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靈川縣教育局教研室(541200)王桂湘
閱讀活動是發(fā)展智力和培育情感的重要途徑,也是高級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心理活動?!肮び破涫拢叵壤淦?。”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是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教育的基礎作用越來越突出,其中英語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英語閱讀素養(yǎng)分為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具備英語閱讀能力是滿足生活、工作甚至生存的需要,也是滿足個人精神世界發(fā)展的需求。那么,在英語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呢?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绱丝梢?,喜歡閱讀文本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前提。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閱讀文本呢?
小學生具有好奇、愛思考等特點,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在讓學生欣賞美的畫面的同時,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閱讀文本小環(huán)境就是在學生看圖的同時,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感知文本。如教授外研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M1 U1時,教師出示活動二的圖片(略)后提問:“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通過回答問題,學生理解了文本大意,能夠回答“They are Lingling and Amy.They are at home”,從而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
文本大背景是以話題為主要內容,話題包括“Personal information”“Family,friends and people around”“Health and Habits”“School life and Daily life”“Seasons and weather”“Food and drink”等。了解文本大背景就是讓學生了解文本話題,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如教授外研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M1 U1時,教師提問:“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了解文本的大背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探究過去和現(xiàn)在生活的差異。
文本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文本的靈魂。閱讀文本就是情感的再一次迸發(fā),所以抓住文本情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品格。如教授外研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M9 U1,在學生閱讀“My grandma is ill in hospital”時,教師先說“Oh,I’m so sorry!”,然后使用悲傷的語氣,讓學生感受文本的情感,并在小組中相互練習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品格。
閱讀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xiàn)共同的目標,完成共同的任務,在課堂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和不同閱讀文本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從閱讀中獲取知識、閱讀技能,實現(xiàn)語言技能的長足發(fā)展。因此,使用什么樣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所在。
研讀話題是引領學生進入文本世界、走向作者心靈深處的橋梁和紐帶。外研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每個模塊都有一個話題,每個話題都有相應的語言結構、交際功能以及語用任務。教師應以話題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開展話題教學,使學生在完成語用任務的過程中掌握話題要求的語言表達形式,形成語言框架,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讀文本內容是閱讀文本的關鍵。課堂中,教師可按以下步驟引導學生閱讀。(1)who:Who is talking?(2)when:When are they talking?(3)where:Where are they talking?(4)how:How are they talking?(talking face to face;talking on the phone)(5)what: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細節(jié)的閱讀,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如“a place”:(1)introduce a place(factual/personal).(2)share an experience of going to a place.(3)make a plan for visiting a place.(4)talk about atrip.
邏輯指思維的規(guī)律和規(guī)則,是對思維過程的抽象。邏輯思維是一種高階思維,小學高年段教學應注重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外研版小學英語教材提供精美有趣的圖片,通過讀圖獲取信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且文本梳理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抽象語言具體化,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因此,英語課堂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訓練學生語言技能時,教師要注重啟發(fā)學生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教學外研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M10 U1時,課文的情境是John、Sam、Amy and Lingling在家里玩捉迷藏。課始,教師先提出問題:“Do you like playing hide and seek?”通過游戲激活學生的思維后,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Who is the winner in the end?”,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猜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分析判斷能力。然后教師通過first、then、and、but等詞匯和句型“He found somebody in...”訓練目標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大意。最后,教師通過問題“Where is Tom?”“Why did they laugh?”引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得到真正落實,有效實現(xiàn)“We should love the young.We should take care of the young.”這一情感目標。
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文本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文本的靈魂,閱讀文本就是感情的再一次迸發(fā)。因此,課堂中引導學生讀出文本的情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石。
世界各國的文化千差萬別,很多反映在語言習慣的表達上。如果我們與外國友人交流時,沒有對他們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就會出現(xiàn)交流障礙,引發(fā)尷尬。因此,教授學生文化知識是閱讀文本的又一個任務。如教授外研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M3 U1,談論“Food”這個話題時,教師講解“English food”和“Chinese food”的不同之處,使學生真正了解中外食物的不同。
很多學生開始學習英語時充滿激情,慢慢地出現(xiàn)了厭學情緒。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課堂閱讀教學模式,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效率。
小學生最大的閱讀障礙是詞匯,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卡片、肢體語言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大意并標注出陌生的詞匯,讓學生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如教學外研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M3 U1 Where did you go?時,教師出示課文主要人物Lingling的頭像后提問:“Where did Lingling go?”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后,教師出示Module1中Lingling、Amy、John、Sam在倫敦旅游的圖片,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本模塊的話題是談論旅游的經(jīng)歷,文化意識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英國的重要標志物,強化學生的愛國意識。四年級時已經(jīng)學習了“London Eye”“Big Ben”“Tower Bridge”“Hyde Park”,本模塊將學習“the British Museum”。于是教師播放“the British Museum”的視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了解英國文化,并有機滲透“作為后輩,我們應保護文物,不能讓文物流落他國”這一德育思想。
在閱讀教學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可分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步進行。如這節(jié)課,閱讀前通過聽音或觀看無字幕視頻了解文本大意,設置“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weekend?”等問題,揭示文本主題。閱讀中,繼續(xù)整體閱讀,構建談論“weekend”的語言框架,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可設計以下教學活動:(1)Listen and underline the questions.(2)Read and Finish the mind map.(閱讀part2、part3并完成思維導圖,將選項填在橫線上)這樣可引導學生在語境中逐步學習新詞,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也避免學生孤立枯燥地學習詞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規(guī)范的語音語調。閱讀后設計以下環(huán)節(jié):(1)設問環(huán)節(jié)。通過開放性問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2)根據(jù)學情分層安排兩個任務。A.以“My weekend”為例,要求學生分享周末趣事,并布置寫小短文“Iwent to...at the weekend.I went there by...I...and...there.I had a good day”;B.與同桌談論自己的周末,通過完成對話梳理課文的目標語言。課尾,教師通過祖國著名文化景觀的圖片,滲透“Travel around,and enjoy your vacation!”這一德育要素,同時引導學生關注如何從自己的視角介紹祖國的文化景觀,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為了鼓勵學生現(xiàn)學現(xiàn)用,教師布置以下的家庭作業(yè):“參照黑板上的思維導圖,設計一幅關于自己周末安排的思維導圖?!边@樣可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印象,構建話題框架,為日后完成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打下基礎。
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閱讀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課內外開展英語閱讀活動的形式有很多,如課內對文本的深入思考、復述提煉、角色扮演、故事后續(xù)創(chuàng)編、填寫或繪制思維導圖等,課外有詞句積累、閱讀分享、趣味配音等。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將獲得發(fā)展。
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能夠提高閱讀效率,提升課外閱讀能力,將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一目標真正落到實處。因此,教師要適時、有針對性地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課外閱讀順利進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教師要先考慮不同年段學生的學情差異,結合教材模塊的話題,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如在小學中低年級,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的一級目標要求“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繪本時主要采用提問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看圖能力,引導學生在圖片的提示下進行閱讀,降低學生閱讀和理解的難度,使學生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興趣;在小學高年級,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的二級目標要求“借助簡單的小故事、小短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可通過精讀、速讀、略讀、朗讀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語篇的主題意義,掌握重點詞句并拓展詞匯,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
由于小學生的詞匯量有限,繪本成為教師推薦給學生的主要閱讀材料。如在外研社新標準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M2 U1教學后,教師向學生推薦繪本Monkey fun。這本繪本主要講述兩只猴子在外玩耍時驚醒鱷魚的故事,不僅生動有趣,而且語言簡單,不會給學生的課后閱讀帶來負擔。
交流和分享是閱讀興趣進一步激發(fā)與保持的主要途徑。在“雙減”政策下,雖然學生有了足夠閱讀時間的保證,但是要想做到獨立自主閱讀還是有困難的。因為這需要有家長的陪伴,這對于大部分家庭而言不是容易做到的事,而“小組閱讀圈”就是一個好的方式和方法。教師可以小區(qū)或住宅地相近為原則,將學生劃分為各個閱讀小組,各小組成員可以選擇同一本或不同的閱讀書籍,每周固定時間、地點開展集體閱讀和閱讀分享活動。期間,教師布置閱讀任務,如可以根據(jù)學情將小組成員分為組織討論者、總結者、單詞大師和段落分析者等,安排小組長先認真閱讀繪本,然后組織小組成員提出2~3個問題,為學生提供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的機會。同時,教師設計“小組閱讀圈”的評價標準,倡導有能力的家長輪流為學生開展“小組閱讀圈”活動提供安全和場地保障?!靶〗M閱讀圈”活動的有效開展,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深度,有利于將閱讀活動保持下去。通過分享交流閱讀活動,還能鍛煉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總而言之,如果學生讀出了文本的情感,就會發(fā)現(xiàn)語言學習不再枯燥;如果學生能挖掘出文本的內在邏輯,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智慧;如果學生換一個角度進行賞識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篇閱讀文本都是別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