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華 鐘珍 龐世芳 劉潤平 陳龍軍(北海市人民醫(yī)院,廣西 北海,536000)
2型糖尿病為常見慢性疾病,發(fā)生機制來自多個方面,例如飲食、遺傳等因素。截至目前,疾病無特效藥物可完全治愈,只可通過藥物控制病癥[1]。隨疾病遷延發(fā)展,患者機體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原有胰島素調(diào)控發(fā)生障礙,從而令其血脂水平受影響。鹽酸二甲雙胍為治療該疾病首選降糖藥物,可通過腸道對葡萄糖吸收抑制,以及肝糖原輸出阻礙,起到加快外周組織對葡萄糖利用率降低血糖值,改善高胰島素效果[2-3]。為此,為進一步印證二甲雙胍的實用有效性,本次以2型糖尿病患者為例,旨在圍繞探究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結果匯總?cè)缦隆?/p>
1.1一般資料 選入30例2型糖尿病患者,2020-10為納入起始時間,2021-8為截止時間。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每組15例),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中男女比例8:7,年齡區(qū)間37~78(57.5± 9.3)歲,病程2~9(5.5± 0.9)年;觀察組中男女比例9:6,年齡區(qū)間38~79(58.5± 9.4)歲,病程3~10(6.5± 1.0)年,兩組患者從臨床資料對比,保持同質(zhì)性(P>0.05)。納入標準:①年齡范圍37~79歲,病程2~10年;②存在多飲、多尿、多食等癥狀;③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 血糖≥11.0mmol/L;④可獨立思考,溝通順暢;⑤患者對本次研究目的知曉,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對本次探究藥物過敏者;②心、肝、腎等功能不全者;③合并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者;④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瑞格列奈(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H20130022)治療,使用方法:口服,0.5mg/次,餐前30min,3次/d。觀察主給予二甲雙胍(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H20023371)治療,使用方法:口服,250mg/次,3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
1.3觀察指標 血糖值(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治療前后)。1.4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23.0系統(tǒng)處理數(shù)據(jù),用t檢驗定量資料(ˉ± s),用X2檢驗定性資料(%,n),P小于0.05象征有差異。
2.1 血糖值 治療前,兩組血糖值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糖值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見表1.
表1:兩組血糖值(± s,mmol/L)
表1:兩組血糖值(± s,mmol/L)
組別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治療前 治療后 t P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n=15) 10.39± 1.15 6.43± 0.72 11.304 0.000 13.19± 1.26 7.35± 0.86 14.827 0.000對照組(n=15) 10.46± 1.09 7.81± 0.92 7.196 0.000 13.33± 1.18 10.24± 1.31 6.788 0.000 t 0.171 4.575 0.314 7.143 P 0.865 0.000 0.756 0.000
2.2 血脂水平 治療前,兩組血脂水平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TC、TG、LDL-C 水平值均低于對照組,對照組HDL-C水平值低于觀察組(P<0.05),詳細見表2。
表2:兩組血脂水平(± s,mmol/L)
表2:兩組血脂水平(± s,mmol/L)
組別 TC TG LDL-C HDL-C觀察組(n=15)治療前 6.93± 0.78 3.47± 0.43 4.58± 0.64 0.97± 0.13治療后 4.54± 0.53 1.27± 0.18 3.02± 0.43 1.84± 0.21 t 9.816 18.278 7.836 13.643 P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n=15)治療前 6.89± 0.74 3.52± 0.47 4.63± 0.68 0.95± 0.09治療后 5.71± 0.62 2.52± 0.56 3.88± 0.54 1.29± 0.12 t 4.734 5.298 3.345 8.779 P 0.000 0.000 0.000 0.000 t治療前組間 0.144 0.304 0.207 0.490 P治療前組間 0.886 0.763 0.837 0.628 t治療后組間 5.555 8.230 4.825 8.807 P治療后組間 0.000 0.000 0.000 0.000
糖尿病可分為1型、2型糖尿病,其中90%以上的患者均未為2型糖尿病。中老年人、肥胖人群等均為該疾病常發(fā)人群,患者早期無顯著癥狀,僅出現(xiàn)輕微乏力、口渴等癥狀,需通過糖耐量測驗進行確診[4]。瑞格列奈片為臨床常用降糖藥物,雖有效果,但長期使用易出現(xiàn)低血糖、頭痛等不良反應,嚴重時發(fā)生意識喪失、昏迷等。原因在于,該藥物自身與人體血漿蛋白的結合率可在98.00%以上,會被機體全部代謝,但代謝物無降糖效果,且會從膽汁處排除,故而導致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增多[5]。
二甲雙胍為臨床治療該疾病的首選藥物,該藥物可對患者出現(xiàn)的胰島素抵抗現(xiàn)象有效改善,從而達到降低血糖水平目的。尤其對于存在肥胖癥的2型糖尿病患者,該藥物療效更佳。本次結果中,觀察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由此表示,二甲雙胍在降低患者血糖值的同時,還可TC、TG、LDL-C血脂水平,將HDL-C水平升高。分析可知,臨床中,二甲雙胍為雙胍類口服降糖藥物,為胰島素增敏劑,在體內(nèi)可利用率可在60.00%以上,剩余未被吸收藥物可通過尿液進行排出,因此不會對人體造成嚴重不良反應。除外,該藥物進入人體后,會將患者對胰島素以及胰島素受體親和力提高,從而進一步提升組織、肌肉、細胞對糖的吸收與利用,達到降低肝糖,提高安全性目的[6]。
綜上以上分析,二甲雙胍對于糖尿病患者具有實施價值,可降低血糖值,改善血脂水平,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