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珊 王雪
武術作為我國優(yōu)秀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備受群眾喜愛和關注。當前更是在體育強國戰(zhàn)略背景的影響下,成為我國學校體育工作需要予以重點關注的對象?;诖耍疚氖紫染腕w育強國戰(zhàn)略背景下我國足球教學的價值意蘊進行研究,其次對體育強國視域下校園武術開展現狀進行了分析,最后對體育強國視域下武術進校園的教學價值發(fā)展提供對策。
自2020年10月,黨中央發(fā)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了學校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和發(fā)展方向,為推進教育強國、教育現代化做出了新的布局。武術作為我國優(yōu)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從武術的“一招一式”到“尚武精神”都是當前發(fā)展與傳承傳統文化的內在基因。中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培養(yǎng)、思維啟蒙的重要階段,因此,在該階段積極推廣武術運動,對武術運動的良好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1 體育強國視域下武術進校園的價值意蘊
我國優(yōu)秀傳統體育項目——武術彰顯了淳樸、善良、仁厚德行的文化品性,是優(yōu)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體現的價值理念,其與學校體育教學工作所倡導的講仁愛、守誠信、崇正義的人文精神和價值追求共同構成了中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學校體育不僅孕育出中學生的精神家園,也塑造了中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心靈歸宿。武術進校園既是教育后人,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凈化靈魂的載體,也是團結凝聚中學生民族情感的重要紐帶。
2 體育強國視域下武術進校園的價值定位
2.1 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目前各階段學生所面臨的升學壓力和課業(yè)壓力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肥胖、視力不良、心理疾病等問題越來越凸顯,為此,國家頒布一系列“減壓”政策,旨在為增強學生體質,保證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武術進校園的活動開展,不僅能讓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得到身心鍛煉、增強體質,也能讓學生緩解學業(yè)壓力、身心愉悅,這無疑對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武術教學不僅能在傳授其技能知識,還注重學生內外兼修,培養(yǎng)學生刻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推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效提升。
2.2 為武術項目提供儲備人才
武術的發(fā)展是離不開人才的培養(yǎng),其中既有武術技能人才,也包括弘揚武術文化人才。目前,隨著外來文化的入侵,體育課堂上最受歡迎的依然是球類項目,而最具有中國特色民族傳統文化的武術項目卻面臨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鑒于此,要發(fā)展武術運動,必須要加強武術后備人才培養(yǎng)。大力弘揚武術文化,在校園進行武術運動的教學推廣,一方面,不僅能增強學生對武術運動的興趣,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還可以挖掘更多具有武術天賦的優(yōu)秀人才為武術運動發(fā)展儲備力量,為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奠定人才基礎。
2.3 與新時代精神對接,保持校園文化多樣性
以國家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校園文化價值觀的重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新時代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主流價值觀,引領著校園文化的發(fā)展,其價值理念與校園文化所蘊含的價值理念相同。如武術文化中涉及到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表達的價值理念相似之處。此外,武術其自身蘊涵文化價值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文明”“和諧”相貫通,也與社會層面的“公正”“法治”相融合,更與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相一致的精髓。由此可見,武術所承載和傳遞的價值觀并沒有因外來文化而失去自身的價值,其核心價值跨越了時代的藩籬,在體育強國發(fā)展進程中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3 體育強國視域下武術進校園面臨的現實困境
3.1 外來文化沖擊嚴重
眾所周知,中國武術項目和韓國跆拳道項目都是屬于各自國家的優(yōu)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追溯歷史文化發(fā)展,我國武術項目與韓國跆拳道相比,前者更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但現實結果截然相反,當今韓國跆拳道項目被各國追捧,多媒體更是給跆拳道賦予一層神秘“面紗”,反觀我國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的武術項目卻棄如敝履,飽受爭議。當前,我國優(yōu)秀傳統體育——武術發(fā)展現狀令人憂心不已,追其根源,主要是早期國人自身文化不自信,崇洋媚外思想根深蒂固,最終導致這凋零落敗的局面。
3.2 學校和家長對武術課推行重視程度存在偏差
武術作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體育項目,理應成為校園推廣的對象。但事實卻截然相反,由于學校迫于升學壓力和社會輿論導向的影響,致使學校和家長對武術課推行重視程度存在偏差。形成“重文輕武”的尷尬局面,學校和家長把更多的關注度放在學生升學任務上,忽略武術教學的育人的價值功能。正是由于兩者的思想上認知的偏差,導致武術運動進校園面臨舉步維艱的困境。另外,家長們受崇洋媚外的思想影響,他們更多傾向于讓自己孩子學習所謂的“上流”運動項目,對傳統武術項目嗤之以鼻。究其根本原因,不愿自己孩子受苦受累,且不想花費太多時間在練武身上。以上種種思想的偏頗,導致我國傳統武術在校園體育課堂推廣成為可有可無的尷尬局面。
3.3 武術運動師資力量、器材資源短缺
現階段,我國中小學武術運動配套資源缺失嚴重。譬如:與學齡段相配備的武術資源寥寥無幾,武術運動的系列課程資源也極具缺乏;且極少部分學校僅擁有自身所創(chuàng)編的武術項目的教學大綱,武術項目資源交流學習渠道嚴重受阻。此外,相關的武術進校園的政策文件,政策制度保障缺失,無疑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武術進校園的推廣。除了武術教學資源的缺失,就我國目前大多數中小學對武術進校園的場館設施,器材資源、專業(yè)師資力量等均發(fā)展不均衡,嚴重阻礙我國武術進校園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面臨這種窘迫的困境,更應該加大對武術項目相關資源的整合、開發(fā),破解當前武術進校園所面臨的局面,進一步推進我國武術進校園的發(fā)展。
4 體育強國視域下武術進校園的發(fā)展對策
4.1 加強武術政策保障,重視校園武術文化傳承
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的《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文件中指出:武術進校園仍是整個學校體育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對武術運動重要性認識不足、體育課和課外活動時間不能保證、體育教師短缺、場地設施缺乏等問題依然突出,應著力解決所面臨的窘境。當前,武術進校園計劃制定更應該從國家層面出發(fā),由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牽頭,聯合發(fā)起武術進校園的爭鋒計劃,培養(yǎng)更多的“一校一品”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武術學校。借此,國家出臺了《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等政策文件,明確指出校園武術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精神傳承,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形成終身鍛煉的健身習慣。由國家出面協調,圍繞以社會、學校、學生三個維度嚴抓武術進校園的推廣進程,無疑加強武術進校園的政策保障,重視校園武術的傳承發(fā)展。
4.2 轉變教學思想觀念,加強對武術教學的重視程度
校園武術教學的開展,需要學校、家長、教師多方面的支持與配合。一方面,學校領導要轉變教學思想觀念,重視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另一方面,家長在孩子正確價值觀形成方面也要起到指引作用,與學校齊頭并進,相互協助,保障武術進校園活動是“兩條腿”發(fā)展。與此同時,學校層面更應著手建筑學校、教師、家長三個維度的管理體系,建立健全的家校溝通調節(jié)機制,讓家長切身參與校園武術文化的傳承當中,從根源上改變家長“重文輕武”的狹隘思想,以嶄新的教育思想去認識武術的教育價值和時代意義,為校園武術項目的開展奠定殷實基礎。
4.3 增加資金投入,完善中小學武術項目的基礎設備設施
校園武術的正常發(fā)展離不開校園基礎設備設施的保障。因此,武術訓練場地是校園武術文化推廣的關鍵。借此,政府應與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加強對中小學武術場地、設施、器材的投入,并給予教育經費保障、場館運行等多重優(yōu)惠政策,增加武術場館的數量,購置能滿足學生日常課堂所需的訓練器材。此外,應根據中小學武術課程開展情況,增加武術場館設施,從而助力校園武術的蓬勃發(fā)展。最后,基于滿足校園武術課程安排的需要,營造出一批具有武術特色文化的運動場館,推動校園武術文化傳承發(fā)張。
5 結語
在體育強國背景下,為武術進校園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發(fā)展環(huán)境的同時,也對我國校園體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該文對體育強國背景下我國武術教學價值以及發(fā)展路徑進行研究,以求為我國體育強國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添磚加瓦。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中山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