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博導、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分會首任會長,中央電視臺特邀心理專家。岳曉東博士在心理健康、創(chuàng)新心理、咨詢心理、幽默心理和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成績斐然。他先后在國內(nèi)外的各類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80余篇,影響深遠。岳曉東博士還著有《登天的感覺》《寫好孩子的人生腳本》《幸福的感覺》等10余本心理學科普讀物,深受讀者喜愛。此外,岳曉東博士還受聘為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20余所大學的客座教授。
十幾年前,編輯部在做另一本學生心理讀物的時候,就曾拜見過岳曉東老師。記憶里,他身材高大,笑容可掬,還略帶著一點兒東北口音。那時,我還是一個畢業(yè)沒多久的小編,第一次與專家聊天,竟然沒有什么距離感。
2022年,恰逢刊物改版,有幸約請到岳老師做我們第一期的封面人物,這個采訪就在心里醞釀著。
我知道岳老師是個大忙人,一直在為國內(nèi)心理學的傳播推廣不遺余力。周六上午10點,我準時撥通了岳老師的電話,寒暄了幾句就迫不及待地問:“岳老師,您能給我多少采訪時間?”岳老師爽朗地說:“沒關系,時間很充足。”
初冬的北方,室外略有幾分微寒,室內(nèi)卻暖得讓人慵懶。我提前寫好的采訪提綱,在暢聊中插上了翅膀。
夢想到底是誰的夢想?興趣到底是誰的興趣?尊重孩子的主觀愿望,家長要給孩子筑夢,一起為夢想而戰(zhàn)。
:我的人生有過兩次自我投資,一次是學英語,一次是學心理學。主動學英語讓我上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而主動學心理學讓我最終去了哈佛大學。我在北二外畢業(yè)時,學校派我去了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學習英語教學,其中學了一門心理學的課程,讓我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方向。這當中還有另一個因素,就是心理學也是我所修的課程里唯一拿A的課程。這份命運中的召喚使我清楚,我會繼續(xù)學習心理學的。兩年后,我報考了北師大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生,雖然沒考上,但也讓我系統(tǒng)了解了心理學。后來我在美國塔夫茲讀教育碩士,選修的幾乎全是心理學的課。這為后來申請哈佛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可謂是一個三級跳的過程,否則我直接申請哈佛大學心理專業(yè)是申請不下來的。
其實這是一個筑夢的過程。自我發(fā)展目標的清晰,是從我父親和我爺爺那里得到的。我爺爺是辛亥革命那年出生的,他念過私塾,有些家學功底。后來爺爺考上了山西大學商科,但為了養(yǎng)家糊口,早點兒自食其力,他放棄了讀書的機會去銀行工作。沒有讀完大學是他一生的遺憾,所以他一直鼓勵子女考上大學。我的父輩有八個兄弟姐妹,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歲月,爺爺一直堅信“缺什么不能缺教育,苦什么不能苦孩子”,子女們的學習一直沒有中斷。最后家里有3個考上北大,2個考上985,一個出國留學。爺爺?shù)倪@個筑夢工程,從他傳給了我父親,又從父親傳給了我,再從我傳給子女,將一代代地傳遞下去。
我父母大學畢業(yè),滿懷激情地來到內(nèi)蒙古支邊,在內(nèi)蒙古大學工作。從我上小學起,父母就給我筑夢,將來考大學回北京。但在小學期間,我對夢想、未來沒有太多的規(guī)劃。上了中學之后,我家里就開始討論將來做什么,父親鼓勵我學習數(shù)理化,但是我不感興趣,我對英語感興趣,母親鼓勵我學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就這樣,我開始學習英語,可這在那個年代是很荒唐的事,因為它不會給你的就業(yè)帶來任何優(yōu)勢。但我父母為了我學好英語做了很多事,如購買電唱機、幻燈機,報英語學習班、找名師指點。用我現(xiàn)在提倡的教育理念來說,這是為孩子的筑夢尋找貴人、搭建平臺,直到后來在1977年恢復高考之際,我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應屆考生英文考分最高的成績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系錄取。在這個過程中,我與父母一直是在共享夢飛,牽手并進的。所以說,一個人的規(guī)劃性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生活經(jīng)歷中不斷磨練提升的。
我覺得我的銀行就是我的孩子。為了給他們筑夢,我一直鼓勵他們從小就明確自己的興趣方向,并不斷予以推進。只要是對他們發(fā)展有利,我都會全力支持。我女兒一直想入讀香港的醫(yī)學院,幾年嘗試都未能如愿,很是挫敗。我建議她先學個生化專業(yè),然后再找機會轉學醫(yī)。她后來被香港中文錄取,畢業(yè)又去英國牛津大學讀了一個公共衛(wèi)生碩士,按理說她應該繼續(xù)讀博才是,但我還是鼓勵她追逐自己的夢想,最后她以優(yōu)異的本科和碩士成績再次申請學醫(yī),終被港大醫(yī)學院錄取了。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么我這么堅定地支持女兒放棄讀博而去讀本科?因為我堅信醫(yī)學院就是女兒的歡樂谷,人生有什么煩惱,一上課就全都消失了。我兒子也就讀了香港中文大學,學習成績不如姐姐出色,但我也一直鼓勵他讀碩士,為了讓他搞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幫他申請出國讀碩,我給他組建了豪華顧問團,一旦有了什么問題,我立即咨詢我在各大院校的專家朋友,爭取在第一時間回答他在擇校、擇業(yè)上的困惑,以追求最優(yōu)解。他最終就讀了倫敦大學理工碩士。這就是共享夢飛的結果。
我們家長可不可以為孩子夢想的實現(xiàn),搭建一個豪華顧問團。如果說搭不到怎么辦?那就一點點尋找機會,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你的堅持,會讓他學會自立。
其實內(nèi)卷不是問題,因為內(nèi)卷就是競爭。任何地方都會有競爭,它要求我們凡事都要盡力而為。問題是如果內(nèi)卷過度,導致孩子的健康出了嚴重問題,那才是真正堪憂的。換句話說,家長應該明白: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不應該以健康作抵押。據(jù)去年的心理健康普查顯示:小學生的抑郁傾向為10%,重度抑郁2%;中學生的抑郁傾向為30%,重度抑郁11%;高中生的抑郁傾向為40%,重度抑郁為15%。這組數(shù)字值得我們深思!
在談解決方法之前,我們再來說一說令人堪憂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的孩子都嚴重缺乏運動,堪稱是“坐大的一代”:因為上課是坐著,興趣班是坐著,補習班是坐著,連玩兒游戲也是坐著。這坐著坐著就坐出很多疾病的低齡化,如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癥、視力下降等,中國孩子身體健康極度堪憂。所以孩子們要加強運動、加強勞動,一天至少要有一個小時的運動量。家長要給孩子留出時間,讓他去運動并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心:當下的“雙減”政策就是倡導把時間還給孩子,還給家庭,讓孩子有多元化發(fā)展。您認為孩子成長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岳:這就對了,《易經(jīng)》早就放言: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休息好了,人才能精力充沛。家長最大的認知誤區(qū)就是孩子學習一個小時就有一個小時的收獲。事實上孩子一口氣學了兩個小時,真正有效率的時間可能只是40分鐘;而讓孩子保證了身體鍛煉,他兩小時的學習效率可高達80分鐘以上。所以該努力還得努力,好學校只有那么多,上好學校還得拼成績。至于怎樣去提升成績,就要確保孩子在精神好、體質好、學習好的“三好”前提下實現(xiàn)。
對啦,就是內(nèi)驅力。要把孩子內(nèi)在的動力調動起來,讓孩子知道是為誰而學的。家長容易急功近利,就像患者都希望藥到病除,卻忘了猛藥副作用大。孩子學習要發(fā)自內(nèi)心,而不是被逼無奈。其實,真正顯靈的是讓孩子自己動起來。
問:那么怎么才能讓孩子自己動起來,發(fā)自內(nèi)心地追求夢想?
我倡導的家教理念是,把興趣變成志趣。就是父母要給孩子先搭平臺,孩子愛學什么讓他自己拿方案。如果孩子不知道,就一起探索。比如說你的孩子對化學感興趣,那就去吉大找名師大咖指點。把孩子的興趣點做大做強,找名師大咖不只是為了提高成績,而是為了了解化學的尖端發(fā)展方向,為了了解該讀哪些書,參加哪些活動。這樣孩子的對話對象就不是同學了,而是那些高層次的專業(yè)人士。這就是給孩子筑夢,幫助他們點燃自己內(nèi)心的夢想。這樣孩子學習就是為自己夢想而戰(zhàn),不學就辜負了自己的機會,父母反而不著急了。
可以。教育孩子要懂得筑夢在先,淘寶在后,爭取與孩子共享夢飛。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