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亞斌, 張磊, 丁曉艷, 馬恬恬, 魏雨泉*, 李季
(1.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資源與環(huán)境學(xué)院, 北京 100193; 2.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有機循環(huán)研究院(蘇州), 蘇州 215100)
磷是植物生長必需的三大元素之一[1],中國74%以上的耕地土壤缺磷,土壤中95%以上的磷為無效形式。為避免磷素缺乏對糧食增產(chǎn)的制約,每年大量磷肥會施入耕地;但大部分磷進入土壤后,易與Ca2+、Fe3+、Fe2+、Al3+等結(jié)合形成難溶性磷,降低了磷肥的磷素植物可利用性,導(dǎo)致作物當(dāng)季利用率較低(5%~10%);大量施磷還會導(dǎo)致磷素在土壤中富集,并向水體中遷移,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因此,如何提高磷肥的磷素有效性,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亟待解決的問題[2-4]。
常用的化學(xué)磷肥(磷酸銨、過磷酸鈣)大都是通過磷礦粉加工制作而成,制作成本較高且溶解率較低。許多科研工作者在有機廢棄物堆肥過程中添加磷礦粉,期望通過堆肥過程有機物分解和微生物分泌的有機酸,活化難溶性無機磷,增加堆肥產(chǎn)品的速效磷含量[5]。由于解磷微生物可活化難溶性磷,目前,已有大量報道將解磷菌接種于堆肥,以進一步強化堆肥磷素轉(zhuǎn)化;但是大部分是從土壤中篩選獲得解磷菌,擴大培養(yǎng)后接種至堆肥中[6-10];土壤中篩選獲得的解磷菌,可能并不適應(yīng)堆肥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了進一步提升解磷菌劑的適應(yīng)性及其生物安全性,應(yīng)優(yōu)先考慮從堆肥中篩選獲得高效解磷菌株,將其制備為解磷菌劑,并應(yīng)用于堆肥中。
從雞糞堆肥中篩選高效解磷菌株,通過16S rDNA進行菌種鑒定,并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初始pH、難溶性磷種類、難溶性磷添加量、可溶性磷濃度對菌株溶磷效果的影響。以期為有機廢棄物堆肥提供解磷菌種資源,從而提高有機廢棄物堆肥化產(chǎn)品附加值。
1.1.1 樣品
篩菌樣品:取雞糞好氧堆肥腐熟物料500 g,放入無菌塑料袋中,封口,即刻帶回實驗室4 ℃保存,用于解磷菌株的篩選。
供試磷源:磷酸三鈣 Ca3(PO4)2(分析純,P質(zhì)量分?jǐn)?shù)20.00%);磷酸鐵 FePO4·H2O (分析純,P質(zhì)量分?jǐn)?shù)16.60%);磷酸鋁 AlPO4(分析純,P質(zhì)量分?jǐn)?shù)25.00%)。
1.1.2 培養(yǎng)基
(1)國家植物研究所磷酸鹽培養(yǎng)基(National Botanical Research Institute’s phosphate growth medium,簡稱“NBRIY培養(yǎng)基”)葡萄糖10.00 g,CaCl22.22 g,(NH4)2SO40.50 g,MgSO40.10 g,F(xiàn)eSO40.002 g,MnSO40.002 g,KCl 0.20 g,NaCl 0.20 g,Ca3(PO4)25.00 g,瓊脂15.00 g,1% 溴甲酚紫2 mL,蒸餾水1×103mL,調(diào)節(jié)pH至7.0;主要用于解磷菌的篩選;固體培養(yǎng)基添加20.00 g瓊脂粉。
(2)蒙金娜液體培養(yǎng)基(Pikovskaya’s medium,簡稱“PVK培養(yǎng)基”):葡萄糖10.00 g,(NH4)2SO40.50 g,NaCl 0.30 g,KCl 0.30 g,MgSO4·7H2O 0.30 g,F(xiàn)eSO4·7H2O 0.03 g,MnSO4·4H2O 0.03 g,蒸餾水1×103mL,分裝到搖瓶中,每瓶液體100 mL、Ca3(PO4)25.00 g,調(diào)節(jié)pH至7.0;主要作為無機磷基礎(chǔ)液體培養(yǎng)基,進行解磷菌的研究。
(3)溶菌肉湯液體培養(yǎng)基(Luria-Bertani;以下簡稱“LB培養(yǎng)基”):胰蛋白胨10.00 g,酵母提取物5.00 g,NaCl 10.00 g,蒸餾水1×103mL,調(diào)節(jié)pH至7.0;主要用于菌株的活化和保存。
(4)LB固體培養(yǎng)基:在LB液體培養(yǎng)基的基礎(chǔ)上添加20.00 g瓊脂粉;主要用于菌株培養(yǎng)及形態(tài)觀察。
1.2.1 解磷菌株的初篩、復(fù)篩
(1)初篩。稱取采集到的新鮮樣品10 g,置于250 mL三角瓶中,倒入0.85% NaCl 90 mL,將三角瓶放入30 ℃、180 r/min條件下培養(yǎng)30 min,進行10倍系列梯度稀釋,分別取稀釋到10-3、10-4、10-5樣品溶液100 μL,均勻涂步到改良NBRIY培養(yǎng)基中,恒溫培養(yǎng)6 d。挑選生長良好,使培養(yǎng)基由藍色變?yōu)辄S色、D/d(D為透明圈直徑,d為菌落直徑)較大的菌落,于LB固體培養(yǎng)基中純化后,置于4 ℃保存。
(2)復(fù)篩。將初篩的菌株接種于LB液體培養(yǎng)基中,30 ℃、180 r/min條件下培養(yǎng)24 h,稀釋菌株的OD600為1;按照1%接種至PVK液體培養(yǎng)基中,調(diào)節(jié)pH至7.0,30 ℃、180 r/min條件下培養(yǎng)6 d,測定溶液中水溶性磷含量,最終確定高效穩(wěn)定的解磷菌株。
1.2.2 解磷菌株的分子鑒定
采用煮沸法獲取高效解磷菌株的DNA,16S rDNA(27F: 5′-AGA GTTTGATC-CTGGCTCAG-3′和1492 R: 5′-GGTTACCTTGTTACGACTT-3′)的保守型序列為引物進行擴增,擴增產(chǎn)物純化回收后,送生工生物(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測序。測序結(jié)果在國家生物技術(shù)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中進行比對(BLAST)分析,并通過軟件MEGA 6.0構(gòu)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18]。
1.2.3 菌株溶磷能力的測定
(1)不同碳源對菌株溶磷效果的影響。以PVK培養(yǎng)基為基礎(chǔ),分別以葡萄糖、半乳糖、蔗糖、乳糖、纖維素、可溶性淀粉為碳源,其中葡萄糖、半乳糖的添加量為10.0 g/L,蔗糖、乳糖的添加量為9.5 g/L,纖維素、可溶性淀粉的添加量為9.0 g/L(保證每個處理中C含量一致)。調(diào)節(jié)pH至7.0,接種量1%,不接種的作為對照(CK),30 ℃,180 r/min培養(yǎng)6 d,測定溶液中水溶性磷含量、pH。
(2)不同氮源對菌株溶磷效果的影響。以PVK培養(yǎng)基為基礎(chǔ),分別添加0.50 g (NH4)2SO4、0.41 g NH4Cl、0.23 g CO(NH2)2為氮源,調(diào)節(jié)pH至7.0,接種量1%,不接種的作為CK,30 ℃、180 r/min培養(yǎng)6 d,測定溶液中水溶性磷含量、pH。
(3)不同初始pH對菌株溶磷效果的影響。以PVK培養(yǎng)基為基礎(chǔ),調(diào)節(jié)pH至4、5、6、7,接種量1%,不接種的作為CK,30 ℃、180 r/min培養(yǎng)6 d,測定溶液中水溶性磷含量、pH。
(4)不同難溶性磷源(磷酸鈣、磷酸鐵、磷酸鋁)對菌株溶磷效果的影響。以PVK培養(yǎng)基為基礎(chǔ),分別以6.02 g FePO4(分析純)、4.0 g AlPO4(分析純)替換5.0 g Ca3(PO4)2(等P含量),調(diào)節(jié)pH至7.0,接種量1%,不接種的作為CK,30 ℃、180 r/min培養(yǎng)6 d,測定溶液中水溶性磷含量、pH。
(5)難溶性磷濃度對菌株溶磷效果及生物量的影響。以PVK培養(yǎng)基為基礎(chǔ),難溶性磷為磷酸鈣,Ca3(PO4)2添加量分別為2.5、5.0、7.5 g,調(diào)節(jié)pH至7.0,接種量1%,不接種的作為CK,30 ℃、180 r/min培養(yǎng)6 d,測定溶液中水溶性磷含量、pH、生物量(OD600)。
(6)可溶性磷濃度對菌株溶磷效果及生物量的影響。以PVK培養(yǎng)基為基礎(chǔ),向培養(yǎng)基中加入磷濃度為0、0.5、1.0、5.0、10.0、20.0 mmol/L的KH2PO4/K2HPO4緩沖液(平衡磷酸鹽自身酸堿度對pH的影響),調(diào)節(jié)pH至7.0,接種量1%,不接種的作為CK,30 ℃、180 r/min培養(yǎng)6 d,測定溶液中水溶性磷含量、pH、生物量(OD600)。
1.2.4 測定方法
向上述剩余的發(fā)酵液中加入2 mL H2O2,振蕩后,160 ℃滅菌120 min,以充分破壞菌體,釋放出微生物量磷,5×103r/min離心取上清液,采用鉬銻抗比色法[19]測定解磷總量;pH采用臺式pH計測定[12]。
溶磷量=溶液最終可溶性磷質(zhì)量-溶液初始可溶性磷質(zhì)量。
溶磷效率=溶磷量/溶液總磷質(zhì)量×100%。
1.2.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利用SPSS、ORIGIN、MEGA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作圖。
(1)初篩:在改良NBRIY培養(yǎng)基平板上,30 ℃恒溫培養(yǎng)6 d后,發(fā)現(xiàn)有35株菌可以在平板上生長,使培養(yǎng)基由藍色變?yōu)辄S色、具有明顯溶磷圈的菌落7株。其中,PSB6的D/d最大,為3.32;其余處理的D/d為1.52~2.45。
(2)復(fù)篩:研究發(fā)現(xiàn)PSB6溶磷能力最強,為126.37 mg/L;其余處理的溶磷量為50.12~99.56 mg/L(均小于100.00 mg/L)。
表1 解磷菌的篩選結(jié)果
對解磷菌株P(guān)SB6的16S rDNA基因片段進行PCR擴增,最終獲得長度約為1.5×103bp的基因序列,與NCBI數(shù)據(jù)庫中的已知序列進行BLAST比對分析發(fā)現(xiàn),該菌株與Bacillus_sp_hb90的序列相似度達到99%,將PSB 6初步歸于Bacillus_sp。將PSB6的基因序列提交至NCBI中的GenBank,獲得登錄號MW513386。根據(jù)結(jié)果構(gòu)建菌株P(guān)SB 6的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菌株P(guān)SB6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
2.3.1 碳源
不同碳源對菌株解磷能力有明顯的影響(圖2)。葡萄糖和半乳糖有利于菌株解磷,溶磷量分別為123.3、111.6 mg/L;淀粉次之,溶磷量為54.8 mg/L;蔗糖、乳糖、纖維素的溶磷量最低。葡萄糖和半乳糖的發(fā)酵液pH分別為6.26和6.31(均小于6.5);淀粉的pH較高(6.91);蔗糖、乳糖、纖維素的發(fā)酵液的pH分別為7.62、7.82、8.41(均大于7.5);說明整體上產(chǎn)酸能力越強,溶磷量會越大。根據(jù)以上結(jié)果,可知,菌株P(guān)SB6解磷的最適碳源為葡萄糖和半乳糖。
圖2 碳源對PSB6溶磷效果的影響
2.3.2 氮源
不同氮源對菌株的解磷能力影響不同(圖3)。以硫酸銨、氯化銨、尿素為氮源下PSB6的溶磷量分別為133.6、92.3、61.8 mg/L,培養(yǎng)液最終pH分別為6.08、6.15、7.43,研究結(jié)果表明,產(chǎn)酸能力越強,溶磷能力越大;菌株P(guān)SB6的最適溶磷N源為硫酸銨。
圖3 氮源對PSB6溶磷效果的影響
2.3.3 初始pH
不同初始pH對菌株解磷能力影響不同(圖4)。隨著初始pH的增大(4~8),4個處理的溶磷量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4個處理(pH為5、6、7、8)的溶磷量分別為53.5、111.2、126.37、90.3 mg/L,溶磷能力最強的是初始pH為7.0的處理,溶磷能力最弱的是初始pH為5.0的處理;可能是初始pH低的處理,不利于菌株P(guān)SB6的生長,從而不利于難溶性磷的溶解。培養(yǎng)第6天,4個處理的pH分別為6.12、6.23、6.37、6.48;可能是菌株產(chǎn)酸,使培養(yǎng)液的pH呈現(xiàn)弱酸性(6.5以下)。
圖4 初始pH對PSB6溶磷效果的影響
2.3.4 難溶性磷種類
解磷菌PSB6對不同難溶性磷的解磷效果不同(圖5),溶磷量從大到小排序為磷酸三鈣(125.6 mg/L)>磷酸鋁(35.3 mg/L)>磷酸鐵(9.6 mg/L)。3個處理的pH從小到大排序為磷酸三鈣(6.12)<磷酸鋁(6.50)<磷酸鐵(6.76)。說明雖然PSB6對不同難溶性磷都有解磷效果,但與磷酸鋁、磷酸鐵相比,對磷酸鈣的活化效果最強。
圖5 難溶性磷種類對PSB6溶磷效果的影響
2.3.5 難溶性磷添加量
難溶性磷(磷酸三鈣)含量會影響菌株的溶磷效果(圖6)。隨著磷酸三鈣含量增加,菌株P(guān)SB6的溶磷量逐漸降低;3個處理的溶磷量分別為170.5、125.6、80.3 mg/L,溶磷效率分別為34.10%、12.56%、5.35%;說明添加低含量(2.5 g/L)的磷酸鈣有利于菌株對難溶性磷的溶解,而高含量的難溶性磷含量(5.0、7.5 g/L)會抑制難溶性磷的溶解。3個處理的pH分別為6.07、6.18、6.33,說明添加磷酸鈣含量低(2.5 g/L)的處理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產(chǎn)酸,從而有利于磷酸三鈣中難溶性磷的溶解。隨著磷酸三鈣含量的增加,菌株P(guān)SB6的OD600逐漸降低(與溶磷效率變化規(guī)律一致),3個處理的OD600分別為0.65、0.55、0.49:說明難溶性磷含量低的處理溶磷量大,促進了PSB6的生長。
圖6 初始難溶性磷含量對PSB6溶磷效果的影響
2.3.6 可溶性磷濃度
可溶性磷濃度會影響影響菌株的溶磷效果(圖7)。隨著可溶性磷濃度的增加,菌株P(guān)SB6的溶磷量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當(dāng)發(fā)酵液中的可溶性磷濃度為0、0.5、1、5 mmol/L時,溶磷量為115.4、126.37、200.2、173.6 mg/L(均>100 mg/L);當(dāng)發(fā)酵液的可溶性磷濃度為10~20 mmol/L時,菌株P(guān)SB6不發(fā)揮解磷效果;說明當(dāng)環(huán)境中的可溶性磷濃度達到10 mmol/L以上時,滿足了菌株P(guān)SB6生長所需的可溶性磷濃度;此時,不會激發(fā)PSB6對難溶性磷的溶解。隨著可溶性磷濃度的增加,菌株P(guān)SB6的OD600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培養(yǎng)第6天,6個處理的OD600分別為0.56、0.63、0.71、0.76、0.03、0.02。當(dāng)可溶性磷濃度為1、5 mmol/L時,PSB6的生物量較大,OD600分別為0.71和0.76;說明環(huán)境中存在一定量可溶性磷,會促進解磷菌株P(guān)SB6的生長。當(dāng)可溶性磷濃度為10、20 mmol/L時,PSB6的生物量較小,OD600分別為0.03、0.02;說明環(huán)境中的可溶性磷達到一定的濃度(>10 mmol/L),會抑制菌株P(guān)SB6的生長,不會激發(fā)解磷菌對難溶性磷的溶解。
圖7 初始可溶性磷濃度對PSB6溶磷效果的影響
碳源、氮源、初始pH、難溶性磷種類及含量會影響解磷微生物的生長代謝,從而影響難溶性磷的溶解。PSB6的最適碳源、氮源分別為葡萄糖和硫酸銨;這與鄭喜清等[14]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王莉晶等[20]篩選獲得一株解磷菌最適解磷碳源為蔗糖;賀夢醒等[21]篩選獲得一株解磷最適解磷碳源為淀粉。不同解磷菌株的生長所需的最初始pH有所不同,pH過高或過低均會影響菌株的解磷能力。Xiao等[22]篩選獲得一株菌,最適解磷初始pH為6.0;鄭肖蘭等[23]篩選獲得一株菌最適解磷初始pH為8.0;高桂鳳等[15]篩選獲得一株菌,最適解磷初始pH為9.0;而本研究篩選獲得的PSB6最適解磷初始pH為7.0。當(dāng)難溶性磷源為磷酸三鈣時,菌株P(guān)SB6的溶磷效果最好;這與李豆豆等[12]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當(dāng)培養(yǎng)液中可溶性磷濃度較低(0~5 mmol/L)時,PSB6具有較強的溶磷效果;當(dāng)培養(yǎng)液中可溶性磷濃度較高(≥10 mmol/L)時,PSB6幾乎不溶解難溶性磷;可能是,培養(yǎng)液中的可溶性磷可以滿足解磷菌株的PSB6的生長,不會激發(fā)解磷菌對難溶性磷的溶解;這里面存在的機制需要作進一步研究。
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可以將本研究中篩選獲得的解磷菌PSB6,接種至堆肥中進行溶磷效果的驗證。若將PSB6接種至含有難溶性磷的堆肥中,可以嘗試往堆體中添加葡萄糖作為碳源、硫酸銨作為氮源,并且調(diào)節(jié)堆體pH至7.0;若堆體中需要添加難溶性磷,建議添加質(zhì)量分?jǐn)?shù)2.5‰的磷酸三鈣,以便最大限度地促進PSB6對難溶性磷的溶解。這對餐廚、污泥、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堆肥)處理是極其有意義的[24-25]。
(1)從雞糞堆肥物料中篩選獲得一株解磷細菌,命名為SPB6,根據(jù)形態(tài)觀察和16S rDNA序列比對,將該菌株歸屬于Bacillus_sp。
(2)在最適C源為葡萄糖、最適N源為硫酸銨、最適初始pH為7.0的條件下,PSB6的溶磷量為126.37 mg/L。
(3)PSB6的最適溶磷的難溶性磷為磷酸三鈣;當(dāng)磷酸三鈣為2.5 g/L時,具有最大溶磷量170.5 mg/L。
(4)PSB6的最適溶磷的可溶性磷濃度為1 mmol,溶磷量為200.2 mg/L;當(dāng)可溶性磷濃度超過10 mmol/L時,菌株P(guān)SB6不發(fā)揮解磷效果。
(5)若將PSB6應(yīng)用于好氧堆肥中,建議往堆體中添加部分葡萄糖和硫酸銨、0.25%的磷酸三鈣,以期促進堆體Olsen-P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