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安
1957年初夏的一天,明、清書畫作品展覽會在北京北海公園展出,國務院副總理陳毅饒有興致地參觀了展覽會。當?shù)弥@個展覽是由愛國民主人士張伯駒牽頭、聯(lián)絡有關單位舉辦,并且其中有不少真跡是張伯駒自己捐獻時,陳毅對張伯駒的愛國行為格外贊賞,心里頓生會晤之念,以當面表達仰慕之情。殊不知,正是這個決定,演繹出一段開國元帥與愛國民主人士的神交往事。
“原來我們兩個人神交已久!”
對于張伯駒,陳毅是熟悉的。陳毅為張伯駒的愛國精神所感動,決定將他請到家中會面。參觀展會的次日上午,張伯駒應邀而至。一見面,陳毅就握著他的手說:“你為保護國家文物所做的貢獻令人敬佩。北海展覽會辦得很有意義,能喚起參觀者的民族自豪感?!睆埐x誠摯地說:“陳老總過獎了!其實,我一直很喜歡陳老總的詩,非常羨慕陳老總豪爽、曠達的詩風。您的《梅嶺三章》,深沉悲壯,我讀過多遍。今日相見恨晚??!”“噢!原來我們兩個人神交已久!”陳毅風趣地說,然后發(fā)出一陣爽朗的笑聲。這笑聲,頓時驅(qū)散了張伯駒初見開國元帥時心中的緊張情緒。
兩人一邊品茗,一邊交談,歷史、文化、詩詞、收藏、國家……古往今來,意趣愛好,無所不及。陳毅是眾所周知的圍棋高手,張伯駒曾任北京棋藝研究社總干事,自然棋藝不凡。交談之余,兩人又擺上棋盤,對弈一局。
得陳毅庇護到東北工作
1958年,因被劃為“右派”,張伯駒被取消了北京市民盟委員的資格,兼職的工作也丟了。昔日門庭若市的書齋,驟然間變得冷清。
得知張伯駒境況,陳毅甚為不安。受命兼任外交部部長、工作日理萬機的他,一直把張伯駒的事情掛在心上。1960年冬,陳毅的老朋友、吉林省委書記處書記于毅夫來京開會,陳毅在和他的交談中說:“我有一個好朋友,叫張伯駒,目前處境不太好,吉林省能不能給安排下工作?”于毅夫當即答應下來。
1961年初春,張伯駒夫婦突然接到長春發(fā)來的一封電報:“張伯駒、潘素同志:熱烈歡迎你們來吉林工作,若二位應允,我們即派員前去商談。吉林省文化局?!睆埐x夫婦捧著電報,一遍又一遍地讀著,激動得不知說什么好。幾天后,吉林省藝術??茖W校副校長耿際蘭來到北京,親自到張伯駒家商議此事。張伯駒、潘素夫婦驚喜異常,慨然應允。
即將離京奔赴東北,無論如何得向陳老總辭個行??!于是,張伯駒展開紙,提筆給陳毅寫了一封信。
幾天后的一個傍晚,一輛黑色轎車緩緩駛到后海南沿張宅門前。原來是陳毅派人來接張伯駒夫婦去家中敘談。一見面,陳毅親切地拉著張伯駒的手說:“我是了解你的,黨和國家也是了解你的。你把全部書畫珍寶都無償?shù)鼐璜I給國家,你是熱愛祖國的?!?/p>
陳毅接著說:“我要寫信給吉林,讓他們把你的結(jié)論改為擁護共產(chǎn)黨、擁護社會主義。你是積極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敝链耍瑥埐x夫婦才恍然大悟,去吉林原來是陳老總親自安排的啊……
數(shù)天后,張伯駒、潘素夫婦被接到吉林長春,受到了熱烈歡迎和盛情款待。隨后,張伯駒被任命為吉林省博物館第一副館長,潘素任吉林藝術??茖W校美術系教師。夫婦倆盡心竭力地開展工作,譜寫著晚年生活的新篇章。
主席說:“這副挽聯(lián)寫得好?。 ?/p>
1972年1月6日,陳毅逝世。10日,他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上午9時,悲壯的哀樂聲中,毛澤東、周恩來及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了追悼會。毛澤東在靈堂里緩緩地走著,頃刻間,老人家好像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他默默地走過去,佇立在一副挽聯(lián)前:
仗劍從云作干城,忠心不易。軍聲在淮海,遺愛在江南,萬庶盡銜哀。回望大好河山,永離赤縣。
揮戈挽日接尊俎,豪氣猶存。無悔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應含笑。佇看重新世界,遍樹紅旗。
中州張伯駒敬挽
毛澤東看著這副挽聯(lián),由凝視到低聲吟誦,直夸“這副挽聯(lián)寫得好啊”!
沉思片刻,毛澤東徐徐轉(zhuǎn)過身來,問陳毅夫人張茜:“張伯駒來了沒有?”“張伯駒沒有來……追悼會不允許他參加。他們夫婦從東北吉林回來,一沒有戶口,二沒有工作,生活很困難?!睆堒缏曇舻统粒壑泻鴾I水。良久,毛澤東回過頭來對周恩來說:“你過問一下,盡快解決?!?/p>
陳毅的追悼會后,周恩來遵照毛澤東的囑托,過問并解決了張伯駒夫婦的問題。不久,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章士釗親自派人將聘請張伯駒為“文史館館員”的聘書送到了張伯駒的家中。繼之,派出所所長和戶籍員登門,為張伯駒和潘素辦理了落戶北京的戶籍手續(xù)。
一副棋,寄托了兩人真摯的情感
半年后的一天,一位客人來到張伯駒家中,對他們夫婦說:“我特受張茜同志委托,前來將陳毅同志生前一直使用的圍棋送與二位老人,張茜同志希望二老生活愉快,并祝愿你們健康長壽。”說著,將張茜的親筆信和一副精巧玲瓏的玉質(zhì)圍棋雙手捧給了張伯駒。
此后,張伯駒夫婦時常拿出陳毅贈送的圍棋,或觀瞻,或?qū)?。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種圣潔感情的寄托,也是一種思念故友的方式。其實,在他們的內(nèi)心,蘊藏著比思念更深沉的感情。(摘自《名人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