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張會豐 魏鳳 任延延
我國兒童人群特應性皮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歲兒童的患病率已高達,且多在嬰兒期發(fā)病。同時,嬰兒期也是食物過敏高發(fā)的年齡段,且與有密切聯(lián)系,發(fā)病越早、持續(xù)時間越長、嚴重程度越重與食物過敏的相關性越大。近些年,維生素水平與嚴重程度及食物過敏發(fā)病關系的研究越來越多,但對同時患有及食物過敏患兒維生素水平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分析嬰幼兒中合并介導食物過敏者的血清維生素水平及相關特應性指標情況,并探討血清維生素水平、食物過敏與嚴重程度的關系。
為了避免季節(jié)因素對血清維生素水平的影響,選取冬季年月至年月以及年月至年月在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兒科及皮膚科門診就診的中重度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月齡。②的診斷符合《中國兒童特應性皮炎診療共識(版)》中的診斷標準。③合并介導食物過敏的診斷參照《年兒童特應性皮炎相關食物過敏診斷與管理專家共識》,患兒有明確的速發(fā)型過敏反應癥狀,即進食可疑食物后內(nèi)出現(xiàn)皮膚、消化道或呼吸道的癥狀,回避可疑食物后癥狀好轉。排除標準:①食物特異性()陽性,但尚未添加相應輔食。②合并慢性疾病或先天性異常。③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對照組選自同期于兒科門診進行健康體檢的月齡健康嬰幼兒。參考已有研究中血清維生素水平的均值及標準差,用軟件計算得出組和對照組樣本量分別至少為例。本研究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件號:-),所有入組患兒家屬均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由家屬填寫調查問卷,收集所有入組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性別、出生季節(jié)(冬春或夏秋)、生產(chǎn)方式(順產(chǎn)或剖宮產(chǎn))、是否純母乳喂養(yǎng)(≥個月)、母親孕期是否補充維生素、是否口服補充維生素、有無家庭煙草暴露環(huán)境、一級親屬過敏性疾病家族史(哮喘、變應性鼻炎及)。
參照《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版)》對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包括病變范圍、皮損嚴重程度和主觀評分。患兒接受皮膚檢查,由??漆t(yī)師進行積分指數(shù)評分()評估,其中主觀部分由父母進行評分??偡譃榉?,客觀部分最大分值為分,主觀部分最大分值為分,總分分為輕度、分為中度、分為重度。按嚴重程度將患兒進行分組。
所有嬰幼兒就診時,采集其靜脈血,通過捕獲法(江蘇浩歐博生物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定量檢測食物及總。檢測的食物變應原包括常見的牛奶、雞蛋、大豆、花生、小麥、魚蝦等。
采集患兒靜脈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石家莊金域醫(y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檢測血清()水平。()/為維生素缺乏,/≤()/為維生素不足,()≥/為維生素充足。
采用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多個均數(sh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t 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采用M(Q,Q)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兩兩比較采用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無序分類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檢驗;采用相關分析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雙變量之間相關性。α=。
最終納入中重度患兒例、對照組兒童名。各組純母乳喂養(yǎng)(≥個月)、血清()水平、血清總、牛奶、雞蛋及嗜酸性粒細胞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其他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見表。
對照組與中度組患兒的血清()水平無差異(t =,P =);與中度組比較,重度組患兒的血清()水平較低(t =,P =),見表。組血清不同維生素水平(缺乏、不足、充足)分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H =,P =),見表。
表1 AD 組及對照組兒童臨床資料比較
表2 AD 組及對照組兒童血清不同維生素D 水平分布情況[例(%)]
合并介導的食物過敏共例,其中牛奶例、雞蛋例、小麥例、蝦例。中度組合并食物過敏例(),重度組合并食物過敏例(),后者食物過敏占比更高(χ =,P=)。與無食物過敏患兒相比,合并食物過敏患兒的血清()水平較低(P),見表。
表3 合并食物過敏AD 患兒與無食物過敏AD 患兒血清25(OH)D 水平比較()
合并食物過敏與無食物過敏患兒的嗜酸性粒細胞、血清總及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均),見表。
表4 合并食物過敏與無食物過敏AD 患兒嗜酸性粒細胞、血清總IgE 及SCORAD 比較
例患兒中,血清()水平與、嗜酸性粒細胞、血清總及均無相關性(P 均),見表。與血清總(r=,P =)及嗜酸性粒細胞(r=,P)呈正相關(P 均)。
表5 AD 患兒血清25(OH)D 水平與SCORAD 評分、嗜酸性粒細胞及IgE 的相關分析
目前,極少研究者對同時患有以及食物過敏患兒的血清維生素水平進行分析,鑒于與食物過敏均在嬰幼兒群體高發(fā),且既往研究顯示維生素分別與兩者有關聯(lián),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嬰幼兒中合并介導食物過敏者的血清維生素水平及相關特應性指標情況,以進一步探討維生素、食物過敏與嚴重程度三者之間的關系。
既往對患兒的研究多關注其食物致敏情況,而非臨床確診的食物過敏(即在無出現(xiàn)食物過敏癥狀的情況下對其進行食物變應原檢測)。等對嬰幼兒的研究顯示,與對單一食物過敏和低致敏狀態(tài)(即數(shù)值低)的患兒相比,對多種食物過敏及高致敏狀態(tài)患兒的血清維生素水平明顯降低。然而,在患兒尤其是中重度患兒中,體外實驗檢測出食物升高的情況常見,假陽性率較高,已有的診斷食物過敏的界值對這類患兒來說也可能是不準確的。因此本研究通過詳細的病史、臨床表現(xiàn)及食物回避試驗明確患兒是否合并介導的食物過敏,并檢測其血清維生素水平。結果顯示,在例中重度患兒中,確診介導食物過敏的患兒為例(),這些患兒的血清維生素水平低于相應無食物過敏的患兒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一結果提示合并食物過敏的患兒更易出現(xiàn)維生素不足或缺乏的情況。另外,本研究中患兒最常見的致敏食物是牛奶和雞蛋,與我國佛山地區(qū)嬰幼兒最常見的致敏食物為牛奶和雞蛋相一致。
關于兒童嚴重程度與血清維生素水平是否相關,目前的研究結果尚不一致。李梅云等對上?;純旱难芯匡@示,血清()水平和嚴重程度無關。但等的研究顯示兩者呈負相關。本研究結果表明重度組的血清()水平比中度組及對照組低,但血清()水平與無相關性,與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但與李垣君等的研究結果相反。該類研究結果不同或由于入選對象的地區(qū)、年齡、種族等不同所導致,血清維生素水平或與過敏性皮膚疾病之間存在雙峰關系,而非簡單的線性關系。隨著大眾及基層醫(yī)師對維生素重視程度的提高,口服補充維生素已相當普遍,本研究中以上的嬰幼兒口服補充了維生素,加之嬰幼兒戶外活動相對較少,額外補充維生素可能是影響血清()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我國,兒童維生素制劑通常為每?;?,在不考慮陽光照射的前提下,理論上每日??墒勾蟛糠謨和澹ǎ┧匠^/(/)。這或是本研究中例研究對象維生素缺乏僅例的原因。
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細胞和總水平往往是增多/高的。本研究中,中重度患兒的嗜酸性粒細胞及血清總分別與呈正相關,說明兩者與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與無食物過敏的患兒相比,合并食物過敏的患兒的嗜酸性粒細胞、總及均沒有差異,提示在患兒中,這個指標與合并食物過敏可能沒有相關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合并介導食物過敏及重度患兒更易出現(xiàn)血清()水平降低情況,但的嚴重程度與血清()水平無關。在臨床工作中,對合并食物過敏及重度患兒需要監(jiān)測血清維生素水平并及時予以補充。由于本研究為病例對照研究,樣本量不大,影響血清維生素水平的因素較多,故可能存在偏倚,仍然需要進行前瞻性的大樣本量研究動態(tài)了解血清維生素水平在或合并食物過敏患兒不同年齡段的變化及對疾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