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琳
(山丹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甘肅 張掖 734100)
糖尿病作為現階段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一個常見慢性疾病,主要是因為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者其他生物作用受到損傷后引發(fā)的代謝性疾病,患者常常會表現出高血糖特征,在糖尿病病情不斷影響下,如果沒有及時合理控制,則可能會給身體各項機能造成損傷,尤其是腎功能,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作為十分多見的一個并發(fā)癥,也是發(fā)展成終末期腎臟病的主要原因[1]。當前臨床中將腎功能損傷根據病程進展可以分成5 個時期,分別是腎小球高濾過期、靜息期、微量蛋白尿期、臨床期以及腎功能衰竭期,通常早期腎損傷患者并不會表現出顯著癥狀,所以許多患者都是在腎臟遭受到中重度損傷后才確診,而這時患者已經錯過臨床最佳治療時機,所以早期準確檢查診斷糖尿病腎損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幫助患者早期治療進行,以控制腎損傷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近幾年臨床研究不斷探討下,各類檢查手段廣泛應用,尿糖與尿微量白蛋白聯(lián)合檢驗方法逐漸受到臨床關注,該檢查方法能夠具有顯著優(yōu)勢?;诖耍舜尉湍蛱?、尿微量白蛋白聯(lián)合檢驗早期腎損傷價值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山丹縣人民醫(yī)院接收的50 例糖尿病腎損傷與50 名同期進行健康體檢者,將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納入研究組,將健康體檢者設為參照組。研究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45 ~70 歲,平均年齡(58.37±2.64)歲,病程1 ~7 年,平均(2.86±0.23)年;參照組男25 名,女25 名,年齡40 ~70 歲,平均年齡(59.16±2.71)歲。兩組性別、年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過臨床檢查確認符合糖尿病標準;②符合早期腎功能損傷指征;③患者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慢性腎小球腎炎或者高血壓疾病導致腎損傷;②甲狀腺功能不全、酮癥酸中毒者;③心力衰竭與心肌梗死等疾病者;④嚴重精神疾病與不配合研究者。
需要在清晨給予空腹尿液有效采集,當尿液采集完成后,需要在其中添加適量的甲苯防腐,對其中混合液2 mL 進行準確吸取后,有效去除上層甲苯,接著進行離心處理,離心速度控制在3 000 r/min,時間為10 min,最后將上層清液進行收取當作此次研究檢驗樣本。兩組檢驗樣本均應用干化學試劑帶葡萄糖氧化酶法開展尿糖檢驗,針對尿微量白蛋白則借助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與原裝實際,并利用散射比濁法開展檢驗。
檢測統(tǒng)計兩組尿糖與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若是尿糖水平超過277 mmol/L,則結果診斷為陽性,反之尿糖水平低于277 mmol/L,則檢驗結果診斷是陰性;如果檢驗尿微量白蛋白指標水平大于20 mg/L,則檢驗結果可以評定是陽性,反之如果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未超過20 mg/L,則檢驗結果評定是陰性[2]。
在清晨收取檢查者10 mL 尿液,進行離心操作(轉速3 000 r/min,離心5 min),選取上清液進行檢測,應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濁法給予MA6α1-微球蛋白(α1-MG)、免疫球蛋白G(IgG)與轉鐵蛋白(TRF)水平檢測,并且抽取空腹靜脈血,應用微住層析法檢測HbAlc 比率,所有檢測試劑均是由上海執(zhí)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儀器選用Olympus-AU2700(日本奧林巴斯公司生產)。
使用SPSS 23.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指標比較( ± s)
表1 兩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指標比較( ± s)
組別例數 尿糖/(mmol?L-1)尿微量白蛋白/(mg?L-1)研究組503.87±0.4932.05±3.09參照組502.11±0.3516.54±2.87 t 20.667326.0058 P 0.00000.0000
研究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陽性檢出率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陽性率比較[n(%)]
在MA、α1-MG、IgG、TRF、HbAlc 指標上,研究組與參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MA、α1-MG、IgG、TRF、HbAlc 指標對比( ± s)
表3 兩組MA、α1-MG、IgG、TRF、HbAlc 指標對比( ± s)
組別 例數 MA/(mg?L-1) α1-MG/(mg?L-1) IgG/(mg?L-1)研究組 5029.67±5.3318.39±4.1312.14±3.11參照組 507.91±1.035.38±1.877.71±1.09 t 28.343620.29169.5054 P 0.00000.00000.0000組別 例數TRF/(g?L-1)HbAlc/%研究組 504.48±0.718.19±1.85參照組 501.47±0.683.57±0.36 t 21.649617.3334 P 0.00000.0000
在MA、α1-MG、IgG、TRF、HbAlc 指標上,尿白蛋白陽性各項指標均高于尿白蛋白陰性(P<0.05),見表4。
表4 蛋白尿陰性與陽性MA、α1-MG、IgG、TRF、HbAlc 指標對比( ± s)
表4 蛋白尿陰性與陽性MA、α1-MG、IgG、TRF、HbAlc 指標對比( ± s)
組別 例數 MA/(mg?L-1) α1-MG/(mg?L-1) IgG/(mg?L-1)陰性2822.58±5.3613.54±3.869.62±3.01陽性22112.25±9.8745.19±7.5415.28±4.69 t 41.052219.26464.9152 P 0.00000.00000.0000組別 例數TRF/(g?L-1)HbAlc/%陰性283.51±0.727.02±1.25陽性226.41±1.319.78±1.63 t 9.32286.5641 P 0.00000.0000
近幾年以來,在社會水平飛快發(fā)展背景下,人們生活方式與習慣都發(fā)生巨大變化,許多不良習慣養(yǎng)成,這些都促使糖尿病發(fā)生率逐漸增高。糖尿病屬于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多見的一種慢性疾病,主要是因為胰島素分泌或者是胰島素作用出現缺陷而導致體內糖、脂肪與蛋白質等代謝紊亂,最終引發(fā)疾病,患者主要會出現高血糖等典型特征[3]。通常情況下,根據具體病情況可以將糖尿病分成1 型糖尿病與2 型糖尿病,其中1 型糖尿病主要是因為胰島素分泌缺陷而引發(fā),2 型糖尿病通常是因為多個因素影響而使得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是機體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進而導致血糖水平逐漸增高引發(fā)疾病,患者常常會表現出多尿、消瘦或者是體重減輕等癥狀,如果沒有及時控制血糖水平,當機體長期處在一個高血糖環(huán)境內,可能會導致體內血管、微血管以及神經等發(fā)生病變,最終給患者心臟、腎臟等器官造成嚴重危害,尤其是腎損傷,作為糖尿病十分常見的一個并發(fā)癥,必須要提高重視,早期診斷并進行治療。根據相關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病情不斷影響下,體內非酶酰化功能會增強,促使大量晚期糖基化周末產物快速生成,導致組織缺氧嚴重,血液黏滯度增高,腎小球逐漸硬化,并且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與內皮素,促使腎小球毛細血管擴張,最終導致腎小球濾過壓增大,給腎臟造成損傷。通常情況下,糖尿病早期腎臟功能受到損害后,早期尿常規(guī)尿蛋白檢測會出現陰性,但是當蛋白尿出現后,腎臟功能損傷已經不可逆,所以加強糖尿病腎損傷檢測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近幾年研究人員針對糖尿病腎損傷情況進行調查統(tǒng)計發(fā)現,患有糖尿病患者中,將近35%患者表現出腎損傷癥狀,但是由于早期腎損傷發(fā)生時,患者通常不會存在典型癥狀與特征,所以給早期診斷增加極大難度,造成早期腎損傷診斷檢出率較低,而如果患者早期無法及時進行診斷,在腎損傷持續(xù)不斷發(fā)展下,則會加快損傷進程,這時患者可能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甚至可能發(fā)展成糖尿病腎病,最終給患者身體健康造成更大危害[4]。
近幾年以來,臨床研究逐漸應用尿糖檢驗進行早期腎損傷檢測,尿糖一般指的是尿液中葡萄糖,正常來說,健康人體尿液幾乎不會含有或者是只含有少量葡萄糖,并且在血糖水平>8.88 mmol/L 時,尿液中會產生葡萄糖,因為葡萄糖分子結構相對較小,穩(wěn)定性較高,所以當腎受到損傷后,腎小管在尿糖吸收功能上會逐漸降低,從而導致尿液中尿糖水平逐漸增高,因此針對尿糖指標進行檢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診斷糖尿病患者早期腎損傷[5]。但是臨床實踐發(fā)現,單獨進行尿糖檢驗,因為尿糖檢驗過程中十分容易受到其他感染因素影響,從而促使誤診與漏診率增高,所以需要聯(lián)合其他檢驗指標進行檢測。
當糖尿病患者并發(fā)早期腎損傷時,腎臟在白蛋白過濾功能上也會逐漸降低,促使患者尿液排出量持續(xù)增多,所以針對尿微量白蛋白指標檢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評估早期腎損傷發(fā)展情況,因此將尿微量白蛋白與尿糖聯(lián)合檢驗,能夠提高診斷準確率,同時檢驗方法簡單快捷,經濟實惠,容易被患者接受[6-8]。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與尿糖水平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尿糖檢測陽性率與尿微量白蛋白檢測陽性率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也表示聯(lián)合檢驗相比單獨檢驗更加能夠反映診斷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情況,應用價值高。
尿MA 作為中分子腎小球性尿MA,是糖尿病早期腎功能損傷檢測評估的一個關鍵指標,在特異性與敏感性上較高,MA 尿一般指的是24 h 尿白蛋白排泄量范圍在30 ~300 mg 以內,因為腎功能早期損傷大多是因為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導致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最終促使尿中白蛋白含量增多[9]。α1-MG 主要是容易通過腎小球濾過膜且能夠完全被腎近曲小管重吸收的小分子糖蛋白,當糖尿病早期腎功能損傷后,腎近曲小管會受到一定損傷,這時α1-MG 重吸收逐漸降低,尿中含量增高,所以可以作為腎小管受損的一個蛋白評估指標[10]。IgG 主要是分子量較大免疫球蛋白,在正常生理情況下,IgG 無法正常通過腎小球濾過膜,當糖尿病患者腎功能受到損傷后,腎小球濾過膜會逐漸受到破壞,這時IgG 漏出,所以及時檢測IgG 濃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評估糖尿病患者損傷情況。TRF 是帶負電荷單鏈糖蛋白,相比白蛋白有著較大分子量,在正常生理情況下,TRF 難以有效透過帶負電荷濾過膜,但是當糖尿病早期腎損傷后,基底膜結構發(fā)生變化,促使TRF 排出量明顯增多。HbAlc主要是血糖評估指標,可以將近2 個月內患者血糖控制情況進行有效反映,根據相關研究表明[11],HbAlc 和糖尿病微血管損傷有著一定關系,當患者體內血糖不斷增高下,HbAlc 生成會增加,促使氧合血紅蛋白濃度減少,組織缺氧發(fā)生,并導致內皮細胞損傷,血管通透性增強,所以HbAlc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糖尿病腎損傷情況。本文結果中,健康體檢者尿中微量蛋白指標濃度和HbAlc 比率水平均較低,而糖尿病患者各項指標均高于健康體檢者,針對糖尿病尿蛋白陰性與陽性指標對比,尿蛋白陽性患者各項微量蛋白指標和HbAlc 明顯更高,提示患者腎小球與腎小管功能受到更加嚴重損傷。
綜上所述,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診斷應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聯(lián)合檢驗具有較高臨床價值,可合理反應患者腎損傷情況,為疾病治療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