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玉平(犁痕)? 點睛師:麥豆
孩子們在院子里追逐
送葬的人群正趕往山林
曠野中那個孤獨的行人
在尋找什么,菜市口
屠夫把鋒利的尖刀從牲畜的喉嚨里抽出
瞬間凝固的血更紅了
冷風(fēng)漂浮,記憶中
還沒有一場雪壓得住世間繁華
沒有一場雪可以
一白到底
點睛師評論:
首先說一句,我對任何一首詩的點評都帶有我的偏見,故作者可以將我的文字看成是我的讀后感,無關(guān)標準,更無關(guān)對錯。僅供商酌。
詩名《雪后記》,全詩圍繞“冷”這個核心意象展開。全詩十句,前六句客觀描寫,后四句主觀評說。詩句采用對比手法:前六句中,孩子與被送葬的人、曠野中那個孤獨的人與他的尋找、牲畜血的紅與它凝固后的更紅,死亡與新生交替、虛無與存在共存,這是詩歌的緣起,也是核心意思。行文至此,詩中的“雪”已具有象征含義,它象征寒冷與死亡,但此寒冷與死亡中并非一無所有。作者總能在這樣一場死寂的雪中發(fā)現(xiàn)新生的事物,最終得出“沒有一場雪壓得住世間繁華”“沒有一場雪可以/一白到底”的結(jié)論。作者在“雪后”的寒冷中感受到了人間的煙火,感受到了生命的綿延不絕。
詩歌寫法較為傳統(tǒng),采用分總結(jié)構(gòu),先鋪陳后評說,主觀意味較濃,這使得詩歌不夠敞開,接納度和互動性不強。解決這種寫法的關(guān)鍵在于:增強詞語之間的意象聯(lián)系,讓詞語自身言說,而不是“我”代為言說。我認為,詩歌將讀者帶入作者的世界是不夠的,還必須能夠?qū)⒆x者還回讀者自己的世界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