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旋旋
芬蘭有著世界首屈一指的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位居世界首列。自2001年以來,芬蘭多次在全球競爭力國家榜單上名列前茅,現(xiàn)已被公認為世界上20個左右的創(chuàng)新型國家之一。[1]根據(jù)《芬蘭憲法》,每一個芬蘭人都有權維護和發(fā)展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母語教學旨在支持學生積極地進行多語種學習,并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語言的興趣。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芬蘭開始進行系統(tǒng)的國家課程改革,不斷修訂和完善課程標準。芬蘭政府頒布的《2019年高中課程標準》提出,“芬蘭語言與文學教學的總體目標包括學生互動、文字解譯、文字制作、語言與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2]以芬蘭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為切入口,深入分析其實施與評價理念,討論其對我國語文課程在實施與評價方面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需要指出的是,此處探討的芬蘭高中語文課程是以芬蘭語為例進行研究。
芬蘭是一個高緯度國家,氣候條件、地理位置都比較特殊。在其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曾一度遭外部勢力入侵。因此,在特殊地理歷史環(huán)境中夾縫生存的芬蘭人發(fā)憤圖強、奮勇拼搏,逐漸形成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民族性格以及社會文化。從歷史發(fā)展來看,芬蘭長期隸屬于瑞典,因而瑞典語一度在芬蘭占據(jù)主導地位。為平衡芬蘭國家內部的族群矛盾,芬蘭大力發(fā)展教育,推廣芬蘭語教育。與此同時,不斷提高教師培養(yǎng)的質量和水平?!氨M管芬蘭希望通過語言和教育的獨立來構建國家,卻并未因此在瑞典人和芬蘭人間埋下民族隔閡排斥的禍根,兩個族群雖然語言有別,但在其他社會文化方面是極其包容的?!保?]因而,芬蘭人“崇教尊師”“公平優(yōu)先”的歷史傳統(tǒng)沿襲至今。
透視芬蘭《2019年高中課程標準》,可以發(fā)現(xiàn)芬蘭高中語文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作為現(xiàn)代公民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激發(fā)學生對語言、文學以及文化的興趣。其中,尤其注重在語文課中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鼓勵學生了解多樣的文化遺產(chǎn),加深學生對人類社會的認識,將民族文化學習內容貫穿在必修、選修課程當中。同時,語文課程鼓勵學生具備國際視野,從多方面認識和處理道德問題、社會矛盾,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學習,逐漸養(yǎng)成可持續(xù)的生活方式,鼓勵學生為更公平、更持久和更尊重人權的社會和世界做出貢獻。
為了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2018年芬蘭教育文化部起草了一份關于普通高中教育新法案的政府提案。提案指出,此次改革的目的是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獲得廣泛的知識,并為完成普通高中教育后的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在芬蘭,每位學生需明確自身作為學習化社會的個體的定位。任何人只要完成初中階段的學習,就可以申請普通高中教育。與中國普通高中在校學生不同的是,芬蘭普通高中的學生采取“無固定班級授課制”,這樣一來,學生享有更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能夠更加有效地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芬蘭各高中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靈活設置課程,安排多樣學習內容,學生可以依據(jù)自身學習水平、興趣愛好,在學校開設的10-12年級語文課程中自行選擇課程學習,如芬蘭著名的羅蘇高中將語文課程細化為閱讀課、寫作課、文法課、文學課等供學生選擇。
此外,芬蘭高中語文課程的開設非常注重加強與圖書館的合作,讓學生們走出課堂,廣泛閱讀各種圖書,同時還充分利用劇院、博物館、檔案館和其他文化機構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廣泛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我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版)》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倍姨m高中語文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具備支持繼續(xù)學習的能力,更加注重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芬蘭高中語文課程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互動能力以及多項技能,將語言、文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借助多種形式的文本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信息以及處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據(jù)《2019年高中課程標準》得知,芬蘭高中語文課程包括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必修課程包括語言、文本與互動;文本的結構與意義;文學的策略與解釋;語篇及其影響力;語篇、語篇和語境;語言、文學與文化特征。選修課程包括高級口語交流技能;高級語篇技能;寫作與現(xiàn)代文化。中芬兩國都非常重視高中學生閱讀的數(shù)量以及質量,中國提倡學生們能夠進行整本書閱讀,芬蘭強調學生“閱讀全文”,中芬兩國均是為了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分析和評價不同形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本,從而走向深度學習。
“芬蘭有61%的學生保持每天讀報紙的習慣,85%的學生每月經(jīng)常讀報紙,近一半的學生將閱讀作為日常休閑?!保?]深究其中的原因,這與芬蘭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接受的大量的、優(yōu)質的閱讀課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芬蘭的高中每周都額外開設一課時供學生自由、自主閱讀,閱讀課在專門的閱讀教室中進行,教師先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在接受老師的閱讀方法指導后依次進行自主閱讀、組內合作閱讀,最后開展閱讀交流活動?!皩τ陂喿x引導,芬蘭教師有比較大的教學自主權。他們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各種閱讀方法的指導,采取靈活多樣的導學形式?!保?]在課堂上,芬蘭教師還會通過演講、辯論賽等方式豐富高中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同時社區(qū)舉辦的周年慶典、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等也是芬蘭教師眼中的優(yōu)質的閱讀教學資源。
為推進《2019年高中課程標準》的實施,芬蘭教育文化部研發(fā)了“高中語文Lops2021支持材料”,為芬蘭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為學生的語文課程的學習提供了科學的學習材料。其中,與寫作課程相關的支持材料包括“體驗性閱讀與寫作”“自我寫作”“基于材料的寫作”三個專題,每個專題的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材料等。通過分析“高中語文Lops2021支持材料”可知,“體驗性閱讀與寫作”的目的和功能是為了讓學生在閱讀、寫作的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思考文本中的內在邏輯,進行深度閱讀,從而提高自身創(chuàng)造力,更好地進行寫作?!白晕覍懽鳌蹦芰κ菍懽鞯摹昂诵哪芰Α?,它可以廣泛應用于不同的寫作任務,廣大師生可以在芬蘭教育文化部官方網(wǎng)站上學習芬蘭著名語文教師Johanna Pentis研發(fā)的關于“如何在寫作過程中逐步提高自我寫作能力”的材料,該材料系統(tǒng)地闡述了學生寫作過程中可使用的技巧。“基于材料的寫作”為學生提供了“閱讀-起草-編輯-完成”完整的寫作模型。與此同時,這份支持學習的材料指出在評價過程中應將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三種評價方式相結合,并提供了評價可借鑒的指標?!案咧姓Z文Lops2021支持材料”作為課程標準的延伸和拓展,對提高芬蘭學生寫作能力發(fā)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首先,芬蘭促進高中語文教育公平的舉措體現(xiàn)在語文課程的實施更加考慮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尊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紤]到學生學習的不同起點,芬蘭高中語文教師努力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為不同語言背景以及發(fā)展要求的學生提供多樣化教學方式。所有學生在入學伊始,都會在老師、輔導員的指導下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該計劃將確定他們的語文學習、入學考試以及進一步學習的目標,同時該學習計劃會定期更新。
其次,芬蘭努力做到讓每一位高中學生都能免費獲取優(yōu)質的語文教育資源。正如前文所述,為推進《2019年高中課程標準》的實施,芬蘭教育文化部制定了“高中語文Lops2021支持材料”,該材料向所有學生免費提供。芬蘭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芬蘭的高中有義務與高等教育機構共同合作承辦各項學習活動,使所有學生在接受高中教育的同時熟悉高等教育。以芬蘭著名的羅蘇高中為例,羅蘇高中與芬蘭的多所大學建立著密切的聯(lián)系,學校還出資購買芬蘭多所大學的課程,請大學教師給學生上課。[6]所有學生在高中階段,便有機會了解高等教育,享受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進一步促進了高中語文教育公平。
芬蘭教育評價的基本理念是信任與合作。芬蘭很少開展國家統(tǒng)一的標準化測試,目的就是為了從根本上預防和避免“為了考試和分數(shù)而教學”的出現(xiàn)。這背后的推動力即深植于芬蘭文化中的信任合作理念。芬蘭人堅信,受過專業(yè)教育的教師是最好的教學實踐專家,他們會在課堂中盡自身最大努力對學生進行教學。正是基于信任合作的理念,芬蘭在教師培養(yǎng)上花費了大量時間、金錢,芬蘭教師也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芬蘭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課程評價的主要任務為“支持和指導學習”以及“實現(xiàn)學習和技能目標”,評價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在評價方式上,芬蘭對學生的評價更多的是采取表現(xiàn)性評價、發(fā)展性評價,而不僅僅通過一次考試成績評定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學生將有更多的信心學習語文課程。正如芬蘭語文教師蒂莫西·D·沃爾克在《芬蘭教育現(xiàn)場》“印證所學”一章節(jié)中指出,“自2016年芬蘭開始實施最新的國家核心課程大綱后,學校在期末開始用描述性的反饋代替分數(shù),更多地使用形成性評價”。[7]芬蘭高中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甄別、選拔,而是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傊?,芬蘭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評價環(huán)節(jié),不僅重視對于所學知識的評價,更加重視對能力養(yǎng)成的評價,旨在培養(yǎng)學生作為現(xiàn)代公民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高考作為高中階段的終結性評價,在芬蘭學生的高中生涯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芬蘭,所有高中生必須參加全國畢業(yè)考試,以獲取參加大學入學考試的資格,母語是大學入學考試必考科目之一,考試首先由高級中學教師進行評估,然后再由入學考試委員會成員進行評估。在試題命制方面,中國高考語文試題常常引導學生避開那些潛在的、有偏見的、有爭議的話題,但是芬蘭恰恰相反,芬蘭的學生們經(jīng)常被要求展示他們對變革、失業(yè)、暴力、戰(zhàn)爭、道德等問題的處理能力。如“媒體為了獲得更多讀者或觀眾展開競爭——會有什么后果?”“讀書還是看電影?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智能材料和智能建筑等智能技術,帶給人們什么機會和挑戰(zhàn)?”這些問題跨越不同學科,極大程度地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表達能力。
總之,芬蘭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我國新一輪高中語文課程改革有較大的借鑒意義,具體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在語文課程理念上,要明確語文課程的定位是為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做準備,鼓勵學生具備國際視野,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獲取廣博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構建人類文明社會做出貢獻。第二,在語文課程內容上,繼續(xù)積極落實18 個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工作,重視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學習,增強高中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第三,在語文課程資源上,要增強語文課程資源開發(fā)意識,充分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積極開發(fā)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第四,在語文教學方式上,要更加考慮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尊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起點,為不同語言背景不同發(fā)展要求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最后,在語文課程評價上,要明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支持、指導學生的語文學習,應多采用表現(xiàn)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多用描述性的反饋代替冰冷的分數(shù),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