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文華
三、 法律論證的重要方法:IRAC結(jié)構(gòu)
IRAC是法律寫作中最受歡迎、最常用的一種論證方法,它是Issue、Rule of law、Application of rule to facts、Conclusion的首字母縮寫。IRAC不是一個機械的公式,而是一種分析法律問題的方法。從邏輯上講,IRAC首先是找出問題(Issue);其次,陳述適用于解決問題的法律規(guī)則(Rule);然后,將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則應用于案件的事實中,以解決問題,即法律規(guī)則的分析和適用(Application);最后,基于前面的法律分析,針對IRAC中的問題做出結(jié)論(Conclusion)。
下面通過一個虛擬的案例,詳細介紹IRAC結(jié)構(gòu)每一部分的組織思路。案例背景概括如下:
姐姐(Alice)是素食主義者,她希望妹妹(Carol)不再吃肉。Alice對妹妹說:“我希望你身體健康。如果你一個月不吃肉,我將給你300美元。” 妹妹雖然不樂意,但還是接受了姐姐的條件,從此不再吃肉。一個月后,妹妹向姐姐要之前約定的300美元,但姐姐拒絕了。妹妹想要姐姐給付之前承諾的300美元,于是來到律所,咨詢自己能否勝訴。
第一步 找出問題中的問題 [issue]
在法律備忘錄中,需要注意的是,question presented中的問題(question)和IRAC中提出的問題(issue)是不同的,前者(question)是基于客戶的困難或疑惑提出來的法律問題,整個備忘錄將以該問題為主線進行分析和研究;而后者(issue)是在對question presented中的法律問題進一步分析時發(fā)現(xiàn)的爭議焦點,即所謂的“問題中的問題”。為區(qū)別這兩種問題,本文將question presented中提出的問題叫作“法律問題”,將IRAC中提出的問題(issue)叫作“爭議問題”。
在上述虛擬案例中,妹妹(Carol)想知道自己能否獲得300美元。從法律角度來解決妹妹的問題,在question presented部分,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Under the contract law, is there a valid contract between Alice and Carol when Carol stops eating meat for a month?(姐妹兩人之間是否訂立了有效的合同?)
而IRAC結(jié)構(gòu)中,我們要根據(jù)相關(guān)法律依據(jù)對該法律問題進行具體研究,找到解決該問題的爭議焦點(issue)。根據(jù)美國合同法,合同成立的要件包括要約、承諾和對價三個要素。在本案中,要約和承諾均明顯存在,毋庸置疑,但是對價是否存在需要進一步分析。所以,針對“姐妹兩人之間是否存在有效的合同”這一法律問題,存在爭議的要素是對價。因此,IRAC第一步,我們提出的爭議問題(issue)是:Is this a valid consideration when Alice asks Carol to stop eating meat for $300?(姐姐讓妹妹一個月不吃肉,承諾給她300美元,姐姐的承諾是否為有效的對價?)
第二步 通過檢索找到適用于解決issue的法律規(guī)則 [Rule]
在美國法律體系中,法律規(guī)則(rule of law)有四個主要來源:聯(lián)邦和州憲法、制定法、行政法規(guī)、判例法。要查找適用于解決問題的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則,具體需要做legal research(法律檢索)1。legal research是為解決某一個法律問題,查找和收集有關(guān)法律根據(jù)、法律規(guī)則以及所需信息的過程。美國法學院在新生入學第一年都會開設(shè)Legal Research and Writing(法律檢索和寫作)課程,重點培養(yǎng)法學生的法律檢索技能和寫作能力。
在LEC考試中,試題會給出所需要參考的聯(lián)邦或州的成文法以及先前案例,一般不需要我們進行l(wèi)egal research。通過給出的成文法和先前案例,我們可以找到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則。
針對本案中的對價問題,我們可以參考先前案例Harmer v. Sidway(叔侄教養(yǎng)合同案)。
在Harmer v. Sidway一案中,原告的叔叔(Sidway)在原告(Harmer)15歲時對他說:“如果你在21歲之前不喝酒、不吸煙和不賭博,我就給你5000美元。”原告接受了叔叔提出的條件,改掉了之前吸煙、喝酒和賭博的習慣,如約實踐了其諾言。原告年滿21歲后,要求叔叔給付這5000美元。
在此案中,法院認為原告(Harmer)放棄一定的權(quán)利(個人的習慣與自由),雖然對自己的健康并無壞處,但在法律意義上是蒙受了損失的,理由在于他放棄了原本可以享有的法律權(quán)利。因此,叔叔以其允諾換取侄子不做原本可以做的事情,這符合對價的交易磋商性質(zhì)(bargain theory),叔叔的承諾是有效的對價。法院最后判決,叔侄之間的合同有效,叔叔的遺產(chǎn)執(zhí)行人要支付5000美元給侄子。
根據(jù)Harmer v. Sidway一案,通過歸納,我們找到可以解決本案對價問題的法律規(guī)則是:承諾人以其允諾換取守承諾人不做原本可以做的事情,這符合對價的交易磋商性質(zhì)(bargain theory),雙方之間存在有效的對價。
第三步 將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則應用于本案的事實中 [Application]
接下來是通過演繹的方法,將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則應用于本案的事實中。具體而言,我們需要將先前案例中的法律事實與本案的事實進行對比分析,如果先前案例的法律事實與本案的事實相似或相近,則其法律規(guī)則可以適用于本案中,這樣也可以得出與先前案例相同的結(jié)論;反之,將得出相反的結(jié)論。這就是判例法的遵循先例原則(stare decisis)。Application的演繹過程如下:
Application的演繹過程(將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則應用于本案的事實中)
Harmer v. Sidway(先前案例) 本案(虛擬案例)
Issue 根據(jù)合同法,侄子在履約中放棄了原本可以享有的法律權(quán)利,叔叔的承諾是否是有效的對價? 按照姐姐的承諾,妹妹放棄了吃肉的權(quán)利,姐姐的承諾是否是有效的對價?
Fact 叔叔與侄子之間;
叔叔承諾,侄子到21歲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將給付其5000美元。 姐姐與妹妹之間;
姐姐承諾,妹妹一個月不吃肉,將給付妹妹300美元。
Reasoning 侄子放棄一定的權(quán)利(習慣、自由),雖然對自己的健康并無壞處,但在法律意義上,他是蒙受了損失的,理由在于他放棄了原本可以享有的法律權(quán)利。 與Harmer v. Sidway一案的事實相似,本案中,妹妹放棄吃肉的權(quán)利,雖然妹妹在健康方面獲益,但也放棄了原本可以享有的法律權(quán)利,也蒙受了損失。
Rule 承諾人(叔叔)以其允諾換取受承諾人(侄子)不做原本可以做的事情,這符合對價的交易磋商性質(zhì)(bargain theory)。 所以,Harmer v. Sidway的法律規(guī)則也適用于本案,即承諾人(姐姐)以其允諾換取守承諾人(妹妹)不做原本可以做的事情,符合對價的交易磋商性質(zhì)(bargain theory)。
Conclusion (for issue)
小結(jié)論 因為侄子在履約中放棄了原本可以享有的法律權(quán)利,所以叔叔的承諾是有效的對價。 因為妹妹放棄了吃肉的權(quán)利,符合對價的交易磋商性質(zhì),所以姐姐的承諾是有效的對價。
Conclusion (for memo)
大結(jié)論 法院判決,叔侄之間的合同有效,叔叔的遺產(chǎn)執(zhí)行人要支付5000美元給侄子。 因為姐姐的承諾是有效的對價,所以我們可以推測,法院對本案可能做出的判決是:姐妹之間的合同有效,姐姐應該支付妹妹之前承諾的300美元。
第四步 對爭議的問題(issue)做出結(jié)論 [Conclusion]
同樣,這里的結(jié)論(conclusion)不同于法律備忘錄最后的結(jié)論(conclusion)部分。為了區(qū)別,我們將這里的結(jié)論叫作“小結(jié)論”,因為它是針對爭議問題(issue)所做出的結(jié)論;將備忘錄最后的結(jié)論叫作“大結(jié)論”,大結(jié)論回應的是question presented中提出的法律問題,它更多是解決客戶的困難和疑惑——客戶在意是的能否讓姐姐給付之前承諾的300美元,而不是對價是否有效等問題。
在本案中,小結(jié)論要回應“姐姐的承諾是否是有效的對價”這一爭議問題,所以結(jié)論是“因為妹妹放棄了吃肉的權(quán)利,符合對價的交易磋商性質(zhì),所以姐姐的承諾是有效的對價”。而大結(jié)論回應的是“姐妹之間是否存在有效的合同”這一問題,所以結(jié)論是“因為姐姐的承諾是有效的對價,所以我們可以推測,法院對本案可能做出的判決是:姐妹之間的合同有效,姐姐應該支付妹妹之前承諾的300美元”,如此解答了客戶的問題。
四、結(jié)語
在LEC考試中,很多人認為自己讀懂了案例,弄清了相應的法律規(guī)則,寫作時也按照memo的六大結(jié)構(gòu)進行組織,但是得分依然不理想。根據(jù)筆者在美國法學院學習經(jīng)歷和LEC考試備考經(jīng)驗,這里為大家總結(jié)幾個legal memo寫作時經(jīng)常忽視且失分較多的問題:
(1)法律分析部分(discussion)沒有按照IRAC等結(jié)構(gòu)進行組織,論證不充分,邏輯不清晰。
(2)混淆question presented中的法律問題和IRAC中的爭議問題(issue)。很多人在memo寫作過程中,只是簡單地重復這兩個問題,并沒有理清它們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需要注意,對于簡答的案例法律問題和爭議問題可以是一致的,但是多數(shù)案例在法律分析過程中,需要層層剝離,既要提出法律問題,也需要為解決法律問題找到爭議焦點。
(3)混淆“大結(jié)論”和“小結(jié)論”。簡而言之,小結(jié)論是針對IRAC中爭議問題(issue)的結(jié)論,而大結(jié)論是針對question presented的結(jié)論。
(4) 不清楚標題中各部分(To、From、Date、Re四部分)的內(nèi)容,搞錯起草者和閱覽者的身份等。題干中通常會出現(xiàn)多個人物的名字(客戶、與案件有關(guān)的人物、資深律師和起草者等)以及律所的名稱,我們要注意標題部分To后面的內(nèi)容是memo閱覽者的名字,而From后面的是memo起草者的名字。
(5)忽視格式問題,例如各段落格式不統(tǒng)一,案件名稱未斜體,引用案例格式有誤,混用中英文標點符號等。LEC考試自2019年11月推行機考答題,在寫作過程中,很多人在打字時會忽略單詞拼寫、符號使用以及格式等問題,所以在備考時大家可以在電腦上多加練習,不僅要注意寫作思路,也需要注意文書寫作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