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唐 曉,劉 勝,趙余琴,徐俊偉,朱 莉
(黃岡師范學院 生物與農業(yè)資源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生態(tài)文明戰(zhàn)略,倡導全民投身于環(huán)保節(jié)能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中。建設生態(tài)校園,是高校踐行生態(tài)文明思想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具體體現。而校園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生態(tài)校園的理念背道而馳,且長期使用一次性餐具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1,2]。
2019 年,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中指出,將分步驟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fā)泡塑料餐具。2021年2月初,國管局辦公室、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辦公廳、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辦公廳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做好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國管辦發(fā)〔2021〕4 號),公共機構(包括學校)要帶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到 2021年底前,公共機構全面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所以,主動減少校園一次性餐具的供應和使用,不僅是建設生態(tài)校園的必然要求,也是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避免陷入被動局面的必然選擇[3]。
根據初步調查,黃岡師范學院各餐廳仍大量供應一次性餐具,學生打包飯菜仍是常態(tài)。作為高校環(huán)保社團,作為生物專業(yè)師范生,希望找到最佳解決途徑,通過行動來減少校園一次性餐具使用(以下簡稱減塑)。為此,首先對學校學生使用一次性餐具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并同時對餐廳供應一次性餐具情況進行了訪談。
通過網絡向黃岡師范學院在校學生發(fā)放網頁問卷,問卷回收之后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以了解大學生對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情況、使用原因以及大家對一次性餐具的態(tài)度和認識 。問卷發(fā)放對象覆蓋全校大一至大三學生,并針對早中晚三餐分別設置問題。此次調研共發(fā)放問卷900份,回收問卷858份,有效問卷858份,回收率達 95.3%,有效率達 95.3%,其中,男生166人,占總調查人數的19.4%,女生692人,占總調查人數的80.7%。學校是師范院校,調查數據中男女比例不均勻 ,女生偏多。
訪談了學校3個學生餐廳,包括南區(qū)的紫園餐廳、柳園餐廳,北區(qū)的荷園餐廳。設計了以下幾個訪談問題:①請問餐廳每天使用多少一次性餐具?②一次性餐具是需要成本的,為什么仍會采購?③為什么不使用循環(huán)餐具呢?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學生因從餐廳打包食物而使用一次性餐具。受疫情影響,學校規(guī)定外賣不能進校園,因此客觀上大大減少了通過外賣途徑產生的一次性餐具使用,但也可能是這部分學生選擇從餐廳打包帶走(圖1a)。一周內打包次數在6次以下的學生占40.3%,6次以上的占59.7%,10次以上的占29.9%??梢?,超過半數的學生一周內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次數超過6次(圖1b)。一日三餐中,午餐打包較多的學生占到45.1%,而三餐打包都比較多的學生達到 29.5%(圖1c)。由此可見,學生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現象非常普遍,基本全部用于從餐廳打包餐品。
圖1 黃岡師范學院在校生一次性餐具使用現狀
從圖2可以看出,不論是早餐、午餐還是晚餐,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首要原因是:“餐廳擁擠,時間緊促而不能在餐廳就餐”。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不論是早餐、午餐還是晚餐,都有超過40%的學生“覺得打包方便快捷”。此外,有部分學生是因為“顧慮餐具衛(wèi)生問題”而使用一次性餐具。對于午餐和晚餐,小部分學生是由于“夏天餐廳內太熱”,因此選擇打包帶走而使用了一次性餐具。這表明,在促進學生減塑方面,需要針對不同使用原因,對癥下藥,提出綜合性的解決方案。尤其需要留意的是,有38.1%的學生早餐使用一次性餐具,是由于“餐廳主動提供一次性打包食物”。這表明從促進餐廳主動減塑方面入手,還有很大開展工作的空間。
調查結果顯示,72%的學生對一次性餐具衛(wèi)生狀況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圖3a)。出乎意料的是,認為一次性餐具對環(huán)境危害嚴重的就占比77.9%,危害一般的占 20.6%,只有極少數學生回答“不知道”(圖3b)。這表明,大部分學生都知道一次性餐具對環(huán)境有危害,但這并沒有使他們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
調查結果顯示,69.1%的學生認為有必要減少校園內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圖 4a),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減少一次性餐具持贊同態(tài)度。49.2%的學生并沒有覺得停止餐廳一次性餐具供應對生活影響很大,而 50.7%的學生覺得停止餐廳一次性餐具供應對生活有很大影響(圖 4b)。因此,在實施減塑措施時最好循序漸進,盡量降低對學生生活的影響。在時間充足、餐具衛(wèi)生的條件下,近93%的同學愿意選擇在餐廳就餐(圖 4c)。這表明,如果能夠解決餐廳就餐的擁擠問題、保證餐廳餐具的衛(wèi)生,絕大多數學生都是愿意放棄一次性餐具使用的。另外,如果餐廳提高一次性餐具價格,70.2%的同學會減少打包,17.2%的同學不會在餐廳就餐,只有12.6%的同學不受影響(圖 4b)。這表明通過提高一次性餐具價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
圖2 學生使用一次性餐具原因
圖3 學生對一次性餐具衛(wèi)生狀況及其對環(huán)境危害的了解
圖4 學生對校園內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的態(tài)度
除了針對學生群體進行問卷調查,還通過對3個學生餐廳進行調查和訪談,了解到各餐廳均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定期進貨且消耗很快,一個餐廳的餐盒使用量最多達60件/d,共計1200個(表1)。餐廳工作人員反饋的一次性餐具使用原因包括:①一次性餐具用起來方便省事;②為方便學生打包帶走;③學生就餐時間比較集中,餐位不夠;④餐廳洗碗空間和設備不足,洗碗工作人員不足;⑤疫情防控需要(表1)。其中有多個因素都與筆者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吻合,包括學生就餐時間比較集中,造成餐廳餐位相對不夠,相對擁擠,導致很多學生選擇打包帶走。除了迎合學生需求,餐廳本身因一次性餐具的便捷、成本低廉而傾向于選擇一次性餐具,從而逐漸減少配備洗碗空間、設備和人員,最后造成越來越依賴一次性餐具的局面[4]。
表1 餐廳供應一次性餐具情況訪談結果
總結以上調查結果得出:首先,學校餐廳確實存在過度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現象,大部分學生雖然也知道一次性餐具對環(huán)境不友好,但由于在校生活節(jié)奏快、餐廳餐位不足、餐廳只提供一次性餐具等原因而選擇使用一次性餐具。其次,積極的一面是,絕大多數學生對減塑都保有積極態(tài)度,愿意成為一個低碳消費者,這給了筆者行動的勇氣和信心。最后,知道并不等于做到,態(tài)度不等于行動。相當一部分學生,即使知道一次性餐具的危害且具有減塑的積極態(tài)度,仍會僅僅是因為“覺得打包方便快捷”,或者“覺得停止餐廳一次性餐具供應對生活有很大影響”,而無法真正做出減塑的行動。因此,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還需要從學生的切身體驗感和參與感上下功夫。比如,參與校園的自然體驗活動相比傳統(tǒng)的宣傳活動更容易培養(yǎng)生態(tài)地方感[5];而生態(tài)地方感相比系統(tǒng)知識和價值觀,能夠更好地預測環(huán)境友好行為[6,7]。再比如,成功的調查活動可以幫助提高環(huán)保團體的政治效能[8],而政治效能的提升將對促進集體行動非常有效[9,10]。校園減塑,需要一個系統(tǒng)性的解決方案,需要當成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長期堅持。
在調查結果的基礎上,對學校的教務處、后勤保障處、餐廳管理者等多部門發(fā)起以下倡議:①適度調整各年級作息時間和上課,峰期就餐;②調整食堂窗口結構,增設平價快餐窗口;補足各餐廳洗碗設備;增設洗碗工作崗位,或者購置自動收餐臺以節(jié)省人力;每個餐廳增加1~2臺中央空調;③有目標分步驟地減少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泡沫餐盒、一次性紙質餐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口杯及吸管等)的供應,增加可循環(huán)使用餐具供應;④除非學生自己要求,不提供提前用一次性餐具打包好的食品;⑤一次性餐具堅持收費或者適當提高收費,且設置明顯提醒[11];⑥加強食品安全、循環(huán)餐具消毒的透明化管理,隨時接受學生參訪,建立信任機制[12]。
發(fā)出倡議的同時,更多地聽取學校管理方和餐廳管理者的聲音,一起商量制定一個更具可操作性、兼顧各方的方案。
作為學校唯一的環(huán)保社團,依據調查結果,制定了科學而系統(tǒng)的減塑行動計劃。承諾將做出以下行動。
(1)將在學生平臺倡議學生減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在餐廳就餐時使用可循環(huán)餐具,打包帶走使用自備環(huán)保餐具,并且盡量錯峰就餐。將配合相關部門,把“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的宣傳標語貼到餐廳醒目位置。
(2)發(fā)起減塑行動簽名活動及生態(tài)餐廳評選活動,邀請學生記錄一次性餐具減量過程并做成果展示,以增強學生在減塑行動上的自我效能。
(3)將聯(lián)合校宣傳部、校團委等部門,借力校廣播臺、微信公號,撰寫宣傳文案,進一步普及一次性餐具和塑料的系統(tǒng)性知識、有效性知識和行動知識。幫助學生深刻認識一次性消費品給環(huán)境帶來的不可逆轉的危害,減少使用甚至杜絕使用一次性消費品,最終隔斷一次性消費品的需求渠道[13]。
(4)將面向全校大學生多次開展各種生態(tài)教育的體驗活動(校園自然體驗活動“約會大自然”、垃圾分類體驗游戲“垃圾搬運工”等),使廣大師生與校園生態(tài)建立感性連接,從而促進友好環(huán)境的行為[14]。
通過一系列宣傳、真實體驗活動以及進一步調研和倡議,將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一些學生。不僅僅是傳遞給他們相關的知識和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賦予他們踐行環(huán)保理念的自信心和行動力。他們將在參與減塑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先進的理念和科學的方法來推進一項新的環(huán)保行動。作為師范院校大學生,畢業(yè)走出校園,也會繼續(xù)踐行環(huán)保行為,參與集體行動,成為出色的環(huán)境教育者,把環(huán)保理念和行動力傳遞給社會[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