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鳴暉 趙子驍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產生的新的文化形態(tài),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底氣與底色,具有一定的延續(xù)性及傳承性[1]。紅色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更是中國共產黨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奮斗的堅定信念。進入新時代,信息化網(wǎng)絡高度發(fā)達,讓多元的文化與思潮有了碰撞和交流,紅色文化的科學性、民族性和持續(xù)性使之能夠成為高校建設意識形態(tài)領域最牢固的地基之一。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加強和鞏固大學生紅色文化思維培育的核心地位,有利于消除虛無主義對大學生的影響,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從而塑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上的講話中指出:“圍繞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重大節(jié)點,研究確定一批重要標識地,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彰顯時代特色,使之成為教育人、激勵人、塑造人的大學校。要設計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的教育活動,建設富有特色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導他們從小在心里樹立紅色理想?!盵2]紅色文化在建設和牢固學生意識形態(tài)陣地可以獲得比傳統(tǒng)思想教育更為有效的效果。為實現(xiàn)國家獨立而英勇奮斗的“人”、承載著仁人志士先進精神的“物”、為實現(xiàn)民族解放而浴血奮斗的“事”、激勵著先進人物投身革命斗爭的“魂”,構成了紅色文化的多元內涵[3]。這些內容可以更好地與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發(fā)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紅色文化的內容,不僅使紅色文化得到了傳承和發(fā)揚,還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進行補充。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教師將書本內容向學生講授,許多大學生在理論的學習方面感覺枯燥、乏味。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思政教師可以引用與教學內容相符的紅色故事,播放紅色紀錄片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夯實歷史知識基礎,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紅色文化教育能夠讓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對民族的文化自信。紅色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塊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其蘊含的榜樣的力量、精神上的激勵和價值觀念的引導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致,通過紅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將信念轉化為實踐的動力,將個人的成才與國家的發(fā)展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讓紅色文化的精神代代相承。紅色文化有助于厚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一直以來,紅色文化的內容都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yōu)秀題材,蘊含的紅色精神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感染、教育他們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于大學生來說,經過多年的學習,雖然掌握了理論知識,但是對于民族文化的認識上還尚未成熟。對大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不僅能使學生對革命時期的物質和精神發(fā)展情況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認識, 也給大學生營造一種革命時期的艱苦與當前時期的穩(wěn)定發(fā)展的對比感, 強化學生對愛國主義的理解和發(fā)展意識[4]。
近年來,高校掀起了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熱潮,許多高校通過多樣的文化活動和宣傳形式提高學習效率,雖然為推進高校的紅色文化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目前,部分學校認為首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在對大學生思維的培育和紅色文化教育存在“重形式,輕內涵”的情況。此外,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校園文化是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但是在部分高校的校園內還是少有關于紅色文化主題相關的宣傳內容,普遍存在與校園文化融合不佳的情況。如何更好地占領意識形態(tài)的陣地,踐行紅色文化教育就顯得尤為關鍵。無論是紅色文化教育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組織校園文化活動時,缺少落實性,沒有合理的規(guī)劃和科學的指導,所以,部分高校在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活動時并沒有發(fā)揮出育人的作用,得到的效果也不理想。在組織學生開展紅色文化實踐活動存在參觀的地點少、次數(shù)少,而且校內也沒有紅色文化展覽館等;學校內的建筑設施陳列一般以現(xiàn)代化設計為主,在教室走廊、圖書館、食堂都缺少紅色文化元素的設計和展品;在日常宣傳上,也出現(xiàn)紅色文化的內容更新慢、宣傳方式單一的情況,學生在生活中缺乏紅色文化的熏陶。
首先,紅色文化包含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二者聯(lián)系緊密。但是目前,思政課程的設計缺少創(chuàng)新,學生在課堂上多數(shù)通過觀看課件和紀錄片播放的形式了解,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互動,難以激發(fā)課堂學習的活躍性和積極性,無法保證教學的質量。而紅色文化的考核,則一般是以具體的歷史事件概念和意義為主,對于紅色文化中所涉及的人文和價值觀念考核較少。這就造成高校教師在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時,只是按照內容照本宣科,并要求學生機械性地記憶紅色文化的考試內容,而學生則很難對紅色文化的內容進行深入透徹的理解,大大降低了紅色文化隱性教育中塑造核心價值觀和堅定理想信念的作用,考核過后就會將紅色文化的內容淡忘或者遺忘。這就讓紅色文化教育流于表面,很難讓學生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而且,部分教師自身就對紅色文化內容關注較少,對于紅色文化相關書籍,知識覆蓋面涉獵不多,相關歷史內容的儲備明顯不足,理解不夠深入,無法更好地發(fā)揮紅色文化的育人理念。
部分大學生雖然經過多年對紅色文化歷史的學習,能夠很好地了解革命時期發(fā)生的歷史事件,但是紅色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止于此。通過紅色文化的學習是想讓大學生都能夠尊重歷史,正視歷史,將紅色文化中蘊含的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愛國主義等高尚的價值觀念容入自身的發(fā)展體系中,這是個人對于紅色文化精神的傳承,并以紅色文化的理性觀念和價值準則作為個人思維方式的準則。但是目前,大學生群體多為95后和00后,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shù),生活條件優(yōu)越,物質條件豐富,享受著社會不斷發(fā)展的他們從未體會過革命先輩苦難的經歷,對紅色文化的具體內容了解甚少,甚至一些外來的文化在進入中國文化市場的同時,也對紅色文化進行了沖擊,讓學生對于紅色文化存在較低的認同感。因此,紅色文化教育漸漸缺少了關注度。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群體依靠網(wǎng)絡平臺自由獲取信息,在思想上波動較大,生活壓力和競爭壓力也越顯突出,生活中布滿著國內外各種文化思想和價值觀念,但是因為他們閱歷較少,分辨能力差,抗挫敗能力略顯不足,安于滿足自我的現(xiàn)狀,極容易被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影響思想觀念。長此以往,如果缺少正確的指引和疏導,這種心態(tài)就對大學生思維的培育存在極大的危害和影響。
校園紅色文化活動就要充分體現(xiàn)學校作為載體,以育人為根本目的的特點和性質。首先,高??梢赃\用紅色文化資源并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自主設計符合紅色文化題材,立足于真實的歷史資料,有故事的銜接和人物色彩的文藝作品,既可以呈現(xiàn)在舞臺上,也可以通過錄制文化作品上傳到學校官方網(wǎng)站和微信平臺,供學生們觀看。高校要定期組織和邀請對紅色文化領域有深入研究的學者,開展關于紅色主題的歷史文化知識講座,讓學生通過在現(xiàn)場的學習對紅色文化所包含的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更深入的了解;日常的校園中,教學樓、食堂、圖書館等學生經常出入的地方,使用海報、宣傳欄、電子顯示屏等方式展示紅色文化內容。其次,高校要把握新媒體平臺,在校園微博、微信公眾號和學校網(wǎng)站等開設紅色文化學習的專欄,發(fā)布紅色歷史文化知識,介紹紅色歷史背景等。不僅如此,高??梢酝ㄟ^在校內面向師生招募紅色文化宣講員,在媒體平臺上開設講述紅色故事與英雄人物的專欄,讓學生們不斷學習,共同進步。
紅色文化是高校建設和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內容,包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思想是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紅色文化能夠在高校中充分發(fā)揮立德樹人的作用。因此,提升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是課程的主要目的。高校應該著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紅色文化教育,構建有效的且符合學生學習知識與思想發(fā)展的學習氛圍和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環(huán)境。高校須不斷改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是紅色文化教育能夠取得效果的關鍵,主要在于學生是否能夠認真對待和接受。將紅色文化的歷史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容相結合,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馬克思主義觀念和黨史教育。思政教師在講授紅色文化理論的同時,要突出時代的特點,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和方法,做到推陳出新,從而提高課堂的吸引力與新鮮感。高校要注重對從業(yè)教師的培養(yǎng),課堂是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促進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證。在不斷擴充教師隊伍的同時,需要有針對性地根據(jù)課程的設計加強教師隊伍對紅色文化理論的挖掘和掌握,更好地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教師也要以身作則,讓學生能夠將紅色文化中優(yōu)秀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轉化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行動,增加教學內容的可行性。
紅色文化是百年來黨在長期奮斗建設中積淀的,本身就是從實踐中得來的,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天然的實踐陣地,為探索實踐教學提供了良好條件。[5]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運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多方面的學習渠道,將紅色文化的內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理念融入現(xiàn)實生活中。高校應把握重大歷史時間節(jié)點舉辦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如知識競賽、微電影展、作品集等,在實踐中不斷夯實學生的紅色文化理論知識,提升思想道德的修養(yǎng)。而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是黨和國家的紅色基因庫?!盵6]高校應充分利用本地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本地紅色資源,與本地紅色文化紀念館、展覽館、黨史館進行合作,讓學生能夠走出課堂,組織學生參觀本地的紅色教育基地,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邀請館內專業(yè)的講解人員為學生進行細致的講述,讓學生對歷史事件和革命人物有更加深層的了解,感受革命的艱苦歲月。身臨現(xiàn)場,更能讓學生們與歷史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