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你太讓我失望了!我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難道這就是你對我的回報?”
“又來了!又來了!又來了!你能不能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吼我?能不能不要每次像小偷一樣推門而入,像個偵查員一樣地窺探我,又像個特工一樣地偷看我的信息,然后像個強盜一樣奪走我的手機!”
“你就是這樣看待自己媽媽的嗎?我是小偷?是特工?是強盜嗎?”
“那你為什么不敲門就進我的房間?為什么不能尊重我的隱私?這就是你對我的愛嗎?”
“敲門?要敲門的話,我能知道你在學習的時候玩兒手機?你要我尊重你,那你也得有讓我尊重的理由啊!”
“我發(fā)我的信息,這礙著誰了?至于這么小題大做嗎?”
“你真的太讓我失望了!我含辛茹苦地把你拉扯大,結果換來你這樣的回報!”
——“控制型家長”縮影
親子關系質量是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必需品,在孩子良好性格塑造,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堅韌意志磨練等方面起關鍵性作用。親子關系的質量甚至還會影響孩子未來人生中其他關系(如同伴、伴侶等)的建立,是孩子一生能否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高質量的親子關系可以從父母教養(yǎng)方式來探究。美國著名教育專家鮑姆林德根據(jù)“溫暖”與“要求”兩個維度劃分出4種類型。
父母事無巨細的關心容易讓孩子感覺自己是一只被控制的玩偶,但孩子無力反抗,使得內(nèi)心極度糾結:“媽媽,您對我的愛就像濕棉襖,穿著沉,脫下來冷?!?/p>
父母若在孩子成長各階段過度參與,容易“物極必反”;父母若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旗號,“愛”得太過用力,實質是對雙方關系造成的一場災難。你會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與你無話不談的孩子逐漸“消失”。作為父母,我們的責任絕不是塑造沒有靈魂的“空心人”,讓孩子成為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傀儡”和“工具人”,而是站在孩子身后,在其需要的時候積極給予溫暖與力量,讓孩子成為他/她自己,譜寫屬于自己的精彩樂章。
父母以為把全世界都給孩子,就能與孩子締結親密關系。實質上,溺愛是不信任孩子的表現(xiàn),并沒有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他們更傾向于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在家庭生活中?!耙院⒆訛橹行摹?,對孩子無條件滿足、無底線縱容。溺愛也是一種反向的、倒退的、反作用的愛,父母最初給孩子的糖有多甜,孩子日后被反噬得就有多苦。溺愛到最后,養(yǎng)廢的是孩子,自食惡果的是父母,毀掉的是原本和諧的親子關系。
忽視型父母,像人的影子一般,看似存在,但卻沒有實質的互動、陪伴與回應。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內(nèi)心通常有個巨大且無法填補的坑洞,他們往往匱乏自信、茫然無助、缺少安全感。韋布博士曾說:“情感忽視對孩子一生的影響非常微妙,也許它每天都在發(fā)揮作用。”長期處于家庭情感缺失環(huán)境中的孩子,極度渴望填補內(nèi)心空洞,因此孩子成年后容易盲目向外抓取,只要某個人給予他們微小的愛和安全感,他們就會不顧一切、飛蛾撲火。
如果你曾經(jīng)陷入以上誤區(qū),如果你還沒有體會過高質量的親子關系,那么試試以下關鍵詞,它將帶給你全新的體驗,助你成為民主型家長!
關鍵詞1:共情
共情,也是“情緒的富養(yǎng)”,也就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讓孩子知道,你明白他/她的想法,你與他/她在同一個頻道,你愿意支持和幫助他/她。
當孩子有小情緒時,把他/她的感受以“共情”的姿態(tài)講給他/她聽。
(1)孩子因沒有買到心愛的玩具而大哭——“玩具賣完了,你一定很難過吧。”
(2)孩子因成績下降而沮喪——“考試沒達到預期的分數(shù),你一定很不好受?!?/p>
(3)臨近開學,孩子情緒不穩(wěn)定——“快開學了,我感受到你可能有些擔心和緊張?!?/p>
(4)孩子因與同學發(fā)生矛盾而傷心——“我明白你現(xiàn)在的感受,我曾經(jīng)也經(jīng)歷過……”
關鍵詞2:鼓勵
鼓勵的單詞“encourage”由“en-”和“courage”組成,指“給人帶來勇氣”。當孩子們遇到令他們感到害怕或恐慌的事物時,要給予他們勇氣去面對,父母的鼓勵與肯定中藏著孩子的未來。
《偉大一步:尼爾·阿姆斯特朗》講述道:6歲的小阿姆斯特朗認真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去月球!”聽到孩子的突發(fā)奇想,媽媽并沒有立刻否定,微笑著回答:“好啊,記得早點兒從月球上回來,我們等你吃晚飯?!?/p>
(1)將鼓勵指向行為。如:“你把碗洗得很干凈!”而不是“你真棒!”
(2)平等式的鼓勵。如:“我感謝你的合作。”而不是“你真是個好孩子!”
(3)將鼓勵指向過程。如:“這100分反映了你的努力和堅持?!倍皇恰拔覟槟憧剂?00分而驕傲!”
關鍵詞3:理解
理解包含寬容、無條件接納,有助于提升孩子自信,激發(fā)孩子潛能。
(1)當孩子不愿意做某事時,多說:“我理解……,我尊重……”“我理解你現(xiàn)在的心情,你現(xiàn)在不想出門,我尊重你……想法?!?/p>
(2)當孩子犯錯或失誤時,嘗試:“我相信……,……是有原因的。”“我相信你是有潛力的,這次失誤是有原因的?!?/p>
關鍵詞4:積極引導
積極引導給孩子帶來愉快體驗和愉快情緒,激勵孩子關注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引導孩子發(fā)揮優(yōu)勢和潛能,發(fā)現(xiàn)使人生美好的有利條件。積極引導并非必須夸對方,而是引導溝通變得更有趣、有效、有意義、可持續(xù)。
(1)積極反饋:點頭表示同意,微笑表示欣賞,傾聽表示關注。
(2)缺點的行為化表達:“你這孩子太懶惰了。”換成“你這次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p>
“你這孩子太拖拉了?!睋Q成“你這次拖到考試最后二天才去復習?!?/p>
“你就喜歡丟三落四。”換成“你這次出門忘記帶鑰匙?!?/p>
“你脾氣真差?!睋Q成“當有人隨便動你東西時,你不夠溫和友好?!?/p>
民主型的父母常表現(xiàn)出以下特點:
1.父母視子女為獨立個體,尊重子女想法,與子女保持平等關系,如:“你既然想好了,我肯定支持你,這件事,你可以決定,我想聽聽你具體是怎么打算的……”
2.父母能夠在子女有需要時及時給予子女支持和引導,如:“我們相信你,你沒問題的!人生就是不斷嘗試的過程,失敗也沒關系,多做幾次,相信你會越來越好!”
3.父母能夠肯定、鼓勵子女的進步,哪怕進步微小,促使子女獲得成功的經(jīng)驗與感受,如“你這次表現(xiàn)很棒,雖然不是第一名,但是有進步,我們接下來再接再厲,再創(chuàng)佳績”;接納子女的消極情緒,感同身受,如“我明白你現(xiàn)在的感覺,你現(xiàn)在的心情,我曾經(jīng)也經(jīng)歷過……”;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能有理有據(jù)地批評指點,如:“好好學習是你作為學生應勇于承擔的責任,你必須為自己負責,做完作業(yè)再玩耍,才能玩得更開心?!?/p>
在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通常更加自尊自信、自律自主,待人親和、社交能力強,更擅長與人交流協(xié)作,也更能在面對困境時沉著應對,保持樂觀心態(tài)。因此科學認識子女發(fā)展過程,創(chuàng)設良好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選擇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對子女良好身心發(fā)展至關重要。
接下來,只剩一件事:去行動,并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