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劉扛
(河南省柘城中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河南 柘城476200)
心力衰竭是擴張型心肌?。―ilated cardiomyopath,DCM)常見并發(fā)癥,DCM心衰病程較長且預后差,可造成呼吸功能、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及腎功能受損。黃芪保心湯有散瘀解毒、養(yǎng)陰益氣功效[1]。本研究用黃芪保心湯輔治DCM心衰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90例,均為我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49~70歲,平均(59.46±5.07)歲;病程1~12年,平均(6.07±2.53)年;心功能分級為Ⅱ級10例,Ⅲ級20例,Ⅳ級15例。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49~72歲,平均(60.13±5.54)歲;病程1~12年,平均(6.30±2.58)年;心功能分級為Ⅱ級9例,Ⅲ級20例,Ⅳ級16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符合DCM心衰中醫(yī)辨證標準[2],為瘀毒犯心,氣陰兩虛證。主癥為喘息,心悸,氣短,乏力;次癥為盜汗自汗,咽干口渴,口唇、面色紫暗,手足心熱;脈細數(shù)結代或無力,舌質(zhì)有瘀斑,紫暗或暗紅,舌體瘦,無苔、少苔,有裂紋或剝苔。
符合DCM西醫(yī)相關診斷標準[3]及心衰相關診斷標準[4]。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45%,心功能Ⅱ~Ⅳ級,近期未使用其他可影響研究療效的相關藥物,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了解研究并簽訂同意書。
排除伴有造血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存在嚴重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存在肺、腎、肝等嚴重器官疾病,伴有感染性疾病,伴有惡性腫瘤疾病,哺乳或妊娠期女性,對研究所用藥物不耐受。
兩組均給予呋塞米(河北東風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1856),安體舒通(通化茂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359),ACEI類藥物首選卡托普利(唐山集川藥業(yè)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2158),若卡托普利不耐受則更換為纈沙坦(浙江華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126),美托洛爾(AstraZeneca AB,國藥準字J20150044)。
觀察組加用黃芪保心湯。藥用黨參12g,連翹12g,茯苓12g,鱉甲12g,當歸12g,黃芪30g,丹參12g,桂枝6g,麥冬12g,五味子6g。日1劑,水煎煮取汁200mL,日服2次,每次服100mL。
兩組均持續(xù)治療3個月后觀察療效。
采用超聲診斷系統(tǒng)(美國Philips公司,型號EPIQ7C)檢測心功能指標水平,包括LVESD(左心室收縮末內(nèi)徑)、LVEDD(左心室舒張末內(nèi)徑)及LVEF,連續(xù)檢測3個心動周期,并取平均值。采用6min步行運動試驗評估6min步行距離,試驗3次取平均值。采用ELISA法檢測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因子水平,包括AngⅡ(血管緊張素Ⅱ)、ET(內(nèi)皮素)、NT-proBNP(血漿N末端B型鈉尿肽)、PRA(腎素活性)、ALD(醛固酮)。
用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顯效:主要體征及癥狀顯著改善,心功能等級上升2級。有效:主要體征及癥狀明顯改善,心功能等級上升1級。無效:主要體征及癥狀無明顯改善,心功能等級無變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s )
時間 組別 例 LVESD(mm) LVEF(%) LVEDD(mm) 6 min步行距離(m)治療前 觀察組 45 52.31±3.26 33.35±5.90 67.21±6.75 314.21±47.86對照組 45 51.90±3.42 32.24±5.31 66.79±6.14 318.35±46.73 t 0.582 0.938 0.309 0.415 P 0.562 0.351 0.758 0.679治療后 觀察組 45 40.15±3.77 54.27±6.13 51.78±5.33 536.40±63.17對照組 45 46.57±3.35 44.86±6.17 56.48±5.97 418.36±54.47 t 6.539 7.258 3.940 9.493 P<0.001 <0.001 <0.001 <0.001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因子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因子水平比較 (±s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因子水平比較 (±s )
時間 組別 例 AngⅡ(pg/mL) ET(ng/L) NT-proBNP(ng/L) PRA[ng·(mL/h)] ALD(pg/mL)治療前 觀察組 45 154.69±4.24 95.17±7.26 3243.85±281.75 4.62±0.41 121.07±4.58對照組 45 153.21±4.74 93.42±7.15 3214.23±283.97 4.54±0.18 120.83±4.16 t 1.561 1.152 0.497 1.199 0.260 P 0.122 0.252 0.621 0.234 0.795治療后 觀察組 45 113.02±4.40 42.22±5.38 753.98±192.31 2.43±0.14 83.52±6.13對照組 45 129.42±4.22 71.03±5.80 1164.02±231.42 3.78±0.52 100.22±6.79 t 18.045 24.430 9.142 16.817 12.246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DCM心衰屬中醫(yī)“喘證”、“心脹”范疇。屬本虛標實之證,痰飲、外邪、血瘀、水濕為標,正虛為本[5]。黃芪保心湯中黨參、黃芪益氣健脾,鱉甲、當歸、丹參、麥冬、五味子扶正養(yǎng)陰、化瘀活血,連翹解毒清心,茯苓、桂枝除濕健脾、利水通陽[6]。藥理研究證實,黃芪所含黃芪皂苷生物活性較高,可促進心肌能量代謝,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桂枝、連翹具有減輕心肌細胞損傷的作用。當歸、丹參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7]。
DCM心衰發(fā)生造成壓力負荷及心臟容量增大,自體心室細胞產(chǎn)生NT-proBNP,NT-proBNP對心衰診斷具有特異性、敏感性,是反映DCM心衰程度的重要指標。相關研究表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的過度激活是造成DCM心衰的重要因素,AngⅡ、PRA、ALD是RAAS系統(tǒng)中的重要因子,DCM心衰發(fā)病過度激活RAAS系統(tǒng),促使間質(zhì)纖維化及心肌肥大,進一步介導心室重構;ALD可造成水鈉潴留,可直接損傷心臟功能及心臟結構;AngⅡ可造成成纖維細胞增殖速度加快,促使細胞凋亡及心肌纖維化加重[8]。DCM心衰嚴重程度與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程度密切相關,ET屬強效促血管收縮的活性物質(zhì),作為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肽的一種,可釋放神經(jīng)激素,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分泌系統(tǒng)。DCM心衰病發(fā)時,ET因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刺激而大量釋放,可作為心功能評價參考指標[9]。因此,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因子水平對治療DCM心衰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