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愛凌奪冠,瞬間霸屏熱搜。這不僅是谷愛凌獲得的首個冬奧會獎牌,也是中國運動員首次參加冬奧會大跳臺的比賽。
很快,有媒體曝出,這位18歲少女不僅在國際大賽中連番奪冠,還以近乎滿分的成績考入斯坦福大學。幾段在學校時的演講,以及接受媒體采訪的視頻,更是讓網友們看到了“天才少女”的自信陽光、開朗大方。
有人說,谷愛凌的成功和普通人沒什么關系,因為家庭背景、成長環(huán)境無法復制。也有人說,出色孩子背后一定站著用心、努力、有眼界的家長,硬件比不了,家庭教育理念總有值得借鑒之處。
這些年,原生家庭之于一個人心理健康影響程度的討論不絕于耳。正如一句話所言:“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p>
反觀國內青少年當下的成長環(huán)境,家長之間攀比、焦慮的情緒普遍存在,投射在孩子身上就變成了“雞娃”。教育本應是先“悟道”,后“謀術”,但現實卻是各種“學霸養(yǎng)成記”直接被家長們輪番抄襲,套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因材施教全然拋之腦后,結果常常是家長喊累,孩子叫苦。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達24.6%。
有調查稱,最讓孩子煩惱的事情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學業(yè)壓力,其次是同伴關系和親子關系。
很多時候,孩子的不良情緒常常被家長認為是“矯情”“戲多”,因而被忽視。直到出現長期失眠、自殘,甚至自殺等極端行為時,家長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往往走到這一步時,想要孩子再回到健康的狀態(tài),就不是簡單吃藥、休息能解決的問題。
日前,教育部就全國政協(xié)《關于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抑郁癥防治措施的提案》答復稱,已明確把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檢查。早識別、早干預, 防患于未然。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化解青少年心理危機的“良方”,但抑郁癥呈現低齡化、擴大化的趨勢也不能簡單歸結于家庭教育這一個因素。學校、社會對個體的評價標準太單一,國家在人才培養(yǎng)、就業(yè)體系建設等方面不健全等亦是青少年及家長焦慮的根源。
繼去年7月“雙減”政策公布后,今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進法》也正式實施,對中國教育而言,這無疑是一大進步。成才的基礎是心理健康。從關注到自省再到改變不是一蹴而就,但一個好的開始意義非凡。給孩子釋放更多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去追逐心中所愛,在熱愛中享受人生,如此,心病何愁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