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美玲 ,敏文睿 ,鐘玉琴 ,張林,朱琳,陳世奇 ,侯勤正 *
(1.西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2.昆明市官渡區(qū)職業(yè)高級中學,云南昆明 650000;3.菏澤市牡丹區(qū)實驗小學,山東菏澤 274000;4.西南林業(yè)大學,云南昆明 650000)
中等職業(yè)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綜合職業(yè) 能力,在生產(chǎn)、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在面對技術技能型課程教學時,傾向于運用一個模塊或一個項目進行技能實踐。但每個教學主題或項目所包含的教學內(nèi)容要比實際教學所面臨的多 ,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對教學內(nèi)容做出規(guī)劃并明確教學重點,同時幫助學習者掌握所學課程的重點。
相比以講授為主的分科式教學或以主題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科項目化學習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1],因此對于學生學習掌握技術技能有較好作用。但目前在教學實踐中依然存在課程目標割裂、課程內(nèi)容龐雜、學習過程淺表、學習結果低階等問題。其主要原因是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學科知識的涉入不深,過于強調學生的模仿而忽略了課程教學目標。針對此問題,嘗試在項目化教學中引入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簡稱 OBE)理念。
成果導 向教育 ,也稱為目標導向教育 、能力導向教育[2]。其以產(chǎn)品輸出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組織和輔助教學,能讓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真正學到知識并獲得階段性 成果,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獲得感,收獲匹配未來就業(yè)的實踐技能。中職學?!痘ɑ苎b飾技術》課程主要運用項目化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對知識理解不夠深入,花卉插制技術的掌握停留于淺表,不能很好地將所學知識進行延伸和擴展。筆者以倒“T”型插花為例,在 OBE 理念和項目化教學的融合模式下,從教學結果 出發(fā) 分析學生基 礎知識 和技能掌握情況 ,改 善目前知識延伸與擴展困難的現(xiàn)狀。
依據(jù) 中職院校教 學的培 養(yǎng)目標,學生應從該 課程中學會插花基礎技能,并能夠 熟練 運用于生活情境中 ,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 容易 忽視學生核 心素養(yǎng) 的培養(yǎng),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競爭 力。在教 學和實訓過程中教 師提 倡運用項 目化教學方 法,在理解 項目化教學時多 數(shù)教 師將其歸于 分模塊教學或運 用主題 進行教學的 方式 ,從而 導致課程教學常常表現(xiàn)出無目標[3-4],進而導致:第一,教 學目標割裂 ,缺乏 系統(tǒng)性 。教 師對 于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tài)度的三維 目標未 能有效整合為一 維目標,導 致同一主題下的課時教學目標隨意零 散,各目標間 相互獨立,未能實現(xiàn)一脈相承、層層遞進、不斷深入。因此,學生對知識深度的理解和能力 與價值觀的形成是 一個 非線性、不連續(xù)的過程。第二,教學內(nèi)容龐雜,缺乏結構性。當前課程內(nèi)容多而雜,從西方式插 花到東方插花再到 傳統(tǒng) 插花和現(xiàn)代插花教學時未能 將這些 知識做有效聯(lián)系 ,導 致知識 的邏輯性、層次性與關聯(lián)性 不能 充分展現(xiàn),因此不利于學 生知 識框架與認知結構的建構。第三,教學過程淺表,缺乏深度。課堂活動形式主要 以教 師示范 、學生 跟隨模仿為主,學生缺乏自主思 考過程,導致 學生自主解 決問 題意識薄弱,且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
產(chǎn)生以 上問題的主要原因 是在 教學過程中 以項目 形式進行,首先,在 項目設計、實施以及評價 過程 缺乏深度,其次,不能 將項目和學科內(nèi)容 有效整合,且不能將龐雜散亂的知識融合為系統(tǒng)全面的知識體系。
OBE 教育理念包含“兩個目標、三個假設和四個原則”[5]。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在教學目的明確、教學計劃制定、實 施及評價等過程 中體現(xiàn) 成果導向教育,著重強調教育要為學習者的未來發(fā)展做準備[6]。確保學生可以圍繞培訓 目標 進行 活動學習,使學生能夠 獲得 實質的學習成果。通過學習結果 的可視 化呈現(xiàn)幫助學生 更好地掌握知識并學會運用。
項目化教學模式可追溯至杜 威(Dewey)的“在做中學”。教師依據(jù)教學目標及重點制定教學項目,重點教會學生如何獨立完成任務,是理論與實踐進行的一體化教學,學生應該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完成任務。將 OBE理念引入到項目化教學中,既能幫助學生強化理解基礎知識及技能,明確需要培養(yǎng)的目標,又能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將知識串聯(lián)為一個便于理解和應用的系統(tǒng)。
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將剪切的植物作為素材,經(jīng)過一定的技術和藝術加工,重新配置成能再現(xiàn)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課程向下分出兩條各具特點的線:東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講求規(guī)則美,而東方式插花講究意境美(表 1)。通過教學項目制定與實施幫助學生在理解課程知識以及技 術技能操作的基礎上不斷嘗試拓展與創(chuàng)新。該文主要以西方式插花中的倒“T”型插花為例,進行教學設計以及應用實施?;贠BE 教學理念以及西方式插花規(guī)則美的特點,將此內(nèi)容分4個課時進行:前2個課時分別運用模型花學習,主要掌握插花的基本步驟以及需注意的關鍵點;第3課時,在掌握基本插制手法后,運用鮮花進行藝術美學及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第4課時用于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延伸與拓展的能力。在基本插制技能、配葉以及配色等問題掌握后,學生開始自主創(chuàng)新設計體現(xiàn)東西 方花 藝特點的花卉作品并展示。
表1 東方式與西方式插花特點比較
依據(jù)教學理念,將教學目標制定如下:掌握西方式倒“T”型插花的方法和步驟;學會西方式倒“T”花型插制;學會常規(guī)花材的處理應用;懂得技術技能的拓展延伸 與創(chuàng)新。
3.2.1建 立知識間的 聯(lián)結 。教 學前先 明確課程對技術及藝術的要求。帶動學生思考西方式插花的特點,將規(guī)則圖形如三角形 、半球 形等 插花類型結合分析 后思考倒“T”型的插制要求及特點。
3.2.2教學步驟安排。第1步,將花泥按“豐”字形劃分為比例相同的6部分并固定于針碟中。第2步,選材及整理。確定主題后,選定花材、葉材、花容器的形狀和色彩。剪除花材多余枝葉,剝除有焦邊的花瓣,花枝下腳斜剪后備用。第3步,確定比例,插制骨架花。確定整個作品的高度、寬度和厚度(圖1中,①花作為基礎花確定整個作品的高度,②③兩朵花確定作品寬度,④花確定厚度)。第4步,補充花材:沿著倒“T”型骨架,上端按每枝花 低一個花 頭并保證 左右 對稱的要求 插入其 他主要花材。底部每 一枝花比前一枝花低一個花頭的弧狀對稱插制。第5步,插制配葉。沿著倒“T”型插入其他填充花材以及配葉。此過程需要結合配色和諧要求進行。第6步,完善造型。待基本插制完成后稍微調整花材,花頭以及配葉、位置、大小、長短、朝向,高低錯落,仰俯呼應,同時用花材遮 蓋花泥,保 證無較大間隙,完善造型后鮮花需加水保鮮。
圖1 西方式倒“T”型插花模式
3.2.3項目作品展示及評價。待插制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享討論并總結(表 2),要求各作品需經(jīng)過學生自評、組內(nèi)成員 評價 、小組互 評以及教師總結 評價 。通過 學生自評及組內(nèi)成 員互評 后的優(yōu)秀作 品再 由各小組分別點評,討論在插花過程中的收獲與成就。最后教師總結該實訓項目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注意事項。
表2 倒“T”型插花課堂評價
組織班級 同學以作品為核心 對此次課堂進行綜合性評價。教師分 別對學 生模型花插制結 果以及鮮花設計插制作品進行總結。
模型花形態(tài)規(guī) 律,莖 干易剪 切,因 此在 模型花插制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相對較少(圖 2)??傮w而言學生能夠理解西方式花藝中倒“T”型插制技術特點及規(guī)范。
圖2 模型花插制結果
鮮花插制操作中 ,學生基 本對 倒“T”型 插花的比例能夠很好地把控,花卉作品的 基本 輪廓也能合理呈現(xiàn) ,同時學生大都展現(xiàn)出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圖 3)。
圖3 鮮花插制結果
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插制一個花卉藝術作品(圖 4)。通過 技術技能的訓練后,學生對 于基 本花型特點以及注意事項能 夠掌握 好,并且插制作品都 具有一定的藝術鑒賞以及拓展創(chuàng)新的特點。
圖4 拓展延伸訓練花藝插制作品
在中等職業(yè)學校園林綠化課堂實踐后,明確在教學時不能將各個項目分離設計,而應結合對學生需達成的目標或能力要求進行教學,這樣能夠幫助師生在深入理解課程的目標后對每個項目都能綜合掌握其要求并 實施。此次課堂教學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后,運用模型花時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插制要點以及基本插制技術 。用鮮花插制時,學生可結合插制技術掌握課程對藝術美學的要求,并且通過拓展延伸花型插制后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串聯(lián)成為系統(tǒng),創(chuàng)造出具創(chuàng)新性的花卉作品。通過教學實踐后表明,引入 OBE 理念對中職學生在學習理解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并嘗試將知識進行擴展延伸與創(chuàng)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實施基于 OBE 理念的項目化教學時應注意教學設計以活動理論以及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因此更注重學生的“學”而超越了傳統(tǒng)教師的“教”。教學目標的制定是教學活動的核心,首先需依據(jù)學生發(fā)展以及項目要求,同時考慮需聯(lián)結的因素綜合制定。教學過程著重考慮學生的技術技能習得,最終項目作品形成后的綜合評價都要反映學生的能力導向要求。通過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在掌握理論基礎的前提下開始技術技能的實踐并學會拓展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