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果湖第二中學 劉力欣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和思維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巧妙的引導。但教師的引導不等于教師單方面地命令、管理學生,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谶@一前提,教師需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巧妙地將歷史學習與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合理地劃分小組是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要根據任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劃分小組,以保證教學活動的穩(wěn)步推進。一般來說,每組學生需要控制在4~6人。人數過少,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人數過多,會導致部分學生在小組內沒有表達想法的機會,也就沒有自我提高的機會。并且,在劃分小組時,教師要貫徹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有自主發(fā)揮的空間,促使他們不斷地自我提高,共同發(fā)展。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但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剛開始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時,會使一部分學生產生較大的學習壓力,在自主合作中也會出現注意力分散的問題。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要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歷史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時,教師就可利用信息技術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曾經歷的曲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利用合作學習法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以教學素材為根本,突破教學重難點,并構建教學體系,促使學生能夠有目標、有方向地開展小組合作探討,逐一突破學習難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時,教師就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為他們安排不同的任務。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列舉夏商周的建立者、建立時間、滅亡時間,并通過交流的方式,嘗試性歸納出導致各朝代滅亡的原因,然后匯報小組討論成果。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要點,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及合作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未知的事物會產生較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其專注力不夠,很難將注意力長期集中在同一事物上。所以,即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具有較高的創(chuàng)新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不能對此過度依賴,而是需要適當地創(chuàng)新合作模式,不斷地豐富學生的合作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歷史知識競賽,或者組織學生編演舞臺劇,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與歷史事件相關的紀錄片或圖片,對學生的視聽感官形成沖擊,豐富學生的感知,強化教學的有效性。
雖然開展合作學習遵循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是無法替代的。歷史教師需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要站在全局角度適當地為學生提供指導以及調控,促使合作學習活動的穩(wěn)步推進。在學生合作時,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合作狀態(tài),聆聽學生的探討內容,在學生出現問題時及時提供指導;在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開展合作總結以及小組評價,促使學生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課堂引入小組合作學習,可充分滿足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及探究能力。所以,在課堂上,一方面,教師要合理劃分小組,明確成員分工,營造氛圍,捕捉合作要點;另一方面,教師要創(chuàng)新合作模式,并適當地為學生提供指導,以強化合作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