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均雷
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與路徑探索——以南京審計大學澤園書院“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為例
鄭均雷
[南京審計大學學生處]
紅色文化資源的內(nèi)涵特征、價值導向、育人功能與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具有高度契合性。文章以南京審計大學澤園書院“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為樣本,總結了澤園書院挖掘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實施情況、項目特色及不足之處,并為進一步實現(xiàn)紅色文化資源同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深度融合提出了實踐路徑。
紅色文化;高校;黨史學習教育;路徑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diào),“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1]。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2]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落細落實。同時,紅色資源與黨史教育具有“共性”的關系,兩者“共同進化、共同適應、共同發(fā)展”[3]。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有助于深入挖掘、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創(chuàng)新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模式、增強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實效。
1.豐富了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內(nèi)容,使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更具說服力、感染力
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通過走進史實、擺清事實、講好故事,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奮斗足跡來舉例說明,能夠引導廣大師生在鮮活的史實面前去感知、體會紅色文化資源的內(nèi)涵本質(zhì)和價值意蘊,能夠不斷增強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說服力、感染力,更加有效地把黨史講透徹、更加入腦入心。
2.拓展了高校黨史教育的形式,使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更具針對性、實效性
紅色文化資源類型多樣、分布廣泛、內(nèi)涵豐富,極大地擴展了高校黨史教育的形式。在黨史學習教育開展過程中可以引導廣大師生在革命烈士、英雄人物身上感悟民族精神,在革命圣地、紅色場館追尋奮斗足跡,在紅色文獻、紅色故事中追憶崢嶸歲月,在紅色富礦中汲取精神力量,使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更具針對性、實效性。
3.堅定了青年大學生理念信念,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奮斗觀
紅色資源蘊含的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矢志奮斗的可靠見證和真實寫照,有助于高校師生了解真實歷史,堅定理想信念,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汲取營養(yǎng)智慧,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奮斗觀,實現(xiàn)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有利于挖掘和利用紅色文化,進一步彰顯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和育人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建立常態(tài)化、長效化制度機制,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利用、傳承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黨史教育活動常態(tài)化為高校師生走進紅色文化,了解紅色歷史,講好紅色故事提供了重要契機,有利于對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價值理念、思想內(nèi)涵和文化價值進行深入挖掘,彰顯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實效。
2.有利于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進一步擴大紅色文化資源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通過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可以不斷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理論闡釋力和現(xiàn)實展現(xiàn)力。高校可通過思政課堂、主題講座、紅色宣講、社會實踐等形式和手段,擴大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黨史學習教育中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引導廣大師生真正做到“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3.有利于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進一步強化紅色文化資源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常態(tài)化、長效化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是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載體和平臺。在推進紅色文化資源走進大學校園,走進教師課堂,走進學生生活的基礎上,探索“互聯(lián)網(wǎng)+紅色文化資源”模式,拓寬紅色文化場域,強化紅色文化資源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澤園書院自2018年以來先后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傳承紅色基因,奮進新時代” “傳承紅色基因,綻放戰(zhàn)‘疫’青春” “傳承紅色基因,堅守百年初心”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閱讀紅色經(jīng)典、尋訪紅色足跡、講好紅色故事、鍛造紅色骨干,積極探索和構建“體驗、感悟、分享”的紅色文化傳承新模式,將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傳承注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在系列活動中,澤園紅色故事宣講團依托長三角書院高校黨建聯(lián)盟、雨花臺烈士陵園等平臺,面向紅色教育基地、紀念場館、街道社區(qū)、中小學開展宣講90余次;面向校內(nèi)黨校、青共校、信仰公開課開展宣講活動310余場,活動總受眾達2萬余人,活動被學習強國、光明網(wǎng)、新華網(wǎng)、南京日報、江蘇新聞網(wǎng)、中國青年報、江蘇教育頻道等多家媒體報道60余次,在校內(nèi)外產(chǎn)生良好反響。
1.主題聚焦,打造標桿式紅色文化育人品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盵5]四年來,澤園書院以紅色文化為導向,堅持紅色主題,開展“做紅色實踐” “讀紅色經(jīng)典” “觀紅色電影” “講紅色故事”系列活動使得紅色品牌的知曉度在校園內(nèi)越來越大,紅色故事的宣講聲在校園內(nèi)越來越響亮。通過打造紅色文化育人品牌吸引凝聚青年學習感悟紅色文化,學習百年黨史。
2.知行合一,探索“讀書、體驗、分享”的紅色文化育人模式
澤園書院“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實施時間長、活動跨度大、效果延續(xù)強。每年5-6月開展紅色社會實踐專項立項、定點實踐,組建30支紅色主題社會實踐重點團隊。7-8月紅色實踐團隊開展紅色實踐專項行動,奔赴上海一大舊址、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紅旗渠、山西平型關大捷紀念館、新疆軍墾博物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尋訪紅色足跡,緬懷革命先烈。7月至10月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品讀紅色經(jīng)典”紅色征文比賽,征文覆蓋所有學生黨團支部,每年征集紅色征文100余篇,評選30篇優(yōu)秀作品。9月至11月開展“憶紅色經(jīng)典,講紅色故事”主題演講比賽,引導青年學生在系列活動中行紅色萬里路、讀紅色萬卷書、講紅色萬家故事。在實踐中體驗紅色精神,在讀書中感悟紅色力量,在宣講中分享紅色文化,通過知、行、做合一的方式,探索體驗式、感悟式、分享式模式,用紅色精神感染每一名學生,用實際行動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3.覆蓋面廣,構建立體化紅色文化宣傳矩陣
充分利用好“線下+線上”兩種宣傳模式,建立良好的紅色文化宣傳矩陣,實現(xiàn)1+1 ≥2的效果。一方面,整合各類宣傳渠道,做好線上宣傳。利用校外各類新聞報刊媒體,校內(nèi)各級官微、抖音賬號等新媒體平臺,做好“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的宣傳工作,先后開辟“澤尋紅韻” “澤憶崢嶸” “紅色故事青年宣講團風采展” “紅色征文展”等紅色專欄,進一步推廣活動成果,覆蓋更多青年學生,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在南審校園掀起了紅色文化熱潮。另一方面,注重鍛造紅色骨干,開展線下宣講。堅持紅色骨干從基層團支部產(chǎn)生在回到基層團支部宣講的培養(yǎng)思路,宣講團成員在學校黨校、青共校、信仰公開課、菁英班等開展宣講300余次。與此同時,注重依托區(qū)域資源,開展聯(lián)合宣講。四年來,多次赴雨花臺烈士陵園、長三角高校黨建聯(lián)盟、南京力學小學、南京審計大學附屬中學、南京市浦口區(qū)江浦街道開展宣講,同學們用真摯的情感、深情的文字、生動的語言,表達了對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憶古思今,學史力行,更加明確了當代青年肩負的歷史使命。
1.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黨史學習教育的研究開發(fā)有待進一步深入
高校作為紅色精神傳承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應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所蘊含的時代價值,擴展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新空間。由于紅色資源內(nèi)容豐富、覆蓋面廣,澤園書院“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對紅色文獻的閱讀整理、紅色遺跡的走訪記錄、紅色故事的宣講展示尚未成體系、成系統(tǒng)、成傳承,同黨對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對紅色文化的挖掘利用有待進一步明確主題、聚焦深入、落細落實。
2.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黨史學習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進一步創(chuàng)新
目前,澤園書院“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融入黨史學習教育的方式方法集中于做紅色實踐、觀紅色電影、讀紅色征文、講紅色故事等傳統(tǒng)形式,紅色主題活動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可嘗試通過融媒體課堂、情景劇、舞臺劇、話劇等沉浸式課堂,進一步加強紅色文化的時代性、親和力、體驗感,以增強青年大學生對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tǒng)的價值認同與情感認同。
3.高校教師的主導作用和青年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待進一步發(fā)揮
澤園書院“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開展過程中,注重發(fā)揮離退休老干部、黨團干部、思政教師、輔導員等對學生的主導帶動作用,但是尚未形成體制機制。青年教師對學生的激發(fā)、指導、帶動作用,紅色宣講骨干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以及大學生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有待進一步激發(fā)。
進一步加深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與研究,在對紅色資源充分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作,賦予紅色文化更多時代內(nèi)涵。一方面,要尊重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跉v史事實不斷提高紅色資源品質(zhì),完整準確地概括紅色資源中的精華部分。另一方面,要緊跟時代,激活紅色基因。將紅色文化資源同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有機結合,以富有時代感的方式講好新時代的“紅色故事”,讓黨的寶貴歷史經(jīng)驗和精神財富彰顯新的時代價值,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性研究,“拓展紅色文化資源育人路徑,融合黨史理論教學主渠道與學生實踐活動主陣地”[6]。實現(xiàn)紅色理論研究的嚴肅性、準確性同紅色主題活動的生動性、趣味性相結合。一方面,在已開設的思政理論課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思想實際、時政熱點、社會現(xiàn)實, 組織力量積極整合當?shù)貐^(qū)域性紅色文化資源,多途徑、多方式探索和發(fā)掘紅色文化資源與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相契合的內(nèi)容,做好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積累、整合。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豐富教育內(nèi)容,探索專題式、案例式、體驗式等紅色文化教育方法,采用舞臺劇、情景劇、話劇等藝術展現(xiàn)形式,為黨史學習教育提趣増味,增強紅色文化的感染力、說服力和親和力,實現(xiàn)心靈的震撼和精神的蛻變,最終達到“篤行之”的信仰境界,實現(xiàn)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
健全學校相關各方的協(xié)同育人機制,充分依靠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務處、學生處、宣傳部、校團委形成育人合力。一方面,要重視發(fā)揮高校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強化高校教師的政治意識、使命意識,提升高校教師紅色文化的挖掘利用能力,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展現(xiàn)能力以及運用紅色文化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青年大學生的主體作用。調(diào)動青年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鼓勵和引導青年大學生積極投身紅色社會實踐、品讀紅色經(jīng)典、創(chuàng)造紅色作品、講述紅色故事,用心去觀察、體驗和感悟。注重對紅色宣講團成員的選拔、培養(yǎng),發(fā)揮“排頭兵”作用,堅持青年影響青年、青年帶動青年,在行思踐悟中深化對黨史的理解,使得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黨史教育活動中有濃郁氛圍、有接續(xù)傳承。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diào)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02-21.
[2]習近平. 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 努力創(chuàng)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yè)績-新華每日電訊[EB/OL]. (2021-06-26)[2021-02-10] http://www. xinhuanet. com//mrdx/2021-06/27/c_1310030164.htm.
[3]吳先勇:高校紅色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廣西社會科學.2011(04):155-157.
[4]徐龍建.以紅色文化促進黨內(nèi)政治文化建設[J].黨建研究,2020(07):46-48.
[5]兩會現(xiàn)場觀察:“共和國是紅色的”[N].人民日報,2019-03-05.
[6]葛濤.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06):62-66.
1.2021年南京審計大學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專項研究課題 “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價值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1SZYB009);
2.2021年南京審計大學黨的建設立項課題“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黨員教育的路徑探究——以南京審計大學澤園書院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為例”(項目編號:2021NAUDJ02003);
(責任編輯:楊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