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莞市南城陽光第三小學 代雪梅
教學是一門藝術,組織管理課堂也是一門藝術?!霸谡n堂教學中,教師除了‘教’的任務外,還有一個‘管’的任務,也就是協(xié)調、控制課堂中各種教學因素及其關系,使之形成一個有序的整體,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怎樣將精湛的教學能力與組織管理課堂的能力有機結合起來,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更高效,是每一個一線教師都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科學管理課堂。
不同科目的課堂除了有共性的課堂規(guī)則外,也因學科特點的差異有不同的課堂規(guī)則。數(shù)學課堂的課前準備,學生除了要準備課本、堂上本之外,還要準備一些必要的作圖工具,如鉛筆、直尺、量角器、圓規(guī)等,讓學生養(yǎng)成“劃線必用直尺,作圖必用鉛筆”的好習慣。課前準備好了,就不至于每當要用作圖工具時,就出現(xiàn)學生慌亂地找文具,制造的響聲影響課堂秩序的情況。
我們要和學生約定一些規(guī)則,但不能簡單地說教,一味地懲罰。否則,久而久之會造成學生對老師的逆反情緒,降低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學生對老師沒有認同感,教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可是,課堂規(guī)則對于每個學生而言,它的效應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強,能遵守課堂規(guī)則;而有的學生本身自制力弱,無法管控自己的課堂行為。鑒于這種情況,我采用的是分組管理的辦法,將班上的學生大致按學習能力,紀律表現(xiàn)的差異,均衡地分成四人小組,這四個學生就是一個共同體,他們共榮辱。實行小組長負責制,對小組的每個成員的課堂表現(xiàn),如回答問題、聽講狀態(tài)、堂上作業(yè)完成情況等進行評價。而老師針對學生上課的表現(xiàn)對小組進行評價,每個月底讓小組長利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進行統(tǒng)計,公布量化考評結果,對表現(xiàn)好的小組進行物質或精神獎勵。對表現(xiàn)還不盡人意的小組提出期望,進行鼓勵。
俗話說,“二十一天養(yǎng)成一個習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規(guī)范課堂的訓練,就會形成有序的課堂規(guī)則,學生適應規(guī)則后在心理上也會有穩(wěn)定感,進而養(yǎng)成一種自覺遵守課堂規(guī)則的好習慣。
光有課堂規(guī)則還不行,教師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課堂的組織管理。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遵循不同科目的教與學的規(guī)則、原理,遵循教育的方向和目標外,還應該不斷地去探索屬于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能根據(jù)不同的教育對象去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有的老師認為,老師既是編劇,導演,也是演員,而學生是觀眾。雖然我認為學生不僅僅是觀眾,因為他們是要至始至終參與并配合老師的自編自導自演的,但是這個比方也有貼切之處。一場好戲需要觀眾的認可,而一堂好課取決于老師和學生的互動?!芭_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老師需要在課前下功夫。
首先是備教材。數(shù)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讓學生感覺到學數(shù)學能夠解決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是有用的。比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百分數(shù)(二)》里面涉及的課題《折扣》《成數(shù)》《稅率》《利率》,就是生活、生產(chǎn)中的百分數(shù)。在講授這一單元時,我會提前安排學生利用周末去商場收集一些打折的信息,在網(wǎng)上查閱一些關于成數(shù)的問題,了解一些關于稅率、利率的知識。在上課時,注重從生活情境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起學生自主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愿望。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把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匯報,討論,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課后,還鼓勵學生親自去實踐,把自己過年得到的紅包儲蓄起來,體驗儲蓄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不亂花錢的生活習慣。每一節(jié)課銜接緊密,學生按照老師的安排有條不紊地進行,是沒有機會開小差、影響課堂秩序的。
其次是備學生。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老師在備課時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對于學習能力強,吃不飽的學生,老師應該給他們提供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不至于過于簡單,讓這部分學生感覺沒有事情做;而對于接受能力有限,吃不消的學生,老師應該給他們設計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對學習充滿信心。設計練習題也要有梯度,不同的學生可以布置不同的練習。通過分層練習,夯實學生的基礎,有助于學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最后是備教學方法?!皵?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我在教學過程中也一直認為,小學數(shù)學要特別注重兩大塊的教學,一是要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備課時一定要思考:這節(jié)課蘊含了哪些數(shù)學思維,我該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來促成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課堂上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解決問題是思維的結果。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是直接進行解答,而是鼓勵其他同學進行思考,思考不出來的再分小組討論,發(fā)揮集體的智慧,這樣在討論的過程中有助于把問題進一步分析深刻,形成思維能力。讓學生感受“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解決思維的難點,將抽象變直觀。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xiàn)實的、探索性的數(shù)學活動中去。比如,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一課時,探討圓的面積公式,利用動畫展示分割的過程,將圓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從動畫中能清楚地看出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周長和半徑的關系,進而得到圓的面積公式。清晰直觀的動畫會在學生頭腦里留下較深的印象。掌握了這一思維方式,學生在六年級下學期學習《圓柱的體積》時,頭腦里會再現(xiàn)動畫,進行知識遷移,將圓柱通過類似的分割轉化成一個長方體,很輕松地理解并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采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猜想、探索、驗證等過程,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能力,進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所謂教育機智,缺乏它,教師無論怎么研究教育理論,永遠也不會成為實際工作上的好教師?!北M管在上課之前,老師設計、構思好了整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但有時候也會出現(xiàn)偶發(fā)事件,如:學生突然對老師所講的內容提出疑問、或者有外來的干擾等。怎樣讓課堂不亂?要善于巧妙運用老師的教育機智。
數(shù)學課上有很多“課堂生成”,其中的一類生成是“錯誤”,老師和學生都可能出錯,如果老師運用教育機智把這些錯誤處理好,不僅不會給這節(jié)課造成遺憾,反而會給這節(jié)課增加一些亮點。
在這里我分享一個案例。一次在復習簡便運算的課堂上,一位學生到黑板上做這道計算題,學生的過程是這樣的:
這個學生在做的過程中,下面的學生開始小聲爭論,有的認為對,有的認為錯,誰都說服不了誰,由于激動,爭論的聲音越來越大,教室里開始出現(xiàn)混亂。等這個學生做完后,我沒有立即讓這位學生回座位,先示意下面的同學安靜,然后對他說:“同學們對你的做法好像有不同的看法,你先給同學們講一講你為什么這樣做?”學生回答:“因為和
那這題如何簡算?反對方的另一位學生說:“把24×25 當一個整體,按照乘法分配律把24×25 分配到括號里的每一個加數(shù)中去?!蔽易屗胶诎迳蠈懗鲞^程,他這樣寫:×24×25=25+24 =49。
兩種做法一對比,學生們都認同了后一種方法是對的。學生們在糾錯的同時也加深了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不用老師過多講解。我肯定了學生們的質疑精神,能運用數(shù)學中的整體思想,同時也感謝出錯的學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錯誤,讓學生們以后遇到類似的題不會再錯,消除了出錯學生的尷尬情緒。
假如當初我看到學生的錯誤和下面學生的表現(xiàn)就批評他們,學生因為不服氣,會更躁動不安。上課秩序得不到保證,上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組織管理好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我們除了要不斷提升教育素養(yǎng),豐富知識儲備,更新教育理念,擁有教育情懷,還要不斷地提高科學組織管理課堂的能力,敏銳地捕捉教育契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努力打造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