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璽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yè)保護中心江洛林場,甘肅 徽縣 742305)
作為林業(yè)種植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以及最困難的環(huán)節(jié),病蟲害對苗圃育苗工作的開展造成非常大的麻煩。因此,為有效保證苗圃育苗的質量,有效解決病蟲害對相關幼苗的影響,針對該情況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在當下已經非常急迫。本文將針對如何創(chuàng)新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以及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進行闡述。
病蟲害是苗圃育苗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之一,給苗圃育苗帶來的損失也是非常大的,例如,苗圃育苗工作開展過程中常見的黑斑病、猝倒病的病害,都可以對該產業(yè)造成非常大的損失,一旦在苗圃育苗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出現猝倒病,該病害將會以極快的速度在落葉樹等針葉樹幼苗中進行傳播,甚至也會影響到銀杏、椿樹等闊葉樹幼苗,該種病害的發(fā)生將會導致相應的幼苗猝倒、苗木枯萎以及莖葉腐爛等問題,如果無法解決,將會導致苗圃內大量幼苗的死亡。而黑斑病主要發(fā)生在楊樹幼苗之間,該種病害所能導致的結果是大量幼苗枯死,進而直接導致育苗工作的失敗。因此,為了防止病害所給苗圃育苗工作帶來損失,有效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也就具備了更加重要的實際意義。相關工作人員強化對各類病害的認識,進而保證其在工作過程中可以針對相應的病害開展有效的防治工作,并通過創(chuàng)新病蟲害防治工作形式的方式來保證該工作可以高質高效地開展。在苗圃育苗過程中。蟲害對其影響與病害還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因為蟲害在某些方面有著極強的共通性,因此,對于蟲害來說,可以通過類似的防治方式來解決蟲害的問題。例如,蟲害的分類不要根據相應害蟲的種類來進行區(qū)分,而是直接根據相應害蟲所危害的部位來進行區(qū)分,主要危害樹枝樹干的昆蟲可以將其分為一類,危害樹葉的也可以分為一類等。因此,在開展相關的蟲害防治工作時,就可以針對某一類蟲害來開展相應的防治工作,從而有效降低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難度,保證蟲害防治工作可以高效開展。由于病蟲害等相關問題對苗圃育苗工作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為了保證該產業(yè)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防止因為病蟲害而造成損失,高質高效地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在當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雖然病蟲害防治工作在苗圃育苗工作中必不可少,但是,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依舊會出現很多不可忽視的問題。例如,在面對相關病蟲害時,部分工作人員無法對相應的病蟲害進行有效區(qū)別,并且針對相對少見的病蟲害,不具備相應的防治能力,因此,該種情況的出現導致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大幅降低。除此之外,在開展相關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依舊沿用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方法,甚至只是單純使用農藥來開展相關工作,當前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方式所能起到的效用已經非常微弱,完全無法通過相應手段來將病蟲害完全解決,進而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還沒有取得預想當中的效果。并且大量使用農藥來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還會導致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污染,相應的土地污染還會對土地質量造成影響,因此,為了保證苗圃育苗工作的有效開展,創(chuàng)新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防治手段已經迫在眉睫。
苗圃育苗病蟲害的防治其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幼苗抵御病蟲害的能力,也是苗圃育苗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措施中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加強優(yōu)質苗木的培育,加大對優(yōu)質苗木科研工作的資金投入,培育出更多具有較強抵抗相應病蟲害能力的苗木;其次,在幼苗種植之前,要加強對幼苗質量的檢測工作,注重對幼苗抗病蟲害能力的檢測,種植大量抵御林業(yè)病蟲害能力優(yōu)秀、適應能力強的幼苗。同時,要注重避免樹種單一的問題,積極開展多樹種幼苗的種植,可以采取穿插種植的方式,將多種樹種進行混合栽種。還要加強對苗圃的日常防護工作,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消除有利于病蟲害滋生和繁育的條件,相關工作內容不僅能夠提升苗圃中的生物多樣性,還能提高幼苗的抗林業(yè)病蟲害能力,降低某一種病蟲害對森林造成的影響,從而減少病蟲害對苗圃育苗工作造成的大規(guī)模破壞。
科學的管理方式是能有效防止病蟲害的手段之一,該項管理工作包括從幼苗種植到長成之間的所有過程。在幼苗種植階段,要堅持適地適樹的種植原則,根據苗圃中的土壤條件、以及相應的溫度、濕度等因素,科學地選擇適宜當地生長的幼苗。在選擇幼苗時,盡量選擇根系發(fā)達、土球體積大的,保證幼苗的質量并且擁有較強的抵抗力,從而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在幼苗生長期間,相關工作人員要定期對苗圃進行科學的管理和養(yǎng)護,及時清除已經發(fā)生病蟲害的樹葉、枝條等,并帶出苗圃集中燒毀,防止病蟲害進一步擴散,對其他幼苗和周圍環(huán)境造成影響。
監(jiān)測和預警是無公害林業(yè)病蟲害防治措施中的重要一環(huán),能夠幫助苗圃內部提早發(fā)現病蟲害,并采取措施,有效防治病蟲害暴發(fā)和蔓延。每一種林業(yè)病蟲害都有其產生、暴發(fā)和蔓延的規(guī)律,苗圃內的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結合當地容易出現病蟲害的規(guī)律,開展有效的病蟲害檢測和預警手段,實現以預防代替治理的病蟲害處理目標,提高苗圃內部對病蟲害的反應能力和反應速度,保證苗圃育苗工作的高效開展。
生物防治是一種有效的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每一種病蟲都有其對應的天敵,林場苗圃內部可以飼養(yǎng)當地多發(fā)蟲害的天敵,采用生物治理的方法,比如啄木鳥、山雀等是許多病蟲的天然克星,通過吸引鳥類進入苗圃來為其提供一道天然的屏障。
物理防治有人工捕殺的方式,通過人工捕殺幼蟲、成蟲、滅卵等方式,可以殺死蟲害;還可以利用病蟲的行為規(guī)律,使用誘導的方式,比如借助燈光吸引病蟲;還可以通過塑料薄膜、樹干刷漆、涂膠涂藥等人工的方式,對病蟲進行阻隔,防治病蟲爬上樹干、樹葉;常用的方式還有高溫手段,在高溫環(huán)境下對林木種苗進行消菌殺毒,也是一種有效的無公害防治林業(yè)病蟲害的措施。
對于蟲害來說,使用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是既有效又環(huán)保的防治措施,但是對于病害來說,還是需要化學防治為主。該種方式主要通過人為使用相應的化學藥品開展病害防治工作,傳統方式是通過噴灑農藥來進行。但是該種方式不僅會造成化學藥品的大量浪費,還會導致苗圃內的環(huán)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工作人員應積極使用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化學藥品,并且通過采取區(qū)域性隔離的方式,有效減少化學藥品的噴灑量,減輕該種防治工作所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
綜上所述,在苗圃育苗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病蟲害是對工作成果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高效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對于保證苗圃育苗所能取得的經濟效益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通過創(chuàng)新病蟲害防治手段,進一步提升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質量,進而有效促進苗圃育苗工作的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