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凱,陳斌
(1.吉林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長春130000,中國;2.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南通226000,中國)
關鍵字:機動車登記;公告管理;機動車查驗
公告,即“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公告”,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業(yè)務的重要依據之一。機動車登記實踐中,科學地把握公告管理的內容和手段,正確地理解和運用公告,把握其基本概念和相互關系,能夠準確地發(fā)現違規(guī)產品,規(guī)范辦理登記業(yè)務,及時消除源頭隱患,持續(xù)助力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
從公告的名稱,即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公告,可以看出,公告管理的范圍包含機動車生產企業(yè)和機動車產品兩方面內容,即企業(yè)的準生產和產品的準銷售。簡單的說,對于企業(yè)而言,無論是新企業(yè)的建立,還是原企業(yè)的擴大再生產,在滿足一定的條件后,均需向主管部門遞交資料,經現場考核、公示、審批后,以公告的形式發(fā)布;對于產品而言,無論是新車型的確認,還是原車型的改進,也需要向主管部門申報,經檢測、審批后,以公告的形式發(fā)布。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納入公告管理的生產企業(yè)與其生產的納入公告管理的機動車并非是絕對一致的,并不是納入公告管理的企業(yè)所生產的全部車輛均須在公告管理的范圍之內,該企業(yè)也可以生產非公告管理的車輛,但納入公告管理的機動車所屬生產企業(yè)則應在公告管理范圍之內。比如超限車輛,有的可以納入公告管理范圍,有的也可以不納入;其生產企業(yè)也可能在公告管理范圍之內,也可能不在,但納入公告管理的超限車輛所屬生產企業(yè)則必須在公告管理范圍之內;再比如試驗車,其生產企業(yè)可以在公告管理范圍當中,但因用于試驗的機動車可能尚未定型并未申報公告,故該機動車也可能不在公告管理的范圍之內,不能一概而論。
依據申報公告的目的劃分,公告可以分為如下五種類型:車輛新產品,是指新設計的全新產品或改進型產品首次申報公告;產品擴展,是指車輛產品在不改變其基本特征和產品型號的狀況下,增加或減少某些配置(或參數);產品變更,是指車輛產品在不改變其基本特征和產品型號的狀況下,替換某些配置(或參數);產品勘誤,是指車輛產品在申報環(huán)節(jié)中,由于疏忽造成參數填報錯誤或漏報需要進行更正;產品撤銷,是指企業(yè)不再生產主動撤銷的產品,以及不符合國家實施新標準、規(guī)定強制撤銷的產品。
這里大家需要注意產品變更與產品擴展的區(qū)別。如果某車型在第N批公告中的技術參數A,通過技術革新,該參數變?yōu)锽,并在N+1批次公告中發(fā)布,則N+1批公告即為產品變更;如果該參數變?yōu)锳或B,則N+1批公告即為產品擴展。比如,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的載客人數參數項目,如果原公告中載客人數為2,新公告中載客人數為4,則新公告為產品變更;若新公告中載客人數為2~4,則新公告為產品擴展。但是,由于公告管理中機動車可以變更或擴展的項目不僅局限于“公安部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簡稱 “六合一”平臺)中公告查詢功能所顯示的技術參數范圍,因此并不能簡單的依據查詢結果來判斷該批次公告是產品變更還是產品擴展。根據相關規(guī)定,產品擴展經批準后,則原公告產品和擴展產品可以同時生產、銷售;而產品變更經批準后,會有一定的過渡期用于銷售庫存及在產的原參數產品,過渡期一般為 6 個月,超過產品過渡期,原《公告》內產品不得再進行生產、銷售,并且在過渡期內不得再次申報產品變更。[1]這也可以作為我們判斷公告是產品變更或者產品擴展的一個依據。
從整體上看,公告是以時間為順序按批次發(fā)布的,但就具體內容而言,公告則是以不同企業(yè)的車輛型號為基準進行匯總發(fā)布。由于車輛型號一經確定不可改變,公告產品撤銷后企業(yè)也不得以同一車輛型號再次申報公告,所以某一車輛型號以新產品公告為開始,以產品變更或擴展為延續(xù),以產品撤銷為結束,按照時間序列體現在不同批次的公告當中??梢姡瑹o論是不同批次公告之間,還是同一批次公告當中,同一車輛型號的車輛產品因實車技術參數的不同,在車輛類型的核定上也不盡相同。
首先,車輛型號與車輛類型確定的依據不同。公告管理中車輛產品的型號是依據《汽車產品型號編制規(guī)則》(GB 9417―1988),由生產企業(yè)對具有相同車輛類別、品牌、種類、系列及車身型式的車輛進行確定,主要由企業(yè)名稱代號、車輛類別代號、主參數代號、產品序號五部分組成;而車輛類型,則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道路交通管理機動車類型》(GA 802~2019),按照機動車規(guī)格分類和機動車結構分類相加進行確定。可見,二者在確定依據上存在先天差異。
其次,相同型號車輛可以核定為不同的車輛類型。機動車規(guī)格主要體現在公告中的載客人數、總質量、車輛長度等技術參數當中,由于同一車輛型號產品的上述參數在不同批次的公告中可能發(fā)生變化,特別是跨越規(guī)格分類的臨界值時,會導致相同車輛型號的機動車在登記中可以核定為不同的車輛類型。比如,額定載質量為800~100kg的專項作業(yè)車,則會有“載貨專項作業(yè)車”和“非載貨專項作業(yè)車”之分;公告內可以辦理注冊登記同型號的機動車產品,因長度存在區(qū)間值,實車也有可能是超限車輛,不能予以辦理注冊登記。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據GA 802―2019的規(guī)定,對公告記載的乘坐人數為區(qū)間的國產載客汽車(包括以載運人員為主要目的的專用汽車),以公告上記載的乘坐人數上限確定其規(guī)格;對進口載客汽車,按實際核定的乘坐人數確定其規(guī)格。
最后,相同車輛名稱的車輛可以核定為不同的車輛類型。在公告與《機動車出廠合格證》(簡稱“合格證”)的管理上,車輛名稱是依據《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和定義》(GB/T 3730.1)等標準確定,用于描述車輛類型及車輛用途特征,其類型分類與GA 802中的結構分類并不完全相同,進而會出現公告與合格證中同一車輛名稱在登記中存在不同車輛類型的情形。比如運鈔車、餐車、疫苗冷鏈車等相同名稱的車輛,根據實車的車身結構、載客人數、載貨區(qū)域大小的不同,可以核定為專用客車、專門用途貨車和特殊結構貨車等車輛類型。所以,核定車輛類型時必須以實車為準,不能僅依據《公告》、合格證上車輛名稱等資料來確定車輛類型。此外,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統(tǒng)中公告記載的車輛類型,是根據一定運算規(guī)則由系統(tǒng)自動生成,當與實車核定的不一致時,應按照規(guī)定程序進行維護,而不能簡單的認定為是違規(guī)產品。
合格證,是車輛生產企業(yè)在車輛制造完畢并經檢驗合格準予出廠后,隨車配發(fā)的機動車出廠合格證明。對于公告管理范圍內的機動車而言,合格證可以看作是公告管理在每輛機動車上的具體表現形式,二者是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
首先,公告的管理范圍與合格證的核發(fā)范圍不對等。目前,在我國境內生產、銷售并上道路行駛的汽車(包括在輪汽車和低速貨車)及相應底盤、半掛車、全掛車、摩托車產品納入公告管理,而無軌電車、輪式專用機械和拖拉機暫不實行公告管理。推薦性國家標準《機動車出廠合格證》(GB/T 21085―2020)規(guī)定,汽車及其非完整車輛、摩托車(含輕便摩托車)、掛車、無軌電車、組成拖拉機運輸機組的拖拉機、輪式專用機械車、特型機動車等車輛,在制造完畢并經檢驗合格準予出廠后,均應隨車配發(fā)《機動車出廠合格證》??梢?,公告管理的范圍與合格證配發(fā)的范圍并不完全一致,即公告管理的機動車應配發(fā)符合標準的《機動車出廠合格證》,而配發(fā)《機動車出廠合格證》的車輛則不一定在公告管理的范圍之內。[2]
其次,公告與合格證在管理內容上具有一致性。就納入公告管理的機動車而言,盡管同一批次公告可以對應多個車輛型號產品,同一車輛型號產品可以對應多輛機動車,但每一輛機動車則只能對應唯一的《機動車出廠合格證》。合格證上簽注的技術參數一部分來源于公告上的共性項目,比如載客人數、總質量、外廓尺寸等,并且應在公告對應的技術參數取值范圍之內且唯一,不能出現可變值,也不允許可選裝等情形,即配發(fā)合格證之后的車輛不能再具有可變性;另一部分來源于生產過程信息的個性化項目,比如車身顏色、車輛制造日期、車輛識別代號(VIN)等,與具體車輛相對應,從而進一步保證一車一證、絕對相符。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告與《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中簽注的“車輛名稱”項目也應相一致,若兩者不一致,則涉嫌違規(guī),應由生產廠家更換符合要求的合格證;但合格證上簽注的“車身顏色”與登記時實車查驗確認的顏色可以不一致,登記時應以實車查驗確認顏色為準。
最后,公告管理對合格證管理有強制的約束性。按照現行管理規(guī)定,車輛產品從公告發(fā)布之日起至公告公布撤銷之日止為公告的有效期,而車輛生產企業(yè)應在公告有效期內完成產品出廠檢驗、簽發(fā)合格證和銷售手續(xù),即合格證的發(fā)證日期應在公告的有效期內。[3]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正確理解和運用《機動車出廠合格證》上簽注的“車輛制造日期”?!败囕v制造日期”是指車輛制造完成時的時間,因不同生產企業(yè)受生產流程、制造工藝和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其在具體界定標準和時間節(jié)點上還存在差異,但邏輯上“車輛制造日期”應不晚于合格證的發(fā)證時間,即先制造后發(fā)證,并應與機動車產品銘牌上的制造日期相一致,與VIN中年份代碼所對應的年份相匹配(因為VIN是在機動車制造過程中打刻而非發(fā)放合格證后打刻);“車輛制造日期”原則上應在公告的有效期內,但由于允許企業(yè)在新產品、產品擴展和產品變更批準前進行試生產,即試制產品的“車輛制造日期”可先于《公告》生效日期。[4]
簡單地說,公告與“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簡稱“3C認證”)同屬于國家車輛產品強制認證管理體系的范疇,都是車輛產品準予生產、銷售的前提,旨在保證車輛產品安全可靠,這一點二者是相同的。但二者在認證的項目內容、管理方法和結果運用上又各有側重、存在差異。簡單的說,從職能部門上看,公告由工信部門(裝備工業(yè)發(fā)展中心)負責,3C認證由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質量認證中心)負責;從管理范圍上看,公告管理的主要是國產道路車輛,3C認證管理的還包括出口和進口車輛;從職能定位上看,公告屬于行政許可的管理制度,3C認證是WTO通行的產品合格評定制度;從實施時間上看,公告始于1985年,3C認證始于2001年;從認證結果目標上看,公告的認證結果是發(fā)布公告、配發(fā)合格證,3C認證的結果是3C證書、3C標志和隨車一致性證書;從認證結果運用上看,合格證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的重要依據之一,一致性證書則是進口機動車注冊登記的重要參考。
公告管理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只有正確的理解和運用公告,準確把握與公告相關規(guī)定的基本內容和相互關系,才能及時、規(guī)范和高效地做好機動車登記工作。以上只是筆者基于工作實踐對公告管理內容的粗淺認識,權當拋磚引玉,不當之處還敬請業(yè)內各位同仁批評指正,以便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