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英 邵 芬 石菊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安徽省立醫(yī)院>皮膚科,安徽 合肥 230001)
大皰性皮膚病的發(fā)生,主要與機體自身免疫反應有關,患者的皮膚或黏膜出現(xiàn)水皰、糜爛,形成皮膚損害,皮損部位存在感染的風險[1]。大皰性皮膚病難以根治,長期、持續(xù)藥物治療,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容易復發(fā)。為了長效、穩(wěn)定的控制疾病,預防病情復發(fā)。在維持用藥的基礎上,關注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給予其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讓患者舒適、安全的接受診療[2]。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間收治的67例大皰性皮膚病患者,分為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2例。觀察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12~88歲,平均(68.67±4.53)歲。對照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17~88歲,平均(68.54±4.61)歲。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維持用藥期間,在用藥選擇、用藥方式和用藥劑量等方面進行指導。讓患者在空氣清新、溫度適宜、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中休息,加強衛(wèi)生管理,保持口腔、皮膚清潔,注意皮損部位的防護,避免受到壓迫、刺激和污染。
1.2.2 觀察組給予舒適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密切關心患者的感受,贏得患者的信任,建立和諧、融洽的護患關系。在護理人員的開導下,患者可開心扉,訴說其內(nèi)心感受,便于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護理人員要認真傾聽患者主訴,仔細觀察患者的肢體動作、表情、神色,準確判斷其情緒狀態(tài),進而采取正確的心理疏導方式。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其煩惱,幫助其宣泄情緒,通過眼神交流、觸摸等方式,給予其鼓勵和安慰。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減少其擔心和顧慮。圍繞著大皰性皮膚病相關知識,詳細進行講解,為患者答疑解惑,使其自覺配合護理工作,加強自我管理。(2)生活管理?;颊咭轮鴮捤?,衣物、床單、被褥的材質柔軟、光滑,避免皮損部位受到摩擦和刺激。保持患者的手部清潔,修剪指甲,叮囑其禁止用手直接接觸皮損部位?;颊弋a(chǎn)生瘙癢癥狀時,通過轉移注意力,緩解其不適感,聽音樂、閱讀、聊天均可作為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由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監(jiān)督和提醒,鍛煉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根據(jù)其對于自身疾病的認知,可正確使用藥物,注意皮損部位的防護。同時,了解飲食宜忌。在飲食中,建議患者食用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利于促進皮損修復。尊重患者的個人喜好,確保飲食符合其口味,既可充足補充營養(yǎng)和能量,又可改善患者的心情。
1.3 觀察指標(1)滿意度。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0~100分),調查了解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十分滿意:>85分;滿意:60~85;不滿意:<60分)。(2)焦慮情緒。SAS評分越高,焦慮情緒越嚴重。(3)生活質量。SF-36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以SPSS19.0軟件處理和分析,應用(x±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shù),由t值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滿意度 護理后,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護理滿意度對比[n(%)]
2.2 焦慮情緒和生活質量 護理后,觀察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更低(P<0.05),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分更高(P<0.05)。見表2
表2 焦慮情緒和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分,(x±s)]
2.3 癥狀改善情況 護理后,觀察組皮損愈合時間和癥狀完全消失時間,比對照組更短(P<0.05)。見表3
表3 癥狀改善情況(x±s)
由于大皰性皮膚病遷延難愈,患者長期受到自身疾病的困擾,令其身心不適,導致其生活質量的下降。為了減少大皰性皮膚病對于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減輕患者的身心痛苦,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可加快皮損的修復和臨床癥狀的消退[3]。此外加強皮膚護理,也可消除妨礙皮損部位愈合的各類風險因素。構建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有助于患者放松身心。增進護患溝通,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針對性的實施心理疏導,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消除其焦慮、緊張、煩躁的負面心理[4]。同時在生活管理方面進行指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掌握用藥、皮膚護理的方法與技巧,認真聽取護理人員的指導和建議,做到合理膳食、規(guī)律作息,對于加快其皮損修復有著積極的影響[5]。
綜上,舒適護理干預的有效開展,對于大皰性皮膚病患者的治療恢復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