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市新北區(qū)香檳湖小學(213000)顧文娟
低碳教育對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重要意義,但我國的低碳教育體系還不夠完善,很多低碳教育常浮于表面,甚至被忽視。相較于小學其他學科,美術學科更適合開展低碳教育。因此,教師要將低碳教育融入美術教學中,適時滲透低碳理念,培養(yǎng)學生低碳的價值觀、消費觀和生活觀,使學生養(yǎng)成低碳生活的習慣,為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貢獻。
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可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低碳教育,不需要刻意進行,不然就會本末倒置。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天性愛玩,會覺得枯燥、抽象的理論講解非常無趣,因而學習興趣不高。因此,教師應篩選出有趣的、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美術教學內(nèi)容,巧妙引入低碳教育,或從現(xiàn)實和網(wǎng)絡中尋找教學資源,用淺顯易懂的內(nèi)容來促進學生對低碳的認識,使學生切實體會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例如,教學蘇少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兒歌與童話》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幾個兒歌視頻,初步了解文學和藝術之間的關系,再讓學生觀看幾張經(jīng)典的兒歌、童話配圖,對配圖進行鑒賞。接著,教師帶領學生欣賞教材中《小耗子》這首兒歌,讓學生描述教材中配圖的藝術形式、藝術手法,即先對配圖的大體情況進行描述,再挖掘其中的細節(jié),探究配圖的內(nèi)涵和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按照步驟,一步步地對配圖進行鑒賞。學生開始時覺得鑒賞的難度較大,但隨著教師的點撥,逐漸掌握了鑒賞的方法。然后教師給學生出示一些有關科普低碳的兒歌和童話,其中最受歡迎的便是《大話西游》:“唐僧師徒四人來到氣候污染、環(huán)境惡劣的長安城,途中經(jīng)歷了八戒因環(huán)境太差而生病、師徒四人因森林被砍伐而差點被風沙掩埋等危難,于是師徒四人決定治理環(huán)境,倡導低碳生活?!睂W生都聽得很認真,思想受到?jīng)_擊,認識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懂得要防止污染空氣、破壞環(huán)境。
學生對低碳生活有自己的感觸,設計學習任務時,教師要做好生活與教學之間的對接處理,讓學生自然進入課堂學習之中。如教學《聽音樂 畫音樂》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聆聽音樂并進行想象,將音樂描繪的畫面畫出來。學生聚精會神地聆聽音樂,教師適時給予提示,引導學生通過自然界的聲音進行想象。學生進入繪畫環(huán)節(jié),教師跟進指導,對學生的繪畫表現(xiàn)進行具體評價,營造了濃郁的課堂學習氛圍。
上述教學,教師從教學內(nèi)容入手,組織學生進行配圖鑒賞活動,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快學會了鑒賞的方法。教師再選取主題與低碳有關的童話、兒歌供學生鑒賞,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經(jīng)典故事,使學生受到較大的思想沖擊,加深了學生對低碳的印象。其中,《聽音樂 畫音樂》教學,教師播放兒歌讓學生畫出歌曲描繪的畫面,這是契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設計,加之低碳化的特征極為鮮明,使學生從中獲得深刻的學習感悟。
情境教學法是目前課堂上最為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采取直觀、形象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同時,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渲染氛圍,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低碳意識,給予學生思維啟迪,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下雨啰》一課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課堂導入,播放有關雨的視頻供學生欣賞。視頻的聲音和畫面十分優(yōu)美,使學生沉浸在雨景中。接著,教師詢問學生是否喜歡下雨,部分學生回答“喜歡下雨”,也有不少學生認為“下雨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在學生闡明自己的觀點后,教師小結:“下雨雖然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但是能灌溉莊稼、凈化空氣和環(huán)境、補充地下水、改善地球上某些干旱地區(qū)的問題……下雨有很多用處,是地球必不可少的天氣之一?!比缓蠼處熃M織學生描繪自己心中的雨,讓學生在雨聲的音樂中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隨后,教師播放一段視頻,講解環(huán)境污染對降雨的影響,如可能會形成酸雨。教師接著講述酸雨的由來、成因、具體形態(tài)、對人類的危害等。學生十分震驚,討論交流后,紛紛表示自己要貫徹低碳生活理念,保護自然環(huán)境。
美術課堂中,教師借助媒體手段展示美術作品,這是創(chuàng)設情境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教學《水墨畫鳥》一課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鳥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后說說鳥的組成部分、形態(tài)特點,并鼓勵學生利用水墨來畫鳥。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利用多媒體專門展示一些水墨畫鳥的作品。這些作品有大師的,也有普通人的,引導學生在觀察模仿中建立相關認知。學生有了觀察經(jīng)歷,思維之門自然打開,深入探究新知。這樣借助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上述教學,教師靈活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了解雨對人類的貢獻,學習了有關酸雨的知識,并在強烈對比中產(chǎn)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其中,《水墨畫鳥》教學,教師借助媒體展示水墨畫鳥,給學生的視覺帶來沖擊,獲得了好的助學效果。
小學美術比其他學科更適合開展低碳教育,這是因為美術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學科,需要學生用自身的感覺和體會來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這樣他們能獲得深刻的體驗,有利于滲透低碳理念。同時,美術教學通過感性認知和情感體驗,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因此,美術課堂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直觀地了解低碳的意義,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激發(fā)學生進行低碳創(chuàng)作的意愿,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低碳理念,從內(nèi)心深處認同低碳生活,從而強化學生的低碳意識。
例如,教學《我是一只小小鳥》一課前,學生已學習過繪畫鳥類和禽類的知識,對鳥的喜愛程度很高。課堂上,教師先讓學生仔細觀察鳥的外形,概括鳥的特征,學生大多從鳥的羽毛、鳥的嘴、鳥的腳掌進行描述。然后教師出示瓶、罐、紙箱等廢舊材料,組織學生進行手工制作,即讓學生制作鳥的裝束,把自己裝扮成一只鳥。學生開心地動手制作,穿上自制的鳥的裝束后,配上鳥的動作進行模仿和表演。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觀看視頻:由于氣候污染,鳥類的生存環(huán)境被破壞,導致很多鳥面臨很大的生存危機。教師還展示真實的圖片以及新聞報道,如一些鳥被射擊、人類對環(huán)境持續(xù)不斷的污染等。學生為鳥被射擊感到悲傷,積極尋找人類污染環(huán)境的原因,開始審視自己見到過的不低碳環(huán)保的行為。
又如,教學《鳥的紋樣》一課時,教師先出示自制的鸚鵡模型,讓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這是一只鸚鵡,大家仔細觀察,它的外形有什么特點?特別要注意觀察它羽毛的顏色、形狀,然后利用點線面的手法,對這只鸚鵡進行美術寫生?!比缓蠼處熃柚嗝襟w展示一組鳥的圖片,并對鳥的紋樣的特點進行對比,為學生提供參考,使寫生活動順利展開。學生開始觀察鸚鵡的模型和鳥的圖片,對鳥的特點進行深入分析,逐漸找到寫生的起點,在互動交流中樹立美術學習自信。經(jīng)過深入探究,學生的寫生作品不斷涌現(xiàn),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展示,將學科教學推向高潮。
上述教學,教師在學生掌握鳥的特征后,組織學生進行鳥類裝束的制作,并讓學生扮演鳥進行演繹活動,深化了學生對鳥的熱愛之情。隨后教師通過真實的鳥類生存現(xiàn)狀,讓學生了解氣候污染、環(huán)境破壞的嚴重性,使學生對低碳生活有更深層次的感悟,強化了學生的低碳意識。其中,《鳥的紋樣》教學,教師通過自制的鸚鵡模型,使學生對鳥的紋樣的特點理解深刻,有效滲透了低碳理念。
美術教學需要用很多畫材。實際上,在以班級為單位的情況下,畫材的消耗是比較大的,且大部分小學生沒有環(huán)保意識,尚未形成節(jié)約用材的習慣,常常出現(xiàn)浪費畫材的情況。此外,美術課堂中有很多手工操作的內(nèi)容,教師應倡導學生利用低碳環(huán)保的材料作為手工的素材,做到物盡其用。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滲透低碳理念,會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形成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秀品質(zhì),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積極的影響。
例如,教學《紙卷魔術》一課時,由于需要用到大量的色紙進行手工制作,所以教師將課前收集到的未完全使用的色紙分發(fā)給學生。學生自己也做好課前準備,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色紙,如沒使用完的筆記本后面的空白頁、家里的廢舊色紙以及家長平時未使用完的色紙等。課堂上,教師強調(diào):“紙來之不易,本來這些廢舊紙都要丟掉,但是現(xiàn)在可以用在課堂上,就不用買新的紙來做手工了。”學生聽后非常高興,明白自己收集的廢舊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后教師要求學生要節(jié)約用紙,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張紙。于是,學生通過剪、折、卷、貼等操作,進行紙卷造型的設計和制作。在設計和制作的過程中,學生非常愉悅,使用色紙前都經(jīng)過認真的思考,充分利用每一張紙,避免二次浪費,并將多余的紙都收集起來,制作成一個小的便簽本。最后,學生呈交各自的紙卷作品,圓滿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又如,教學《穿穿編編》一課時,教師展示一些生活材料制作的器皿,并予以觀察引導:“這些作品是其他班級同學制作的,大家仔細觀察,并借助身邊材料嘗試操作,制作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作品?!睂W生開始觀察其他班級同學的作品,對其制作工藝進行研究分析,逐漸找到制作的方法。教師深入學生中,給學生以學習指導,確保學生的制作活動順利展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制作的美術作品不斷涌現(xiàn),課堂評價活動自然開展。
上述教學,師生雙方都收集了廢舊色紙,用于美術手工制作。同時,教師非常注意細節(jié),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張紙,并將剩余的色紙都收集起來,以期能廢物利用,做成其他的實用物品。其中,《穿穿編編》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生活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低碳生活的習慣,培養(yǎng)了學生的低碳意識。
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活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進行繪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另一種是進行手工藝品的設計和制作(簡稱手工課)。手工課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協(xié)調(diào)能力要求較高,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與組織活動。美術手工課通常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因為小組活動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低碳環(huán)?;顒?,讓學生通過行動更直接地感受到低碳生活的好處;也可以通過開展“低碳環(huán)?!敝黝}的活動,讓學生積累低碳的生活經(jīng)驗,有效落實低碳的行為目的。
例如,教學《巧包裝》一課時,教師先給學生展示生活中一些比較有趣的產(chǎn)品包裝,讓學生分析思考如何巧妙包裝產(chǎn)品。與之前的美術手工課一樣,教師和學生準備了很多廢舊材料,有用過的彩色包裝紙、禮品紙等。然后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組成一個“小工作室”,為抽取到的產(chǎn)品(有食品、化妝品、茶杯、手環(huán)等)進行包裝的設計和制作。于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活動,用現(xiàn)有的材料設計和制作產(chǎn)品包裝盒。在低碳理念的滲透和影響下,各小組在畫設計圖的時候,優(yōu)先考慮低碳環(huán)保的因素。有的學生說,多余的裝飾是不必要的;有的學生說,禮盒裝月餅實在太浪費包裝了,明明重點是月餅本身而不是包裝,可包裝很大、很精致,里面的月餅卻很少,所以我們不要過度包裝。其他學生聽后,紛紛表示贊同。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游戲情有獨鐘,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設計教學,其調(diào)動作用更明顯、更突出。如教學《吹氣投籃》一課時,教師課前布置收集美術制作材料的任務:從綠色環(huán)保的角度,對一些生活廢舊物品進行美術處理,自行設計一個“吹氣投籃”的美術模型,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學生對這項學習任務比較感興趣,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進行設計,通過演示讓更多的人看到設計的精巧。
上述教學,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手工活動,有效滲透低碳理念,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低碳環(huán)保的包裝盒設計與制作。其中,《吹氣投籃》教學,促使學生主動開展低碳行動,養(yǎng)成低碳的行為習慣,提升了手工制作的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美術教學,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低碳教育。但是,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低碳教育需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體會和感悟。需要注意的是,不止美術教學,在所有的小學學科教學中,教師都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低碳意識,有效引導學生踐行低碳的生活理念,養(yǎng)成良好的低碳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