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麗偉
有人說中國農村是“3億人離家的世界”,有些人從山里離家,就不再回來;而有這樣一位姑娘,她從城里回來,卻再沒有離開。她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
是什么,讓一個北京師范大學畢業(yè)的碩士研究生,放棄北京優(yōu)渥的工作條件選擇回到貧困落后的家鄉(xiāng)搞建設?是什么,讓一個膽小的女孩子,鼓起勇氣選擇了駐村扶貧這條不輕松的道路?又是什么,讓一位女兒割舍生病的父親,在暴雨傾盆的夜里,毅然選擇了向受災的村子逆行?
我曾走過黃文秀所走過的扶貧路,還專門找來了所有關于她的紀錄片和文字材料,在回顧她人生點滴的時候,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明白了她的選擇,也更加堅定了一個愿望:我要跟更多的青年朋友們講講這位“大山的女兒”。
1989年4月,黃文秀出生在百色市田陽縣一個農民家庭,他們一家之前住在貧瘠的大山深處,因為黨和政府的幫助,搬出了大山。學生時代,黃文秀一直靠著扶貧資助得以繼續(xù)學業(yè),樸實的父親黃忠杰從小教育她,要記得這份恩情。從那時起,黃文秀的心底就埋下了溫暖的種子。
2013年,黃文秀大學畢業(yè)后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哲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在北京,同樸素、充滿泥土味道的家鄉(xiāng)相比,這里有她從未見識過的精彩和絢爛,她也思考著自己的未來。2016年碩士畢業(yè)后,她的導師跟她說:“以你的能力,留在北京沒問題?!?可黃文秀有自己的想法,她說:“我是從廣西的貧困山區(qū)出來的,我想回去建設家鄉(xiāng),把希望帶給更多的父老鄉(xiāng)親?!本瓦@樣,黃文秀回到生她養(yǎng)她的家鄉(xiāng),成為革命老區(qū)百色市委宣傳部的一名普通干部。
2018年3月,在脫貧攻堅最吃勁的時候,黃文秀剛剛結束那滿鎮(zhèn)黨委副書記掛職,卻作出了一個讓每一個人都感到意外的選擇:主動請纓到邊遠的自治區(qū)級深度貧困村——百色市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當許多農村大學生選擇從大山中走出來、到大城市生活時,黃文秀卻成了一個“逆行者”,選擇為鄉(xiāng)村脫貧做點事兒。她說:“很多人從農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來了,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我就是要回來的人。”
“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黃文秀把所有“家當”都搬到了村里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一張床、一張破舊的書桌便是房間的全部。剛開始,在村民眼里,黃文秀不過是一個走走過場、在基層鍍金后就會遠走高飛的干部。“你老是問這問那,有什么用?”“你一個女孩子,跟你說了能解決問題嗎?”她記不清自己初來這里吃了多少老鄉(xiāng)們的閉門羹,但她臉上卻始終帶著笑容。她脫下高跟鞋,換下連衣裙,主動到村民家里幫忙掃院子、干農活,一邊忙活一邊跟大家商量該怎么脫貧。不僅如此,她還學會了當地農民講的桂柳話,端起了滿是茶漬的舊瓷碗,跟鄉(xiāng)親們喝著略顯渾濁的玉米酒。花了2個月時間,她一步一個腳印地遍訪了全村195戶貧困戶,在日記本里繪制了百坭村的“民情地圖”。她用實際行動向鄉(xiāng)親們證明:我文秀不是來作秀的。
為了幫助村民甩掉窮帽子,黃文秀帶領村干部和群眾,深入研究、挖掘百坭村的資源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杉木、八角、沙糖桔等特色種植產業(yè),開發(fā)電商平臺,千方百計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在黃文秀擔任百坭村第一書記的1年零82天里,村里的路通了,燈亮了,產業(yè)旺了,88戶418人順利脫貧,貧困發(fā)生率從22.88%降至2.71%,村子還獲得了2018年百色市“鄉(xiāng)風文明”紅旗村榮譽稱號。黃文秀也不再是大家口中走過場的駐村干部,而是一個真正把鄉(xiāng)親們當親人、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的自己人。
在黃文秀駐村滿一年的那天,她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她發(fā)了一條朋友圈說:“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周年愉快?!眱扇f五千公里,對于黃文秀來說,有著別樣的理解,這飽含著她對父老鄉(xiāng)親和農村工作深深的愛。
2019年6月16日,黃文秀利用周末回家看望剛做完手術的父親,天氣突變,因為惦記著村里的防汛工作和群眾安危,她決定連夜趕回百坭村。病床上的父親非常擔心:“天氣預報說晚上有暴雨,現在開車回村里不安全,明早再回吧?”“正因為有暴雨更得趕回去,怕村里受災,我得趕緊走了?!泵鎸Ω赣H的挽留,黃文秀叮囑了一句“按時吃藥”,便匆匆啟程。誰也沒想到,這竟成了黃文秀留給父親的最后一句話?;爻搪飞?,她在電話里一遍遍叮囑村干部關注重點村屯,組織群眾做好防汛救災工作。她關切的話語還未落,自己就被突如其來的山洪吞噬了——年僅30歲,這位風華正茂的“百坭村第一書記”將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
2019年,百坭村真的脫貧了,但黃文秀卻看不見了。在整理文秀遺物時,人們發(fā)現了一條連吊牌都沒來得及摘的魚尾裙,這是她跟朋友說過,等整村脫貧了就要穿上的魚尾裙。30歲,正是如花似玉的美好年華,沒有來得及回報父母含辛茹苦的養(yǎng)育之恩,沒有來得及談一場像樣的戀愛,也沒有來得及穿上自己喜歡的魚尾裙,就這樣永遠離開了我們!在黃文秀生前辦公居住的村部樓里,自己曾掏錢預訂的兩壇未開封的脫貧慶功酒一直靜置在墻角,散發(fā)著醇香。
讀著黃文秀的故事,我感觸特別深,黃文秀的精神,值得我們致敬。為群眾辦實事,就是為黨和國家干大事。文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19.5萬駐村第一書記的杰出代表,她走了,我不能為她做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她的故事講好,講給更多的人聽。希望聽到她的故事的人,能夠汲取到她身上的優(yōu)良品質和精神,在人生路上作出有價值的選擇,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與時代同向同行,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多作貢獻。
而今,鄉(xiāng)村振興的大業(yè)承載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需要艱苦卓絕的奮斗。年輕人的態(tài)度就是鄉(xiāng)村振興的未來,我們需要黃文秀式好青年的榜樣引領,也呼喊更多像她一樣的有志青年,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接續(xù)奮斗,做鄉(xiāng)村振興路上的可堪“大”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