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軍 李雪梅
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紅色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價值。新時代如何有效開展紅色教育工作?心理學家在大量研究后證實,某些經(jīng)歷不僅不會隨遺忘曲線逐漸被淡化,反而會記憶猶新,這就是“記憶隆起”。我們的生活是由一個個時刻組成的,而決定性時刻則會在我們的回憶中長久存續(xù)下去,這兒的決定性時刻指的是一段既令人難忘又意義重大的短暫體驗[1]12,“短暫體驗”一定是非傳統(tǒng)、非常規(guī)的,如果把紅色教育放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很難達到“記憶隆起”的效果。而以實踐活動形式組織的紅色教育,因為其靈活的活動樣態(tài)、豐富的活動手段,重在引導和體驗,能很好地達到記憶隆起的效果,進而讓學生深思和感悟,激發(fā)愛國熱情,掃除心靈上的塵霾,代之以生命的明燈和學習的不竭動力。有效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可以分三步走。
高效的導入,作為紅色教育實踐活動的開篇,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情感活動是認知活動達到峰值的催化劑,學生情緒高漲往往是認知內(nèi)化和深化的最好時機,而儀式恰好是最直觀、最能點燃學生情緒的教育形式。所以,應充分挖掘紅色教育中的契機,使之成為恰當?shù)膬x式,作為沉浸式體驗活動前的導入,讓紅色實踐活動充滿儀式感和正能量,同時切實讓學生在儀式中傾聽來自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真正把紅色基因融進學生的血液里,從而正確引領(lǐng)學生的“三觀”。下面從三個方面具體談?wù)劶t色儀式教育契機的來源,及實踐基地如何發(fā)揮基地活動的特色和優(yōu)勢,讓這些儀式更深入、更具體悟感。
紅色節(jié)日,記錄了祖國的里程碑式的榮耀時刻。五四青年節(jié)、七一建黨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重大的節(jié)日,能凝聚人心,增強學生對民族和祖國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增進學生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認識和情感。教師要充分抓住這些節(jié)日,精心設(shè)計,讓儀式更深入、更具體悟感,導入紅色教育實踐活動,為整個活動奠定感情基調(diào)。
例如國慶節(jié)期間,基地在開展諸如“中國夢我的夢”“蘇州刺繡繪紅旗”等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前一般都會導入升國旗、奏唱國歌的環(huán)節(jié),由對國旗、國歌的豐富內(nèi)涵的認識,唱響紅色教育實踐活動的前奏。可提前設(shè)計任務(wù)單:國旗的意義、國旗的來源、國旗的圖案和顏色的象征意義、國歌的意義、國歌的來源、國歌歌詞的背景等。先讓學生探究國旗和國歌,了解國旗和國歌背后的故事。這些鋪墊把國慶節(jié)的內(nèi)涵立體活化,學生在升國旗、奏唱國歌時,感悟會更深刻,從而真正理解國慶節(jié)是一個有意義的里程碑,是一個榮耀時刻、一個欣喜時刻,也是一個認知時刻(認識到我該為祖國做什么,該怎么做)[1]2。在踐行“儀式之禮”的同時,學生的自豪感、使命感、責任感與祖國的榮耀時刻同頻共振。用這樣活化了的儀式導入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合情合理有效。
中華傳統(tǒng)禮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是祖先留下的珍貴遺產(chǎn),也是紅色文化的一部分。如飲食之禮、入座之禮、見面之禮、行走之禮、拜賀慶吊之禮等,集中體現(xiàn)了對自然的感恩、對他人的禮讓、對先賢長輩的敬重、對文化繼承的敬畏。實踐基地把這些禮儀作為導入,無縫對接相關(guān)聯(lián)的實踐活動時,要活用,不能停留在禮儀表面。如綜合實踐活動“筷子文化”,讓學生現(xiàn)場學習和演繹入座之禮、飲食之禮,從而導入活動,若學生只是模仿形體動作的話,難以理解這樣煩瑣的一招一式,達不到活用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探討一招一式蘊含的義和理。這樣,學生在演繹時才能有自己的理解、有情感的投入,為接下來的活動做鋪墊。
社會熱點能引起社會廣泛關(guān)注、熱烈討論。教師要善于抓住社會熱點,透過現(xiàn)象,剖析本質(zhì),合理地演繹為儀式活動,作為紅色教育實踐活動的導入,能達到很好的精神引領(lǐng)效果。孟晚舟回國事件中,一句“如果信仰有顏色,一定是中國紅”成為當時最火熱的網(wǎng)絡(luò)流行語。如果抓住這個熱點事件,用情景劇的形式,還原孟晚舟回國的經(jīng)典場面,然后演繹為儀式感極強的全體宣誓活動,振臂高呼:“祖國是我們堅強的后盾,我們要努力讓祖國更強大,堅不可摧”,作為愛國主義主題實踐活動的導入,一定會引起共鳴。在這樣的愛國主義活動的感召和引領(lǐng)下,怎能不激發(fā)起為國讀書的激情!
信仰是一種自覺意識,是眾多美德的源頭,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chǔ),是能力發(fā)展的催化劑。在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紅色信仰也受到了挑戰(zhàn),直接導致紅色教育實踐活動時學生的思想有波動、存疑惑、遇堅壁。所以,在活動前期,先要引導學生堅定紅色信仰,夯實思想基礎(chǔ)。
紅色歷史特別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奮斗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它凝聚了我黨帶領(lǐng)全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sh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全面學習和理解紅色歷史,是堅定紅色信仰的基礎(chǔ),也是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的歸結(jié)點。如開展“中國夢 我的夢”紅色主題實踐活動,第一個步驟就是用任務(wù)單的形式,引導學生借助圖書館、網(wǎng)絡(luò)、教師、主題館室等資源,探究中華民族的曲折和輝煌,特別是當代中國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取得的輝煌成就。學生全面了解祖國的歷史,特別是學習黨的百年紅色歷史,感受到黨的偉大,從而奠基紅色信仰,把個人理想融入祖國理想中,為接下來的紅色體驗活動奠定理論和情感基礎(chǔ)。
青少年學生的“三觀”尚未定型,更需要榜樣的引領(lǐng)。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表現(xiàn)了他們?yōu)閲液兔褡宥鴬^斗終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此外,還有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等家喻戶曉的革命英雄人物。上述有高尚信仰并一直孜孜以求的人物都是紅色榜樣,應引導學生學習他們?yōu)樘煜卤娚鷵煹男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何讓紅色榜樣堅定學生信仰,奠定紅色教育實踐活動的思想基礎(chǔ)?仍以“中國夢 我的夢”為例,可以采用實地走訪的形式,訪問當?shù)氐募t色人物或者他們的后代,聽聽他們的紅色故事,感受他們的博大胸懷,引導學生以他們?yōu)榘駱?,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梢栽O(shè)計舞臺劇,表演紅色英雄的經(jīng)典故事,讓學生在演繹中感受英雄的偉大,并與之共情共振,堅定紅色信仰,樹立信仰標桿,從走近英雄,到走進英雄,夯實為實現(xiàn)中國夢奮斗終身的志向,為“中國夢 我的夢”的主題活動奠定思想基礎(chǔ)。
有了紅色儀式的導入和思想動員的前奏,學生的愛國激情已被喚醒,德行內(nèi)驅(qū)已啟動,接下來的沉浸式紅色體驗就顯得順其自然了。沉浸式體驗最重要的特色是以互動活動為載體,積極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有具體的體驗,有感有悟。紅色教育實踐活動更應如此,沉浸式體驗能讓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區(qū)別于一般的思想政治課,能讓一板一眼的紅色歷史和政治立體生動。具體實施時可借助如下三種手段:
互動環(huán)節(jié)的合理設(shè)置,直接關(guān)系到沉浸式體驗的效果,它能讓書本知識立體呈現(xiàn),具體可感,激發(fā)學生的活動熱情,提高活動效率。仍以紅色主題活動“中國夢 我的夢”為例,活動過程中可設(shè)置“中華民族完整版圖拼接”“中華民族成語故事,你演繹我來猜”“中華神話故事拷貝不走樣”“民族服飾、民族建筑、民族偉人對號入座連連看”“民族歌曲、民族舞蹈大比拼”“激情共品中華經(jīng)典里的真善美”等互動性強的活動環(huán)節(jié)。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情感性于一體,讓學生在蹦蹦跳跳、玩玩樂樂中有思考、有感悟:祖國母親遼闊的山河養(yǎng)育了我,深厚的文化滋潤了我,我們要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理想,奉獻祖國。如此具身參與,如此愛國激情,讓學生的德行動力直達峰值。
源于生活的素材,更接地氣,也更能使學生完全投入情境當中,進入沉浸狀態(tài)??山柚?shù)氐募t色主題教育館,開展豐富的紅色主題體驗活動,達成紅色教育的目的。如陽光之路地方黨史教育館、敬廉崇潔好人園、美麗家鄉(xiāng)地情教育館及當?shù)馗锩⑿奂o念館等,將它們有機整合,為紅色教育實踐活動搭建大舞臺。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當?shù)卣蚱笫聵I(yè)單位組織的服務(wù)社會的實踐活動,讓社會成為課堂,在為他人服務(wù)過程中,體驗助人為樂、樂于奉獻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這也是紅色精神的核心之一,同時在活動中領(lǐng)悟?qū)W以致用的重要性和知識的力量。
科技是推動教育發(fā)展的主要動力,科技改變教育方式、豐富教育手段。所以,科技可以使紅色沉浸式體驗活動更加真實、立體、高效。例如,利用網(wǎng)絡(luò)+VR云直播技術(shù),創(chuàng)設(shè)虛擬情境,融入真人CS活動,能給學生帶來革命戰(zhàn)爭的三維體驗,讓學生在虛擬的殘酷戰(zhàn)爭中理解革命烈士的博大胸懷和愛國情懷。對比現(xiàn)在的和平生活,學生自然會產(chǎn)生感恩革命前輩,珍惜當下幸福,奮發(fā)學習,擔當未來使命的情感。這樣的沉浸式體驗活動,能讓紅色教育更立體飽滿,充盈學生內(nèi)心,拔出學生學習途中的惰性和其他思想稗草,進一步迸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從而增強德行內(nèi)驅(qū)。
總之,紅色教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部分,既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勤勞勇敢、團結(jié)統(tǒng)一、愛好和平、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是為了讓子孫后代牢記: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數(shù)百年的戰(zhàn)亂中,堅定信念、浴血奮戰(zhàn)、前赴后繼、寧死不屈,就是因為我們有可貴的民族精神、民族大義[2]。所以,我們必須把紅色教育作為必修課程,借助實踐活動的平臺,用精準有效的策略,讓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樹立正確三觀,迸發(fā)愛國激情,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求真、向善、臻美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