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詠梅 張正文
紅安縣列寧小學坐落在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于1930年2月由中共鄂豫皖特委創(chuàng)辦,當時,列寧小學的教員大多是黃麻起義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大革命時期,列寧小學為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為中國的農(nóng)民革命運動譜寫了不朽的篇章。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列寧小學關懷備至,先后來校視察。1978年,學校被湖北省革命委員會確定為“湖北省重點小學”。
90余年的光輝歷程,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至今,列寧小學一直站在時代的前列,譜寫時代的強音。新時代,學校依托紅色資源優(yōu)勢,落實“五育并舉”,有體系、有組織、有層次的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系列德育活動,力促學校辦學質(zhì)量提升和學生全面發(fā)展。
銘記歷史:在紅色圣跡中牢記紅色壯舉
紅安,全國著名將軍縣,黃麻起義策源地;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中心,走出了中國革命軍第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部隊。
在紅色圣跡中感受紅色歷史。七里坪鎮(zhèn)擁有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紅軍洞、革命英雄紀念碑、鄂豫皖蘇區(qū)中心烈士陵園、七里坪革命歷史陳列館、紅軍廣場、長勝街等國家級紅色保護文物,是革命先輩們曾經(jīng)戰(zhàn)斗、工作甚至獻出寶貴生命的地方。學校定期組織師生到這些紅色革命遺址中進行瞻仰,讓師生追尋先烈足跡、了解紅軍歷史、受到革命傳統(tǒng)的熏陶和洗禮,追隨先輩足跡,不忘歷史。
在紅色課堂中感受紅色精神。學校注重做好紅色革命傳統(tǒng)進教材、進課堂工作。充分發(fā)掘紅安紅色革命資源,積極組織開發(fā)校本課程,精選了《小小黃安》《八月桂花遍地開》等12首在紅安傳唱多年的革命歌曲作為音樂校本教材。編寫了《紅土育新苗》《紅軍洞的故事》作為德育校本教材,每周利用班會課和少先隊活動課,以校本教材為依據(jù)開展活動,讓紅色革命傳統(tǒng)滲入學生靈魂深處。學校成立紅色圖書角,陳列有文獻資料、名家畫冊、經(jīng)典紅色著作、愛國主義教育繪本等讀物,讓學生能在日常閱讀中接受紅色文化洗禮,立志做好接班人。
深化精神:在紅色活動中激活紅色基因
紅色基因,是紅安一代代革命接班人紅色理想的源泉。
用多樣化活動激活紅色基因。學校通過聽(聽紅色歷史故事、聽革命傳統(tǒng)報告)、學(學紅色革命史、學當?shù)赜⒘覀鳎?、講(講紅安精神、講個人理想)、演(演紅舞)、唱(唱紅歌)、畫(辦紅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專欄、辦紅色美術作品展)、做(將紅色精神內(nèi)化為具體的行動)等多種形式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通過邀請老紅軍做專題講座、讀紅色革命書籍、講紅色故事、紅歌紅舞比賽、紅色繪畫展等具體載體讓學生深化紅色精神,培育紅色理想。學校堅持開展“紅色小小講解員”活動,每周二下午邀請專業(yè)的紅色遺址講解員來校培訓,不定期組織師生到紅色旅游景點為參觀游客以及紅色研學旅行團進行講解;得到當?shù)厝罕姾蜕鐣鹘缛耸康囊恢潞迷u;從2005年至今,學校共培訓小小講解員650余名,義務講解2000余場次,服務各界參觀人士3萬余人次。通過講解,師生對紅色革命歷史有了進一步了解,在宣揚紅安精神、革命精神的同時,讓紅色精神入腦入心,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學校紅色小小講解員活動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網(wǎng)等國家和省市級媒體多次宣傳報道。
用常態(tài)化活動深化紅色精神。學校結合重大傳統(tǒng)節(jié)日、紀念日,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開展不同層次的紅色體驗活動,每學期開展紅色活動不少于兩次,且活動有主題,有教育意義;如每年定期開展的清明祭英烈活動、建黨節(jié)慶?;顒?、學雷鋒活動、愛國主義演講比賽、少先隊活動等,紅色體驗活動實現(xiàn)經(jīng)常化、系列化、模式化、特色化,讓紅色基因在每年固定的活動中得到激發(fā)和傳承。
樹立目標:在紅色傳承中放飛紅色希望
紅色基因的傳承,放飛紅色的希望;列寧小學以傳承紅色基因,放飛紅色希望為己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著力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用紅安特色傳承紅色基因。紅安,走出了兩位國家主席和223位開國將軍,14萬英雄兒女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學校充分運用紅安紅色資源,每年11月13日開展紀念黃麻起義活動,以“追尋紅軍足跡,繼承先烈遺志”為主題,組織師生模擬長征,徒步到七里坪鎮(zhèn)楊山河、紅軍洞,開展老紅軍講革命事跡、學生現(xiàn)場紅歌傳唱、講紅色故事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展的“追尋徐向前元帥足跡五省七校手拉手”“紀念列寧140周年誕辰”系列教育活動對學生極富教育意義和影響,讓其牢記紅安精神,代代發(fā)揚,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
用“五育并舉”放飛紅色希望。學校大力開展紅色文體活動,豐富教師、學生的課余生活。組織學生學習鬼步舞和韻律操,開設紅花少年宮興趣活動班,有電子琴組、舞蹈組、書法組、繪畫組、足球隊、腰鼓隊、英語口語組、紅色小導游等多個興趣小組,課堂多姿多彩、有聲有色,融合紅色元素,構成了一幅幅生動活潑、美麗和諧的畫面。舉辦紅色運動會、六一會演和體育文化節(jié),組織開展紅色演講、韻律操、拔河、足球和征文等比賽,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促學生全面發(fā)展。
學校一系列的做法和活動收獲了老區(qū)人民的支持和信賴,得到了上級領導的支持和肯定,也讓學校的紅色之花綻放,紅色基因一代代薪火相傳。
學校先后多次受到國家、省、市、縣等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的表彰。1988年被評為“全國德育先進?!?1992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載入《中國名?!?1988年—1990年,連續(xù)三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評為“湖北省文明單位”;2017年被教育部評為“國防教育特色學?!?2018年被教育部評為“國防教育示范學?!?學校少先隊大隊被全國少工委授予“優(yōu)秀少先隊大隊”稱號,被共青團湖北省委授予“秦紹勤大隊”,六年級中隊分別被全國少工委、教育部、中華愛國聯(lián)合會授予“大別山英雄中隊”稱號、“吳煥先班”稱號、“列寧中隊”稱號;2013年被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少工委聯(lián)合評為全國優(yōu)秀少先隊集體等。蔡瑩同學獲“黃岡市美德少年”稱號,余嬋、吳越等多名學生被評為市、縣級優(yōu)秀少先隊員。
列寧小學承載著歷史的光環(huán),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譜寫著一個又一個不朽的篇章,演繹著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傳奇,傳唱著一個又一個經(jīng)久的故事。今天,我們踏上新的征程,迎來了新的機遇,我們堅信,只要將新時期德育工作與學校紅色文化活動有機融合,學校“紅色”德育之花,將如艷麗紅梅,灼灼綻放!
責任編輯/黎修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