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西忻州九原崗壁畫墓的發(fā)掘為我們研究北朝時期的生活提供了寶貴的圖像資料?,F(xiàn)存的壁畫大都位于墓道東西兩壁和北壁上,本文重點分析墓道西壁第一層壁畫中的“仙人騎魚”圖像。筆者共搜集到16幅“騎魚”類圖像,這些圖像大都出現(xiàn)在墓葬和祠堂中,多以畫像磚或壁畫的形式出現(xiàn),反映了墓主渴望升仙的愿望。通過對比分析,筆者試圖揭示九原崗壁畫墓中的“仙人騎魚”圖像的深層含義。
關(guān)鍵詞:九原崗;墓道壁畫;仙人騎魚
山西忻州九原崗壁畫墓自發(fā)掘起就受到了學界的關(guān)注和重視,墓道東西兩壁第一層的壁畫中仙人異獸,品類豐富,共同展示了天界的場景,渠傳福先生稱之為“升天圖”[1]。“仙人騎魚”圖像位于西壁壁畫的二分之一處,一個紅衣仙人右手拿麈尾置于臉前跪騎在一條大魚的背上向前行進,仙人的臉部被毀,但根據(jù)墓道壁畫中其他仙人的模樣,可聯(lián)想此處仙人的樣子。魚的眼睛大而圓,嘴旁有四根須,魚身豐腴且下面涂紅,魚下面有流云,說明魚正在空中飛行?!跋扇蓑T魚”圖像前面有一只帶翼、背部有刺的神獸;后面有一畏獸作回首張望狀。筆者根據(jù)搜集的“騎魚”類圖像來分析九原崗壁畫墓中“仙人騎魚”圖像的象征意義,進一步了解北朝人的精神世界。
一
“騎魚”類的作品早已出現(xiàn),藏于湖南博物館馬王堆利豨墓T型帛畫中,天界部分就有“人騎魚”圖像。此外,“人騎魚”圖像在墓葬和祠堂內(nèi)也比較常見,漢代是這類圖像的流行時期。筆者搜集到的“人騎魚”圖像中的11幅圖像出自漢代(見附表一)。從這些圖像中可發(fā)現(xiàn)騎魚者大部分位于代表天界的地方,且人與魚的互動多為人騎在魚身上。每個圖像中的騎魚者數(shù)量也不同,少則1個,多則8個。筆者根據(jù)“人騎魚”周圍所配置的圖像,將搜集到的圖像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A型:人騎魚與魚拉車
屬于此類配置的圖像較多,有8處,分別出自山西離石馬茂莊漢墓[2]213、山西離石馬茂莊3號漢墓[2]190、山東嘉祥武氏祠[3]、河南南陽王莊漢畫像石墓[4]、徐州漢畫像石館[5]、《河伯出行圖》、山東鄒城出土的畫像石[6],其中山東嘉祥武氏祠里出現(xiàn)了兩幅騎魚圖像,具體可看附表一。在這類圖像中,人騎魚的位置都不同,有的出現(xiàn)在魚拉車的前面,似在引導后面的車;有的出現(xiàn)在魚拉車的四周,似在保護車上的人;還有的出現(xiàn)在上方、下方、或者后方。筆者認為位于前方的人騎魚圖像起到導引作用,周圍或上方、下方,后面的起到護送的功能。
B型:人騎魚與騎鶴者
與騎鶴者一同出現(xiàn)的騎魚類作品又可根據(jù)騎者的姿勢分為兩類。
B1型:人跪騎型
九原崗墓中的仙人跪騎在魚的身上,在仙人騎魚后邊有女子騎鶴的圖像出現(xiàn)。
B2型:人站立型
山西夏縣王村壁畫墓[7]中的羽人站立于魚背上,身體轉(zhuǎn)向后方,與魚的方向相反。此處的騎鶴者出現(xiàn)在羽人乘魚的前面。
以上兩幅圖像中的騎魚者和騎鶴者都處于象征天界的地方,共同反映出墓主的成仙愿望。
C型:單獨的人騎魚
在甘肅河西高臺駱駝城鄉(xiāng)苦水口1號墓[8]中,羽人騎魚圖像繪于一塊獨立畫像磚上。明代李在的《琴高乘鯉圖》,描繪了琴高騎乘一條大魚向上飛升并轉(zhuǎn)過身與身后的弟子道別的場景。
D型:人騎魚與其他圖像
在馬王堆利豨墓T型帛畫中,天界部分出現(xiàn)一對人騎魚圖像;此外唐鏡中也出現(xiàn)了“人騎魚”圖像,騎魚的為童子,周圍是山和水。
除了信息不詳?shù)膱D像外,從騎魚者周邊的配置圖像來看,“人騎魚”的周圍無論有無魚車,無論出現(xiàn)在哪個場景,都起到了引導和護從的作用,有的作品還包含了琴高乘鯉升仙的美好寓意。從騎魚者所處的位置和行進方向來看,以上的圖像反映了大部分的“人騎魚”圖像所在的位置都象征著天界,比如山東嘉祥武氏祠的騎魚者位于屋頂后坡東段;山東孝堂山石祠的騎魚者位于東壁;河南王莊漢畫像石墓的騎魚者位于墓室蓋頂石等?!拔蓓敗薄吧w頂石”“東”等字眼都有升天和成仙的意味,頂部象征“天”,東西兩個方位代表想要去往的升仙場所。從統(tǒng)計表中來看“人騎魚”的行進方向大多為向左行進,在古人的觀念中,可以根據(jù)“左”“右”判斷“東”“西”兩個方位,面朝北方時“左西右東”,面朝南方時“左東右西”。鮑爾剛也指出:“在漢代人的思想中仙境經(jīng)常與東方和西方的概念聯(lián)系在一起?!盵9]東方蓬萊和西方昆侖都是人們所向往之地,都代表了人們想要升仙,長生不死的夙愿。所以處在天界的“人騎魚”圖像,有著引導和護從的作用,幫助墓主順利到達仙界。
二
九原崗壁畫墓中仙人與魚的組合,類似于民間流傳的琴高、子英騎鯉升仙的故事。《列仙傳》載:“琴高乘魚,浮于河海,水產(chǎn)必究?!庇帧扒俑叱顺圊巵恚陟糁凶辉掠?,復入水”;“子英者,舒鄉(xiāng)人也,善入水捕魚。得赤鯉,愛其色好,持歸著入池中,數(shù)以米谷食之。一年長丈余,遂生角,有翅翼。子英怪異,拜謝之。魚言‘我來迎汝。汝上背,與汝俱升天?!创笥?。子英上其魚背,騰升而去。歲歲來歸故舍,食飲,見妻子,魚復來迎之。如此七十年?!本旁瓖彵诋嬆怪邢扇诵蜗蟾咏诂F(xiàn)實中人的模樣,和以往出現(xiàn)的羽人背部帶翼形象不一樣,此處的仙人并非是羽人形象。魚在古代的寓意眾多,有圖騰說、生殖崇拜說,還有鯉魚躍龍門的美好故事流傳,總之魚被賦予了吉祥的美好寓意。摩爾根曾經(jīng)說:“魚類是最早的一種人工食物。”[10]作為現(xiàn)實中的魚首先是人類的補充食物,賦予象征意義的魚被人類加以各種想象,附以更多功能。以往作為坐騎的一般是馬、牛、龍鳳或者一些神獸,九原崗壁畫墓中的魚也充當了坐騎,人們賦予其神性,使其具有通天的功能,成為成仙升天路上必不可少的引導和護從者。
甘肅河西高臺駱駝城鄉(xiāng)苦水口1號墓出土的魏晉《羽人騎魚》畫像磚反映了琴高乘鯉升仙的美好愿望。九原崗墓中的“仙人騎魚”圖像和駱駝城的這塊畫像磚內(nèi)容相似,魚身下面都被畫上紅色,象征了琴高升仙時的赤鯉,魚周圍有流云,說明魚在天界,騎魚者為羽人或仙人,反映了人們希望可以像琴高一樣順利成仙。九原崗壁畫墓中的“仙人騎魚”圖像位于西壁并非偶然,說明了“仙人騎魚”圖像為仙境的一部分。此外,“仙人騎魚”后邊還有代表“仙山”的圖像和“女子騎鶴”的圖像,印證了駕鶴西去的說法,它們共同反映了墓主想要升天成仙、長生不死的愿望。所以筆者認為九原崗的“仙人騎魚”圖像的寓意等同于琴高乘鯉升仙。
三、結(jié)語
“騎魚”類作品很早就出現(xiàn),從搜集到的作品來看,九原崗壁畫墓中的“仙人騎魚”圖像承襲了漢以來的神仙信仰將魚神化,再加上民間流傳的一些關(guān)于魚和升天成仙的美好傳說,魚成了墓主升仙路上必不可少的引導者和護從者,引導墓主順利升入仙界。同時,墓主在魚和仙人身上寄托了升仙的希冀,希望自己可以像琴高、子英一樣順利進入仙界,長生不老。
參考文獻:
[1]渠傳福.九原崗《升天圖》與南北朝《山海經(jīng)》圖像[N].忻州日報,2017-12-31(003).
[2]中國畫像石全集編委會.中國畫像石全集(5)[M].濟南: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鄭州: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0.
[3]中國畫像石全集編委會.中國畫像石全集(1)[M].濟南: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鄭州: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0:64.
[4]中國畫像石全集編委會.中國畫像石全集(6)[M].濟南: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鄭州: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0:126.
[5]趙亞璇.淺談漢畫像石中魚的寓義[J].文史雜志,2017(6):103-107.
[6]胡立新.鄒城漢畫像石[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175.
[7]高彤流,劉永生.山西夏縣王村東漢壁畫墓[J].文物,1994(8):34-46.
[8]趙建國.駱駝城魏晉墓動物裝飾題材畫像磚的圖騰崇拜[J].藝術(shù)研究,2017(1):92-93
[9]鮑吾剛.中國人的幸福[M].韓雪臨,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95.
[10]摩爾根.古代社會[M].北京:商務印書局,1987:20.
作者簡介:史惠媛,山西大學美術(shù)學院藝術(shù)學理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sh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