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角 黃友昊 李嘉怡 薛?
關鍵詞:漢字;符號;服裝設計;中國元素;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3-
漢字有著悠久的演變歷史,傳承著華夏文明。漢字符號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深受設計師和消費者的喜愛。目前,漢字符號在許多設計領域得到了大范圍應用,但在服裝領域的應用相對較少。文章通過分析漢字符號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討論可行的當代服裝設計方案。
1 漢字符號的裝飾應用
1.1 單獨漢字符號的應用
單獨漢字符號,顧名思義,即:以純粹漢字符號為主要表現(xiàn)方式,直接使用或輔以字體的解構再設計、筆畫的穿插組合、多字組合等手段形成裝飾符號,是現(xiàn)代漢字作為裝飾的常用方式。在單獨漢字符號的基礎上也經(jīng)常以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的方式進行重復。當下連續(xù)漢字符號主要采用同一方向的排列組合,具有明顯規(guī)律性。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漢字具有可讀性,在多字組合設計時應符合漢字閱讀習慣,既有裝飾趣味性,也能傳達突出主題。無論單獨漢字符號的整體結構簡單與否,其整個結構都需是緊湊的,并且應包含完整的表意內容。在現(xiàn)代服裝作品中,其選取的漢字大多根據(jù)服裝風格來確定,且能夠直觀地表達設計者的理念。一般運用于服裝胸前、背后的中心部位,有時也在胸前左上方、右上方的部位進行裝飾。在服裝醒目突出的位置上運用能更明確地呈現(xiàn)單獨漢字符號的裝飾特點,如2018年中國李寧首次在紐約時裝周亮相,再現(xiàn)中國運動復古潮流。“中國李寧”這種具有強烈視覺感,能喚起民族自豪感的應用漢字符號的服裝深深烙在了大眾心中。
1.2 綜合漢字符號的應用
中國藝術史上素來有書畫同源這一基本理論,表明了書法與繪畫密切關系。隨著社會不斷進步,文化不斷發(fā)展,不難發(fā)現(xiàn)在商周時期流傳下來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保存大量的圖畫文字,后來逐漸由圖案化符號演變成線條式文字。漢字符號涉及的元素十分廣泛,可以是漢字與動物的重組設計,也可以是漢字與植物等形態(tài)的組合。在古代社會中,傳統(tǒng)服飾中的漢字符號大多表達著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如尼雅遺址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在云紋和異獸紋樣間依次織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吉祥文字。不僅體現(xiàn)著當時織錦工藝的技藝高超也表達了人們的美好愿景。華裔設計師創(chuàng)立的品牌Ground-Zero發(fā)布的2016春夏系列中蘊含著許多中國元素,其品牌名稱中的“Ground”設計成一只盤曲的青龍,“Zero”設計成青龍吐出的火焰狀,充分體現(xiàn)著其獨特的品牌風格。同時,這期設計單品中應用了“溫柔”“可愛”“美麗”等字樣,值得一提的是設計師將仙鶴、花朵、海浪、蝴蝶、祥云等圖案與漢字筆畫結合,使普通的漢字字體變得豐富立體,增添了典雅的韻味和形式的美感。
2 漢字符號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方法
2.1 字體設計
字體是文字的外衣,字體的藝術性是其外在形式與豐富內涵的結合體現(xiàn),無論是傳統(tǒng)漢字字體還是書法字體都有其自身的風格特點,設計字體的運用、表達、意象和漢字字體的風格特征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字體的文化內涵才能更準確地運用于設計作品中。設計的市場需求決定了漢字字體無法脫離實際應用。漢字符號運用于服飾設計時,以服裝設計主題及相關文字內容為靈感,以文本內容為前提的組合字體設計應考慮字形、間架結構和筆形等文字本身所具備的元素特征,拓展?jié)h字字體的魅力。當下國潮風正熱,許多設計師對漢字字體運用十分熱衷,但漢字符號的直接照搬,并不能為服飾增添美感。再者,與服飾主題調性不符的字體設計也不能充分體現(xiàn)設計理念。在多元化的背景下,漢字字體是獨具特點的設計元素之一。原創(chuàng)設計師品牌UEOO于21A/W發(fā)布的新中式道德經(jīng)印花西裝廓形外套,以《道德經(jīng)》文字的書法印花體現(xiàn)品牌設計理念,將東方美學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漢字字體與服飾設計相結合,一方面品牌以圖案拓展的方式將主題理念傳達給大眾,另一方面為我國服飾發(fā)展創(chuàng)新力的日益增強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2 解構重組再設計
解構重組即把漢字的結構打散、拆解,再重新建構。解構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早已被設計師們運用在多種方面。打散結構是基礎,其更重要的是重組并賦予其新的意義。漢字幾千年來持續(xù)發(fā)展,豐富的筆畫變化和結構變化,使其具備圖形符號的裝飾性特點,漢字筆畫的復雜多樣性使解構重組的應用有一定的局限,圖形創(chuàng)意、筆畫加減、字體結構的改變等方式都可以為漢字設計增添不少趣味,但若一味追求符號化,過分圖形化,忽略了漢字的傳意性,也無法使?jié)h字符號化得到最大程度的設計認同。在2019S/S紐約時裝周上,大鯤·LIUYONG以“東方力量”為主題,將“大鯤”兩個漢字進行解構再設計,輔以數(shù)碼印花工藝完美呈現(xiàn)。以中華元素構建時尚,凸顯品牌的趣味個性。
3 總結
漢字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與積淀,有著獨特的外在形式和內在意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審美觀念也在不斷提高。漢字圖形化與服裝設計相結合的手法多種多樣,無論是解構重組再設計,還是采用刺繡、印花等工藝,都是為了增添服飾的趣味性,更清晰地表達服裝品牌的設計理念,使?jié)h字符號的應用更符合當下消費者的審美追求。漢字符號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是構建文化自信的方式之一,也是服裝進軍國際市場最有代表性的方式之一。因此,在繼承和傳揚中華文化的同時,更要結合當下的創(chuàng)新性技術,使?jié)h字符號能在服裝設計領域發(fā)揮獨特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汪尚麟,李曉丹.中國的文字符號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傳承與發(fā)揚[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04):140.
[2]楊艷紅.漢字圖形化的創(chuàng)造性顯現(xiàn)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1.
[3]萬蓬勃,胡雲(yún)博.傳統(tǒng)秦繡在時女包中的應用[J].皮革科學與工程,2020,30(01):79-83.
作者簡介:
郭一角.男.2000.10.05.大連工業(yè)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
黃友昊.男.1999.09.29.大連工業(yè)大學(攝影)
李嘉怡.女.2000.01.04.大連工業(yè)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
薛?.男.2000.05.22.大連工業(yè)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