 WHO 康復培訓與研究合作中心(武漢)組織
本期由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岳壽偉教授主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