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萍
摘要:班級管理是初中教學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高效的班級管理不但可以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還與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培養(yǎng)價值觀和人格的重要時期。初中班主任需要重視班級管理工作,采用高效的班級管理措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此基礎上本文對初中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的策略進行了探究和分析,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方法與策略
引言
初中學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認知的重要時期,有時無法正確地分辨出信息的好壞。然而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叛逆心理,倘若班主任不能對他們進行有效管理,那么教育教學的有效性也不會得到提升。所以初中班主任要采用合適的方法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并及時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推動學生的不斷發(fā)展。
一、尊重學生的特點
初中階段的學生生長環(huán)境、思維能力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他們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和行為品質也是不同的。有的學生活潑好動樂于助人,有的學生不善交流,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而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差。由此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特點和能力是具有差異的,初中大多數(shù)的學生處于發(fā)育時期,他們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會發(fā)生巨大的改變,所以會出現(xiàn)叛逆和心智不成熟的問題。
因此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尊重學生的特點,理解和平等對待班級每一位學生,加強班級管理工作的力度。初中班主任對學生要有更大的耐心,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要觀察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和發(fā)生的變化,融入到學生當中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促進兩者之間的情感交流。班主任要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學生相處,理解和尊重他們的想法。在必要時幫助他們疏導心理壓力,對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要給予關心和幫助。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要與學生經(jīng)常溝通,了解學生當前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并為他們出謀劃策,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班級中不乏一些頑皮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的與他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并給他們設置適當?shù)膶W習任務,督促他們完成。對于完成好的學生要適當?shù)慕o予獎勵。對于班級中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班主任要鼓勵他們多參與班級活動,大膽回答問題,參加娛樂活動,從而樹立他們學習和生活的自信。
二、采用科學管理模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質
班級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品質,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在教育形式不斷改革和發(fā)展的情況下,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這正是他們形成良好品格和健康人格的關鍵時期。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要管理者,要采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對學生實施科學化的管理,給學生更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提倡和鼓勵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的個性化發(fā)展,使學生在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氛圍中發(fā)展自己的個性。
在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中,教師以制度來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并且硬性地讓學生遵從。然而這種模式實際的效果并不好。因此,班主任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不斷地探究新的教育方式,對學生實施科學化和個性化的班級管理。比如,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理念,讓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并且降低強制性管理模式,結合班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共同研討和制定班級發(fā)展方案。班主任與學生共同設計和制定管理方案,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品質。共同制定的班級管理措施能夠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自我管理中。學生會主動地遵守班級規(guī)定,從而有利于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措施。
三、完善班級管理制度
初中班主任要想有效地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就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這樣能夠有效地保障班級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然而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需要分析和了解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心理特點,[1]防止學生對班級制度的不認可出現(xiàn)逆反心理。并且需要將教學和班級管理相結合,據(jù)此制定方案,促進班級教學管理質量的共同提升。高質量的班級管理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讓他們帶著積極的情緒參與教學活動。
班主任不但要優(yōu)化管理制度,還需要完善監(jiān)督機制。在具體的班級管理中要提升學生的主導地位,弱化班主任的主導作用,選出適合的班級干部樹立帶頭作用。班干部要發(fā)揮出帶頭作用監(jiān)督和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實際制定班級管理制度的過程中要求每一位學生參與進來,共同討論班級管理方案。班主任可以每周開展一次班會總結活動,并且鼓勵學生對本周的實際班級管理情況進行評價,為今后班級管理的發(fā)展奠定更好的基礎。
四、樹立榜樣促進品質提升
良好的班級管理并不是單純的依靠生硬的監(jiān)督和管理模式,而是需要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促成良好的循環(huán)形式。學生通過自我管理的方式,可以明確自己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要保持怎樣的心態(tài)。要想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就需要學生認識到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2]
班主任要發(fā)揮榜樣的作用,讓學生從榜樣的身上找到努力和發(fā)展的方向。通過榜樣的影響,使學生提高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良好的班級風氣需要在班主任的帶動下形成,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要領導者要發(fā)揮出榜樣的作用。在日常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分辨出哪些事情是對的,哪些行為是不對的,然而卻難以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落實到實際的行動上。比如,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班級衛(wèi)生和班級榮譽與自己沒有關系。對于這些問題班主任就可以利用勞動模范來樹立學生良好的行為品質。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能力上不足,但是非常踴躍和認真地對待班級的集體活動,每次班級大掃除時都會認認真真地對待。班主任以此作為榜樣來激勵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提升他們的班級任務感。在班級中重點表揚這名同學認真對待班級集體活動的行為,并讓其他學生學習其身上的優(yōu)點,并激勵他們?yōu)榘嗉壍臉s譽做出自己的努力。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班主任構建高效的班級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營造出適合學生學習的班級環(huán)境,能夠保證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核心人物,需要引入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班級的管理質量,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樹林.談初中班主任如何有效進行班級管理[J].教育界,2021(29):2-3.
[2]黎永峰.初中班主任如何進行有效的班級管理[J].新課程,2020(4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