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有智慧的人,應該具備以下三個特質(zhì):豐富的知識、富有洞察力、堅定的決心。也就是說,所謂“智慧”,就是把對現(xiàn)實的一般知識與更具體、更直接的洞察力、觀察力或直覺結合到重要情況的動態(tài)中,然后根據(jù)這些知識和洞察力得出的結果,擁有采取行動的必要決心。
如果我們對相關現(xiàn)實一無所知,或者如果我們沒有辨別局勢動態(tài)的觀察力,或者如果我們根本沒有采取行動的決心,或懶惰或害怕,我們就沒辦法克服挑戰(zhàn),解決困難。
智慧往往來自于處理事物和獲得的第一手經(jīng)驗。一個人需要走出他的舒適區(qū),這樣他才能犯錯,改正錯誤,積累經(jīng)驗,獲得醒悟。
所以,那些聰明和有智慧的人,都懂得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做出正確的選擇和適合的判斷。
那么我們?nèi)绾握莆者@種能力呢?可以從以下10個習慣培養(yǎng)起來。
不管你做什么事情,第一步往往是最困難的。在邁出第一步之前,我們陷入拖延、遲疑、思慮當中。
但是,如果一個人在棘手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樂觀,減少負面情緒,在生活中獲得滿足感,維持更好的人際關系,并且可以輕松地忍受不確定性,這才是明智的。
這就是我們需要培養(yǎng)以面對具有挑戰(zhàn)性情況的特質(zhì)。
一個聰明的人會考慮所有的可能性,并做出對每個人都有益的選擇。他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拖延上。如果你想事情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踏出第一步行動才是你需要做的。
不要等待合適的時間,因為它永遠不會到來。你必須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而不是無限期地等待它們。
邁出第一步,這樣你就可以實現(xiàn)你的目標!所以,千萬不要拖延。
言語就像箭,一旦射出去,你就無法收回。
所以,不要說出任何會讓你后悔的話語。顯示自己的能耐和地位,不一定要靠咄咄逼人或高高在上的言語。說話前先思考,反而會讓你更有深度。智者在說話之前,通常會退后一步,先了解后再考慮如何說話。他并不急于開口發(fā)表意見。
他意識到言語的重要性,只有在他確信時才會說話。這樣,他說的話才會有意義,讓別人知道他的智慧。
正常人不會浪費時間考慮不同的場景。他會根據(jù)自己的觀點選擇白色或黑色。聰明的人知道,絕大多數(shù)事情的中間,都有一個明確的灰色區(qū)域,這同樣很重要。
一個聰明人,會嘗試找出實際情況并理解細微的差別,這樣才可以仔細考慮他的答案。而且,他可能會思考灰色的領域,而不是直接得出黑色或白色的答案,因為每個計劃都有幾種可行的替代方案。
只有無知者或傻瓜才會對所有事情得出非黑即白的答案,因為這對于他們來說省時省力,不會耗費大腦的太多資源。
但是,如果你想成為聰明人,考慮事情就需要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維了。這樣,你對于不同的事情,才會有全面而深入的判斷。
一個有智慧的人,往往懂得跳出自身利益去考慮問題。即便是跟別人聊天這樣的事情,也不會事事爭論,以此來滿足自己的優(yōu)越感。
聰明的人會克制自己的個人欲望,放眼大局,從而讓事情最終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并不是說他們可以偉大到自我犧牲,只是,他們不會只專注于個人利益。如果有些事情需要適當讓利,才能讓生態(tài)更完善和更健康,他們會義不容辭地去做。
一個聰明的人知道平衡決策的價值,并會努力在他的進步和共同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僅僅因為你聽說過一些東西,并不能證明它就是這樣子的。一個聰明人,會對聽到的事情保持懷疑態(tài)度,而不是盲目跟風,聽風就是雨。
即便事情沒有作假的理由,他們也會退后一步,停下來思考和自己去核實真相。確認無誤之后,才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你有沒有這種跟風的習慣呢?是不是因為你很容易就被引導到要這樣做、那樣想?聰明的人會挑戰(zhàn)現(xiàn)狀并提出問題以獲得深入的知識。不真正了解事物之前,他永遠不會接受。
讓自己變得聰明的其中一個做法,就是在生活中有一個清晰的焦點。
重要的是,在剛開始的那段時間里,他們會借助邏輯和事實的幫助來理解目標,從而想出可能的最佳解決方案。
他不會把自己的時間放在快樂上,因為他必須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更大的圖景。單靠自我反省,是很難促使自己產(chǎn)生進取心的。
所以,聰明的人都必須對結果持積極態(tài)度,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追逐的目標上,穩(wěn)打穩(wěn)扎,逐個擊破。
因為,他知道今天的快樂,很容易變成明天的悲傷。
聰明的人會從他的經(jīng)驗中學習。他會不斷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以冒險的姿態(tài)嘗試那些新的可能性來培養(yǎng)智慧。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敞開心扉,通過問很多問題來吸收必要的信息。
如果你想變得更有智慧,那么就請保持學習的心態(tài)。當問題行不通時,通過發(fā)問引導自己尋找答案。
請記住,做到這一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保持好奇心并不斷提問,讓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的不同“解法”。生活就是尋求和分享知識,聰明的人知道這一點。
如果你想變得聰明,那么就要有同理心,而不是評判。把自己放在另一個人的角度,試著理解他的觀點。你不必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觀點,你只需要進入他的困境當中,感受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就行。
當你了解實際情況時,你才能全面地看待事情,做出正確的選擇。
例如以前香港鬧事,我跟港D對戰(zhàn),怎么說都不聽!但當我理解到他的觀點背后的心理因素和思想,我就知道,沒必要繼續(xù)跟他說下去了。因為我知道,在他的狀態(tài)中,已經(jīng)沒有被說服的因素存在。
所以,明智的人是理解而不是判斷,因為判斷很容易,但理解他背后的觀點和情況,卻會很難很難。
獲得智慧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給自己一些時間,看看自己做過的事情。
從一切事物中退后一步,通過休息、恢復體力然后反思你的行為。當你忙了一整天,你通常都很少會思考自己的行為,但你確實需要一些時間來考慮。
靜下心來,心安理得。不要著急,讓你的頭腦充滿正能量。聰明的人,都懂得從自己的行為中,找出他們可以改善和挑戰(zhàn)的模式,這是智慧的標志。
思考如何通過行動使事情變得更好。
一個有智慧的人,會在自己周圍建立一個強大的人際網(wǎng)絡,這些人是積極而有智慧的,同時具有卓越的知識和智慧。
這個支持系統(tǒng),可以包括朋友、家人、熟人、相關團體或工作中的同齡人。
如果你想變得更聰明,請確保你并不孤單。當你和你信任的人在一起時,這種感覺會給你帶來新的信心。它為你提供必要的能量,以更加積極和決心向前邁進。一個聰明的人通過與他的支持系統(tǒng)交談可以獲得更好的理解,并且可以輕松地改變他的心態(tài)。
否則,一個人就會容易胡思亂想,陷入極端的行為中無法自拔了。
(編輯/高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