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輝,鄧紫璇,黎頌超,張續(xù)勐,李婉雁,沈 栩,黃運茂,江丹莉*
(1.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 動物科技學院,廣東廣州 510225;2.廣東省水禽健康養(yǎng)殖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 510225)
我國是蛋鴨養(yǎng)殖和消費大國,南方地區(qū)蛋鴨養(yǎng)殖多以傳統(tǒng)的水域放牧(半放牧)或大棚地面飼養(yǎng)為主要模式,養(yǎng)殖密度和群體規(guī)模至今仍無標準,為追求更高的生產效益,農戶不斷擴大飼養(yǎng)密度,然而過度增加飼養(yǎng)密度不僅會影響家禽的生產性能,還會引起應激反應并降低動物福利,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研究表明,飼養(yǎng)密度和群體過大會導致禽舍內擁擠,加劇家禽的環(huán)境競爭壓力,引起互相擠壓、采食不均,造成機體應激反應,使家禽不安和恐懼,導致死亡率上升。張璐爽等對北京鴨籠養(yǎng)密度的研究發(fā)現,高飼養(yǎng)密度會加強北京鴨免疫系統(tǒng)的代償反應,并使脾臟萎縮,而中飼養(yǎng)密度使北京鴨體內的氧化應激水平增加。賀衛(wèi)華等研究發(fā)現,高密度養(yǎng)殖不僅降低黃羽肉雞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還造成肌酸激酶(CK)活性、皮質酮、熱休克蛋白70等應激指標上升,對肉雞的生長和免疫造成不利影響。
長期以來,對飼養(yǎng)密度的探究多以肉雞和肉鴨為模型,極少聚焦于蛋鴨飼養(yǎng)密度的研究,尤其是對育成期和初產期蛋鴨的飼養(yǎng)密度探究更是鮮有報道。因此,本試驗通過研究不同飼養(yǎng)密度對育成期蛋鴨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標及應激反應的影響,以期獲得適宜的飼養(yǎng)密度范圍,為蛋鴨的科學飼養(yǎng)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1.1 試驗設計 本試驗所用育成期山麻鴨蛋鴨,由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鐘村養(yǎng)殖基地提供。選取180只飼養(yǎng)水平和體重一致的健康7周齡山麻鴨蛋鴨,隨機分為低密度(n=30)、中密度(n=60)和高密度(n=90)3組,于3個飼養(yǎng)條件相同的半開放式鴨棚中進行“水陸-平養(yǎng)”。鴨舍內分布如下,鴨棚:運動場:水池=6 m:6 m:3 m,即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3個試驗組的舍內密度分別為5、10、15 只/m。每日08:00—18:00為鴨群在運動場和水池自由活動時間。試驗期間蛋鴨嚴格按照生產日糧飼喂,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嚴格控制每組的料槽和飲水器個數,保證所有鴨的料位和飲水面積相同,限食不限水,其他條件均按照常規(guī)飼養(yǎng)規(guī)程執(zhí)行。試驗預試期1周,正試期11周。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干基礎)
1.2 器官指數測定 于蛋鴨11周齡和19周齡時對所有蛋鴨進行稱重,每組隨機挑選6只鴨翅下采血后剖殺并采集肝臟和脾臟,稱重后計算器官指數,器官指數=器官重(g)/體重(g)×100%。
1.3 血清指標測定 于蛋鴨11周齡和19周齡時,每組挑選6只鴨進行翅下采血,并于室溫下靜置2 h后3 000 r/min 離心5 min,取血清于-20℃凍存?zhèn)溆?,總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總抗氧化能力(T-AOC)試劑盒均購自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和皮質酮(COR)激素水平利用Elisa方法測定,試劑盒均購自武漢華美(Cusabio)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球蛋白濃度=總蛋白濃度-白蛋白濃度。
1.4 RT-PCR分析 于蛋鴨11周齡和19周齡時,每組挑選6只鴨采集下丘腦和垂體。用Trizol 法提取下丘腦和垂體總RNA,使用Toyobo東洋紡反轉錄試劑盒進行反轉錄,合成的cDNA置于-20℃保存?zhèn)溆?。參照GenBank中鴨或近緣物種相關基因的mRNA序列,使用NCBI的Primer Blast網站設計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基因(),糖皮質激素受體基因()、促腎上腺皮質素釋放激素受體2基因()、阿片促黑素皮質素原基因()和內參的熒光定量引物(表2),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以反轉錄獲得的cDNA為模板,按照SYBR Green PCR Master Mix熒光定量試劑使用說明書配制20 μL 反應體系,進行實時熒光定量檢測。PCR反應 體 系20 μL:2×SYBR Green PCR Master Mix 10 μL,上 下 游 引 物 各0.5 μL(10 μmol/μL),ddHO 8 μL,cDNA 1μL。PCR反應條件:95℃ 1 min,95℃ 10 s,58℃ 30 s,40個循環(huán),每個樣品設3次重復。
表2 引物序列
1.5 統(tǒng)計分析 熒光定量PCR擴增數據采用2法進行處理。試驗數據均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差異顯著性采用LSD多重比較法進行檢驗,結果用平均數±標準誤表示,<0.05表示差異顯著,>0.05表示差異不顯著。
2.1 飼養(yǎng)密度對蛋鴨體重和免疫器官指數的影響 表3結果顯示,11周齡和19周齡時低密度組蛋鴨體重均高于中密度組和高密度組(<0.05);11周齡時,3組間脾臟和肝臟指數均無顯著性差異;隨著飼養(yǎng)時間的增長,19周齡時脾臟指數和肝臟指數均為高密度組>中密度組>低密度組(<0.05)。
表3 飼養(yǎng)密度對體重和器官指數的影響
2.2 飼養(yǎng)密度對蛋鴨體液免疫指標的影響 表4結果顯示,11周齡時,高密度組的白蛋白濃度低于低密度組和中密度組(<0.05),總蛋白、球蛋白和IgA濃度沒有差異;19周齡時,中、高密度組的白蛋白濃度低于低密度組(<0.05),而球蛋白和IgA濃度高于低密度組(<0.05),中密度與高密度組間差異不顯著。
表4 飼養(yǎng)密度對體液免疫指標的影響 g/L
2.3 飼養(yǎng)密度對蛋鴨抗氧化指標的影響 表5結果顯示,11周齡時,中密度和高密度組血液SOD濃度低于低密度組(<0.05),3組間T-AOC濃度差異不顯著;19周齡時,中密度組的SOD低于低、高密度組(<0.05),中、高密度組的T-AOC濃度低于低密度組(<0.05)。
表5 飼養(yǎng)密度對抗氧化指標的影響
2.4 飼養(yǎng)密度對蛋鴨應激基因表達水平的影響 圖1結果顯示,11周齡時,不同飼養(yǎng)密度對蛋鴨的基因的相對表達水平影響不顯著,但飼養(yǎng)至19周齡時,高密度組的相對表達量高于低、中密度組(<0.05),基因的相對表達量高于低密度組(<0.05)。
圖1 飼養(yǎng)密度對蛋鴨應激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2.5 飼養(yǎng)密度對蛋鴨激素水平的影響 圖2結果顯示,11周齡和19周齡蛋鴨的ATCH水平差異均不顯著,但19周齡高密度組的ATCH 水平較低密度組和中密度均有所有上升;11周齡蛋鴨組間的COR水平差異不顯著,19周齡中、高密度組的COR水平高于低密度組(<0.05)。
圖2 飼養(yǎng)密度對蛋鴨應激激素水平的影響
3.1 飼養(yǎng)密度對體重及免疫器官指數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表明,試驗期間,隨著飼養(yǎng)密度增加,蛋鴨體重呈下降趨勢,免疫器官指數也受到相應的影響。免疫器官指數是反映機體免疫器官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指標,可用來評定家禽的免疫水平。肝臟具備抗氧化、解毒及抗凝血等功能,由肝臟合成的血清總蛋白在代謝旺盛時可促進動物機體生長和發(fā)育,而脾臟與免疫息息相關,幾乎參與機體內所有的免疫應答。本試驗發(fā)現,隨著飼養(yǎng)密度增加,鴨肝臟指數呈遞增趨勢,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高密度飼養(yǎng)方式導致動物長期受應激,在ACTH的持續(xù)刺激下,肝臟脂肪酸的合成增加,加強了肝臟脂肪沉積,從而導致肝臟肥大,最終表現出肝臟指數顯著增加。本研究中,中、高密度組的脾臟指數在11周齡時均略低于低密度組,而19周齡時隨著密度的增加,脾臟指數呈顯著上升趨勢,其原因可能是隨著飼養(yǎng)密度升高,蛋鴨在高飼養(yǎng)密度情況下應激增大,免疫機能減弱,免疫性能受到影響,早期呈現出脾臟指數下降,但后期由于應激加劇,導致肝臟損傷,最終使脾臟代償性增大,免疫功能受損。
3.2 飼養(yǎng)密度對體液免疫指標的影響 本試驗中,隨著飼養(yǎng)密度增加,血清白蛋白濃度下降,而球蛋白和IgA濃度上升。血清白蛋白濃度下降可能是由于較高的飼養(yǎng)密度導致肝功能受損,肝細胞產生白蛋白的能力下降。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細胞外生成,與機體免疫力相關,其中Ig A是抗炎性反應中重要的免疫球蛋白,球蛋白和IgA含量的增加表明了機體免疫系統(tǒng)受到損傷,這意味著高飼養(yǎng)密度會影響機體的免疫應答和免疫功能。
3.3 飼養(yǎng)密度對抗氧化指標的影響 SOD可有效清除體內過多的超氧陰離子(O),具有保護內皮細胞的功能,是機體清除自由基的第一道防線,而T-AOC可反映機體非酶促抗氧化能力的大小,是抗氧化系統(tǒng)功能狀況的綜合指標。在整個試驗期內,隨著飼養(yǎng)密度的增大,蛋鴨血清中SOD水平均顯著降低,而T-AOC水平也于19周齡時出現顯著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增大飼養(yǎng)密度會引起群體秩序混亂,刺激群體間的爭斗,導致動物體內產生過多的自由基,使機體抗氧化系統(tǒng)受到損傷。
3.4 飼養(yǎng)密度對應激反應的影響 動物受到內外環(huán)境刺激時,會引起下丘腦室旁核神經元分泌和釋放CRH,CRH與靶細胞上的受體結合后,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增加基因的表達,促進ACTH的分泌和釋放,進而引起血液循環(huán)中的糖皮質激素水平變化。COR是主要的糖皮質激素,垂體分泌的ACTH通過血液作用于靶細胞可促進COR的分泌。當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機體會合成并分泌大量COR,以增加機體抵抗應激的能力。本研究發(fā)現,隨著飼養(yǎng)密度增大,和相對表達量增加,血清中的ACTH和COR水平升高,且在19周齡時表現得更為明顯。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一致,即加大群體數量和高飼養(yǎng)密度會導致家禽的應激,糖皮質激素水平升高。
免疫功能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是相互交叉互相作用的,這些系統(tǒng)可以產生雙向信號,將信號傳遞給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下丘腦系統(tǒng),急性應激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并不明顯,但是長期的慢性應激將損害機體的免疫功能進而影響著機體的生長。因此,生產上應重視高飼養(yǎng)密度所引起的長期的綜合性的應激反應。增加飼養(yǎng)密度會引起機體應激反應,從而可能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進而影響整個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
本試驗結果顯示,在水陸-平養(yǎng)飼養(yǎng)模式下,增大飼養(yǎng)密度會抑制蛋鴨的生長性能,影響機體免疫和氧化指標,高飼養(yǎng)密度所帶來的應激會導致的體組織分解代謝及氧化損傷,同時影響免疫應答和免疫功能。綜合育成期及初產期蛋鴨血清免疫指標、抗氧化指標及應激相關激素、相關基因表達的結果,建議水陸-平養(yǎng)飼養(yǎng)模式下,蛋鴨由育成期轉為初產期分群時,舍內飼養(yǎng)密度應控制在5~10只/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