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娜(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南定小學 255000)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為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讓學生明白勞動的重要意義,教師要不斷挖掘語文教材中和勞動息息相關的文本內(nèi)容,尋找勞動和教學交叉重合點,將勞動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勞動活動中,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币虼耍處熞Y合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設特定的勞動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勞動氛圍之中,感受勞動的意義和價值。這樣不僅可以活躍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勞動價值觀念的認知和領悟。
以《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節(jié)課教學為例。課前,教師可以制作PPT課件并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觀看,創(chuàng)設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勞動人民頑強吃苦的精神品質(zhì),了解勞動的價值。在教學中,學生看到以下畫面:在風沙飛揚的戈壁上,老百姓肩挑水桶行走在漫長的道路上,雖然水已經(jīng)被風沙打沒,但為了節(jié)約水資源老百姓們依然挑回家中飲用。為了解決當?shù)乩习傩粘运щy的問題,當?shù)卣e極考察并制定相關策略,立志要為老百姓打水井。畫面一轉,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勞動人民在工地上辛勤勞作的場面。在勞動人民的艱辛付出下,一口口深井出現(xiàn)了,解決了當?shù)匕傩粘运щy的問題。看到這些畫面,學生的內(nèi)心被深深觸動了,“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話深深烙印在學生心中。學生在心中悄悄地告訴自己,以后要好好學習,成為祖國棟梁之材,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繼承并弘揚勞動人民的精神,為百姓造福。
在閱讀教材文本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其中情感點,品鑒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感受勞動偉大之處。勞動的偉大之處在于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因為勞動的存在,社會才得以進步和發(fā)展。所以勞動是光榮的,是值得歌頌的。
以《趙州橋》閱讀教學為例。教師一方面要介紹趙州橋建筑的歷史,同時也要重點講述建設趙州橋背后勞動人民付出的辛勤汗水。比如,用于建造趙州橋的石頭需要勞動人民用肩挑,趙州橋上精美的雕刻圖案也是勞動人民日復一日雕琢而成。正是勞動人民的付出,趙州橋才得以現(xiàn)世。通過對趙州橋背后故事的了解,學生在贊嘆其建筑工藝外,更多的是對勞動人民的欽佩和崇敬。日后,學生在看到城市中的高樓大廈時,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勞動人民在烈日寒霜的環(huán)境下辛勤勞動的場景,會更加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知識學習必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勞動的價值和意義,進而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養(yǎng)成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勞動的良好習慣。
在生活中關于勞動的話題比比皆是。教師可以引入這些有趣的勞動話題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勞動知識,感受勞動給人們帶來的歡樂和幸福??谡Z交際實用性強,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細心觀察的習慣,關注生活中的勞動現(xiàn)象,這樣才能體會到勞動本身的趣味性。例如,在翻轉課堂中,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讓學生走上講臺,成為課堂的講演者,暢所欲言、自由表達,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此外,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自擬情境,如圍繞話題“大掃除”自由創(chuàng)設情境,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一起完成角色扮演的活動;其他小組成員根據(jù)表演組成員的表現(xiàn)點評,最終評選出表演最佳的小組,并給予獎勵。通過這樣一個口語交際活動,可以活躍課堂氛圍,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也能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勞動的意義以及勞動過程中收獲的快樂。
結合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認知特點,教師可以將勞動教育和寫作教學相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造勞動實踐的機會,從而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首先,勞動內(nèi)容和寫作話題相結合。很多學生抱怨寫作缺少話題,不知道具體寫些什么。鑒于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勞動內(nèi)容和寫作話題相結合,從勞動實踐過程中尋找合適的寫作話題,如“勞動是美麗的,是崇高的”,社會中的勞動者,包括自己的父母,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為社會發(fā)展和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生活才會變得如此美好。
其次,要養(yǎng)成觀察和總結的良好習慣。想要將勞動過程和感受表達出來就需要學生養(yǎng)成觀察和總結的良好習慣。例如,在幫助家長做家務時,學生腦海中有具體的畫面,但是卻不會表達,這樣就無法完成寫作的要求。鑒于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觀察勞動的過程,結合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不斷嘗試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這樣才能在寫作中將勞動的意義和收獲表述清楚,提高寫作的質(zhì)量水平。再如,在“雷鋒日”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社區(qū)打掃衛(wèi)生,為社區(qū)老人送溫暖,讓學生在參加勞動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勞動的意義,并將勞動的過程和感悟記錄下來,然后將其轉化為文字語言,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豐富寫作內(nèi)容,提升文章的內(nèi)涵思想。
想要讓學生真正明白勞動的艱辛不易,就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實踐體驗,親身感受勞動過程,從而懂得珍惜勞動果實,也能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勞動能力。例如,在課外活動時,學校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田地體驗,親身參加一次農(nóng)活,一邊勞動一邊回想“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這句詩詞的含義,這樣學生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進而形成價值認同,將珍惜勞動果實作為日后的行為準則。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又有助于勞動活動的開展和勞動能力的鍛煉。
為積極推動勞動教育和語文教學相結合,教師需要給學生灌輸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正確地看待世界,明白勞動的意義,養(yǎng)成積極參與勞動的習慣,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