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銅鶯
摘? 要:“雙減”政策的落地,是對黨的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更是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積極落實。我們要在“雙減”背景下,真正減負于學生,進行課堂轉型。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精心研究課堂設計,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在雙減政策的指引下,如何實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制的有效教學,以下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雙減”;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
前言
為適應新形勢,落實“雙減”,圍繞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理念,體現(xiàn)新時代對道法的要求,筆者理論結合自己的教育實際經(jīng)驗,初步形成了預習預讀、情境導入、合作探究、總結鞏固、拓展提升"五步"教學法,以期實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制的有效教學,下面就談一談具體實施步驟。
一、預習預讀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導學提綱,進行課前預習,初步梳理教材淺顯知識點,因為道德與法治學科,教材知識點不外乎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老師在一開始上課時就注意在這方面滲透,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還可以嘗試做基礎習題,通過做習題,讓學生收獲兩種體驗,一種是通過預習就能做出一些習題,讓他們有成就感。另一種是發(fā)現(xiàn)一些自己預習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聽課來解決,這樣帶著問題去聽課,效率自然就高了一籌。
二、創(chuàng)設情境
在這個情境設計可以作為導入,也可以作為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一個活動過程的引入,還可以創(chuàng)設貫徹課堂始終的情境。道德與法治課程特性之一就是生活性,道德與法治課堂必須要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明白學習的內(nèi)容是對自己的生活有用的,這樣才會促發(fā)學習渴求的動力。情境教學則可以還原學生們周遭發(fā)生的現(xiàn)實生活,讓他們有自主探究的欲望。
最基本創(chuàng)設的情境教學的途徑一共有以下六種:一、生活展現(xiàn)情境;二、實物演示情境;三、圖畫再現(xiàn)情境;四、音樂渲染情境;五、表演體會情境;六、語言描述情境。除這六種基本途徑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即是:多媒體模擬演示情境。具體選擇哪種情境教學的途徑方式,則依托于對應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實際的需要。
三、合作探究
開展合作學習,除了離不開老師精心指導學生進行預習外,還要做好相關的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是合作討論。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當學生遇到了困難時,老師要引導他們從多角度多維度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鼓勵他們在小組內(nèi)進行探討,充分給與孩子們自我表達的機會。當然,老師也可以加入到學生們之中,跟他們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第二是合作激勵。合作激勵的目的就在于增強孩子們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他們彼此協(xié)作的能力。最常見的就是捆綁式合作激勵機制。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積分高的小組可以得到少做作業(yè)或者免除做作業(yè)的獎勵,其用意就在于激勵孩子們在課堂學習中集中精力完成學習任務,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從而形成良性的激勵機制。第三是合作記憶知識點。為了方便學生記憶,建議老師把每個知識點設計成有層次的問題,以此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知識。合作學習中,各個組的負責人都采用了組員學生自讀、分組齊讀、組員抽測、分組交流等練習形式,來落實每一位成員的知識點全部過關的情況。四是協(xié)同形成思維導圖。教師每節(jié)課后要求學生分組協(xié)作,系統(tǒng)整合知識點,共同形成思維導圖,以加深學生對本課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能力。第五是及時總結提交本組發(fā)現(xiàn)的問題,包括知識點理解不透、組員參與度、任務難度過大等,老師在收集到問題后第一時間調(diào)查研究,及時解決。
四、總結鞏固
課堂總結活動是發(fā)生在課堂教學結尾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要通過總結反思活動去深化學生的知識記憶,讓學生反思課堂學習行為、學習效果等多方面的變化情況,從而切實優(yōu)化學生學習態(tài)度、自我認識的結束性活動,可以讓學生積極吸取學習教訓,使其自覺規(guī)避不良學習行為。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積極組織課堂總結活動,以便及時優(yōu)化學生的學科學習行為。道德與法治課堂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陣地,教師則必須解放學生,讓學生自主歸納自己所學到的道法知識,針對學生的認知盲區(qū)進行知識說明,進一步剖析德育概念的內(nèi)涵,以便切實深化學生的德育體會,逐步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幫助學生從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五、拓展提升
目前部編版關于初中品德和法制的課程中,都有設計擴展空間這樣的一個教育欄目,而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也大多是設置在每一個框題內(nèi)容的結尾部分。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課程中擴展空間的這個欄目,他們分別為:反思、驗證、實踐、理解。表面看此類活動的開展費時費力,甚至有些活動開展起來有較大難度,也許有不少教師認為,此類活動完全沒有必要開展。其實不然,這個欄目較大程度地體現(xiàn)了“拓展性”這一特征,能夠幫助老師較好的引導學生對于所學知識進行延伸、拓寬,能夠使所學課程變得更加廣闊,其教學意義是十分明顯的。道德與法治的基本理念是蘊含在我們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之中的,而我們正確的價值觀也都是源自于對生活的提煉,由此可見嗎,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要把課內(nèi)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去積極體驗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各樣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實際生活中去體驗、認識、踐行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六、結語
“雙減”政策出臺,是載入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這也迫使我們思考如何開展更富有成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綜上所述,是筆者對于在道德與法治中開展五步教學法所進行的深入思考,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接受檢驗,結合實際效果進行調(diào)整、改進。
參考文獻:
[1]李佳. 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 2021(2020-3):56-57.
[2]蔣雪嬌. 淺論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J]. 卷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