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欣
朋友圈一度刷屏“十級孤獨”列表,諸如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KTV,甚至是一個人搬家、一個人做手術……你體驗過的“頂級孤獨”,是什么樣的呢?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與自我相處。在《孤獨六講》中,蔣勛從情欲、語言、革命、思維、倫理、暴力六個方面闡釋孤獨美學。孤獨亦是可以欣賞并享受的藝術品,而美學的本質或許就是孤獨。
讀《孤獨六講》,如同和一個老友談話,他娓娓道來許多見解與問題,引導著你從另一個方向審視自我?!肮陋殹痹诟鞣N語境之下,似乎都是一個負面詞語,代表不受歡迎、無依無靠。然而,孤獨可以是一個積極詞語,它所代表的獨處狀態(tài),是我們與自我最貼近的狀態(tài)。孤獨是生命完滿的開始,正如蔣勛所說:“生命里第一個愛戀的對象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里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相反的,一個在外面如無頭蒼蠅亂闖的生命,最怕孤獨?!?/p>
這讓我想到,我大學開學時一度非??释缃?,除了上課就是往外面跑,參加各種社團、比賽、見面會,或是和各種各樣的朋友約飯。我怕極了孤獨,極度想要“合群”,需要人群的陪伴來證明自己“不孤獨”。但那是我精神內耗最大的一段時間,我無休止地與他人對話,卻無暇與自我對話。我和不同的人持續(xù)聊著相似的話題,無非是學業(yè)、生活、興趣、人際,甚至忘了有些故事是對A 還是B 說過。話語機械地輸入與輸出讓我疲倦,疏遠了真正的自我?!凹拍瘯l(fā)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我曾經(jīng)在無數(shù)聚會的空隙中,感到難以逃避的空虛感。如今想來,我當時是在躲避發(fā)慌的寂寞,而失去了飽滿的孤獨。
蔣勛提出了許多有趣的觀點,例如“初戀對象往往就是自己”,因為暗戀的同時,生命正在轉換,從中發(fā)展出完美的自我。以及“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是呀,只有當我們害怕孤獨時,孤獨才變得難以忍受。當我們學會了與自我相處,才能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書中的孤獨故事貫古通今,我們看見莊子的孤獨,“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不再與個體對話,而是面對整個宇宙;我們看見李白的孤獨,花間獨酌,對影成三人,這種孤獨自豪而圓滿,不需要別的累贅;我們看見竹林七賢的孤獨,他們在混亂的時代特立獨行、張揚個性,山林的長嘯是連綿不絕的孤獨回音;我們看見魯迅的孤獨,他被不同團體的人贊揚、追隨,卻總是出走,遠離群體,保持清醒的審視,做社會心靈的思考者……
蔣勛說:“我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給予孤獨、尊重孤獨。”孤獨是一種長久的狀態(tài),卻不是一種需要擔憂、害怕的狀態(tài)。孤獨是一座山谷,我們藉此聽到心靈的回聲,看見生命的深度,感受來自未知彼方的疾風。完成孤獨之后,我們不再害怕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