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飛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ICU,河南 漯河 462000)
全身嚴重感染、肺損傷、燒傷等原發(fā)疾病是誘發(f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主要因素,通常起病較急,病情危重,病死率極高,對患者生命及生存質(zhì)量可產(chǎn)生嚴重威脅[1]。ARDS患者一般以呼吸窘迫為主要臨床特征,也可伴有胸前憋悶、咳嗽、咳痰等表現(xiàn)。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NIV)可有效緩解常規(guī)氧療無法糾正的呼吸窘迫,且可避免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帶來的二次創(chuàng)傷[2],安全有效,是治療ARDS主要手段,但易發(fā)生人機對抗且不能完全代替自主呼吸。ARDS屬中醫(yī)“暴喘”、“喘脫”、“結(jié)胸”范疇[3]。外邪或本虛致肺宣發(fā)肅降功能失調(diào),肺氣上逆,外邪內(nèi)陷,與胸膈脘腹有形之邪相合,邪實肺阻,氣滯血瘀。以降氣活血,通腑攻下為治療原則。本研究用化瘀通腑湯聯(lián)合NIV治療ARDS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4例,均為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治療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23~79歲,平均(49.24±16.37)歲;原發(fā)疾病為嚴重創(chuàng)傷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21例,嚴重感染4例。對照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25~77歲,平均(48.97±17.76)歲;原發(fā)疾病為嚴重創(chuàng)傷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22例,嚴重感染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考ARDS相關診斷標準[4]。①急性起??;②氧合指數(shù)(OI)≤200mmHg;③正位胸部X片示雙肺斑片狀陰影;④左心壓力未增高。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考“暴喘”診斷標準[5]。①起病急驟,猝然發(fā)作;②呼吸急促,張口抬肩,不能平臥;③目脹睛突,大汗淋漓,甚者喘劇不解;④咳嗽、咳痰,胸悶喘息;⑤舌紅苔黃或膩,脈結(jié)代。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20~80歲;③自愿參與并積極配合治療。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肺部重癥;②有精神疾病史或依從性低,不能配合研究使用治療方法;③妊娠、哺乳期。
兩組均予常規(guī)營養(yǎng)支持及對癥治療,用HAMILTON-C2型無創(chuàng)呼吸機,設置自主模式,給氧流量6L/min,呼吸頻率(R)15次/min,起始吸氣壓力8cmH2O,后逐漸增加至24cmH2O,呼氣壓力4cmH2O。日2次,每次持續(xù)4h,持續(xù)治療7天。
觀察組聯(lián)合化瘀通腑湯進行辨證加減治療。藥用大黃10g,厚樸20g,枳實14g,芒硝5g,桃仁5g,藏紅花6g,赤芍12g,甘草12g。氣分熱盛加黃連6g,黃芩4g;痰瘀阻肺加半夏8g,白芥子8g;腑實血瘀熱重加石膏6g,知母10g;陰液虧虛加麥冬12g,石斛6g。加500mL清水文火煎煮后,取200mL藥汁分2袋密封后服用,早晚各1袋,連續(xù)服用7天。
中醫(yī)癥狀積分(咳嗽、咳痰、喘息、胸悶)、肺功能指標(R、OI)及預后評估指標(ApacheⅡ、SOFA)變化。
用秒表記錄30s胸部起伏次數(shù),將次數(shù)乘以2,得到每分鐘呼吸次數(shù),即為R。NIV采取壓力控制通氣,呼氣末正壓20cmH2O,持續(xù)120s,吸人氧濃度1.00,完成后予容量控制通氣,按照ARDS協(xié)作網(wǎng)調(diào)節(jié)吸入氧濃度,實時觀測OI水平。
中醫(yī)癥狀積分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為評分標準,評價咳嗽、咳痰、喘息、胸悶4類癥狀,0分為無癥狀、1分為輕度癥狀、2分為中度癥狀、3分為重度癥狀。
疾病程度及預后評估[7]。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ApacheⅡ),是由急性生理學、年齡、慢性健康狀況3組評分共同決定,總得分為3組之和,病情程度與分值相對應。序貫器官衰竭評分(SOFA),可動態(tài)反映器官功能變化,分數(shù)越高,預后越差。
用SPSS19.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臨床控制: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癥候積分減少大于等于95%。顯效:癥狀體征顯著減輕,但未能恢復急性發(fā)作前水平,癥候積分減少70%~89%。有效:癥狀體征有一定緩解,但程度較輕,癥候積分減少30%~69%。無效:癥狀體征未改善或加重,癥狀積分減少小于3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 (分,±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 (分,±s )
42 治療前 2.35±0.632.24±0.712.19±0.692.14±0.64 41 治療7d后 1.21±0.391.13±0.341.11±0.321.06±0.28 t 9.884 9.048 9.110 9.917 P <0.001 <0.001 <0.001 <0.001觀察組對照組42 治療前 2.29±0.712.23±0.692.18±0.642.11±0.62 40 治療7d后 1.67±0.491.64±0.511.59±0.451.54±0.46 t 4.580 4.386 4.807 4.709 P <0.001 <0.001 <0.001 <0.001 t組間 4.681 5.308 5.543 5.689 P組間 <0.001 <0.001 <0.001 <0.001組別 例 時間 咳嗽 咳痰 喘息 胸悶
兩組治療前后呼吸功能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呼吸功能比較 (±s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呼吸功能比較 (±s )
組別 例 時間 R(次/min) OI觀察組 42 治療前 29.24±6.34 203.27±42.86 41 治療7d后 22.04±4.88 291.24±58.29 t 5.789 7.846 P<0.001 <0.001對照組 42 治療前 29.20±6.28 204.13±42.27 40 治療7d后 25.31±5.42 261.09±53.95 t 2.996 5.336 P 0.004 <0.001 t組間 2.855 2.414 P組間 0.005 0.018
兩組治療前后預后指標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預后指標比較 (±s )
表4 兩組治療前后預后指標比較 (±s )
組別 例 時間 ApacheⅡ評分 SOFA評分觀察組 42 治療前 24.57±6.28 8.61±2.27 41 治療7d后 11.85±3.21 3.97±1.27 t 11.576 11.454 P <0.001 <0.001對照組 42 治療前 24.17±6.13 8.69±2.15 40 治療7d后 14.27±3.76 4.85±1.41 t 8.763 9.513 P <0.001 <0.001 t組間 3.118 2.953 P組間 0.003 0.004
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死亡1例(2.38%),對照組死亡2例(4.76%),兩組死亡比較無明顯差異(χ2=0.000,P=1.000)。
ARDS多病情危急,局部地區(qū)死亡率可高達60%[9]。臨床上多予NIV給氧治療,可有效改善血氧濃度,但自身循環(huán)系統(tǒng)未得到明顯恢復。
ARDS屬中醫(yī)“暴喘”、“喘脫”、“結(jié)胸”范疇[10]?!鹅`樞·五邪》曰:“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喘動肩背?!薄端貑枴づe痛論》說:“勞則喘息汗出?!碧崾敬≈鞑≡诜?,以呼吸喘促、鼻翼煽動、張口抬肩為主要特征,活動后更甚,并指出外感、內(nèi)傷均可導致喘病的發(fā)生,分為虛喘及實喘。此外,眾多后世醫(yī)家在其基礎上提出喘雖以肺為主,亦涉及它臟并將喘病分為虛喘和實喘兩大類,在肺為實,在腎為虛。此類觀點的演變對現(xiàn)代中醫(yī)學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意義,現(xiàn)以痰熱壅滯、熱郁化火、火瘀互結(jié)為其病理機制,制定治療原則為瀉火解毒、清上焦、利下焦、逐瘀通腑。化瘀通腑湯方中大黃攻下積滯、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祛瘀除濕,厚樸化濕導滯、行氣平喘,枳實行氣導滯、散痞除脹,芒硝瀉下軟堅、清火消腫,甘草清熱解毒、和中緩急、調(diào)和諸藥。兼具“清上”、“瀉下”效用,既可清肺部痰熱壅盛所致實火,又可瀉痰瘀阻滯之實邪。
化瘀通腑湯加減輔治ARDS有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