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光
(福建省福安市閩東醫(yī)院眼科 福安 355000)
視疲勞又稱眼疲勞,是由視覺器官長期過度緊張活動超過其代償能力所致,受電子產品普及、日常伏案工作、不良的視作業(yè)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視疲勞發(fā)生率較高,但其并不是獨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疲勞綜合征[1]。干眼癥是眼科常見性疾病,主要由淚液的質或量發(fā)生異常病變所致,從而造成淚膜不穩(wěn)定,發(fā)生眼表損害,引起眼部不適,甚至導致角膜病變,嚴重影響患者視力[2]。合理使用滴眼液是緩解視疲勞干眼癥的最佳方法,使用滴眼液補充或恢復淚液正常成分,緩解眼部疲勞,抑制眼部炎癥[3]。但由于滴眼液種類繁多,大部分含有防腐劑,長期使用可導致眼表和淚膜損害,尋找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是現階段研究的關鍵[4]。七葉洋黃雙苷滴眼液主要作用于睫狀肌和視網膜,不僅利于緩解癥狀,還具有保護視網膜的作用。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能夠提高眼表的自我修復過程和效率,利于緩解干眼癥狀。本研究選取視疲勞干眼癥患者分析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液聯合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治療視疲勞干眼癥的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審批號:2020KY063)。按隨機數字表法將福安市閩東醫(yī)院2020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收治的94 例視疲勞干眼癥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7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23 例;年齡25~67 歲,平均年齡(48.27±11.53)歲;病程 2 個月至 2 年,平均病程(11.65±7.43)個月。研究組男25 例,女22例;年齡 26~68 歲,平均年齡(48.25±11.58)歲;病程3 個月至 2.5 年,平均病程(11.71±7.38)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診斷標準 干眼癥:參照《干眼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13 年)》[5]中的診斷標準;視疲勞符合《視疲勞診療專家共識(2014 年)》[6]中的相關診斷標準。
1.3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干眼癥和視疲勞的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依從性較好,能按時用藥。排除標準:存在青光眼、鞏膜炎、麻痹性斜視、偏頭痛、鼻竇炎、急性眼疾;既往存在眼部手術史;處于妊娠或哺乳期;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意識障礙,無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液(國藥準字H20130295)治療,指導患者取半臥位,頭稍微后仰,滴管避免與眼睛接觸,將眼藥水滴于近耳側外眼角,滴入后叮囑患者來回轉動眼球,以便藥物充分吸收,閉眼休息 10 min,1 滴 /次,3 次 /d。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予以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滴眼液(國藥準字S19991022)治療,按對照組相同方法滴入,兩種藥物使用時間間隔5min,1 滴/次,4 次/d。兩組均持續(xù)治療4 周。
1.5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以下列11 項癥狀作為評價指標,眼干、眼痛、眼脹、眼澀、眼部異物感、視物模糊、畏光流淚、眼部充血、重影、頭痛、惡心嘔吐。顯效:治療后上述7 項或7 項以上癥狀消失或緩解,眼瞼檢查未見異常分泌物,淚膜破裂時間(BUT)恢復正常,淚液分泌試驗(SIt 值)在正常范圍內;有效:治療后上述5~7 項癥狀消失或緩解,眼瞼檢查存在少量異常分泌物,BUT 基本恢復,SIt 值趨向正常值但未至正常值;無效: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2)主觀癥狀積分:于治療前、后對兩組臨床癥狀進行評估,包括眼干、異物感、灼燒感、眼痛、視力模糊、視覺疲勞、畏光、流淚8 項癥狀,根據癥狀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記為0 分、1分、2 分、3 分,總分 24 分,分數越低表示癥狀緩解情況越好。(3)BUT、SIt 結果:于治療前、后采用淚膜鏡測定淚膜表面出現第1 個干燥斑的時間,<10 s 為淚膜不穩(wěn)定;患者背光而坐,在結膜囊下方放入淚液試紙,另一端游離在眼瞼外側,囑咐患者正常眨眼,5 min 后取出試紙,2 min 后觀察試紙濕長,<10 mm說明淚液分泌功能下降,淚膜不穩(wěn)定。(4)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結膜充血評分:于治療前、后將角膜平分為上、下、鼻側和顳側4 個象限,染色采用熒光素鈉,每一象限染色后分別進行評分,總分12 分,分數越低提示角膜狀態(tài)越好;結膜無充血為1 級(0 分),輕度充血為 2 級(1 分),中度充血為 3 級(2 分),重度充血為 4 級(3 分),球結膜血管擴張明顯。(5)不良反應。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主觀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主觀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主觀癥狀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主觀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主觀癥狀積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47 47 t P 16.26±5.64 16.74±5.71 0.410 0.683 11.34±2.31*8.47±2.26*6.088 0.000
2.3 兩組BUT、SIt 結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BUT、SIt 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UT、SIt 值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BUT、SIt 結果比較()
表3 兩組BUT、SIt 結果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SIt(mm/5 min)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BUT(s)治療前 治療后47 47 t P 5.62±2.14 5.71±2.08 0.207 0.837 8.74±2.66*11.23±2.47*4.703 0.000 4.25±1.05 4.28±1.07 0.137 0.891 9.41±1.24*11.14±1.41*6.316 0.000
2.4 兩組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結膜充血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結膜充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結膜充血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結膜充血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結膜充血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結膜充血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角膜熒光素染色治療前 治療后47 47 t P 8.34±1.20 8.37±1.26 0.118 0.906 6.45±0.71*3.41±1.01*16.881 0.000 2.51±0.24 2.54±0.26 0.581 0.563 1.70±0.11*1.24±0.15*16.954 0.000
2.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局部灼傷、藥物副作用等不良反應。
視疲勞和干眼病是臨床常見病,干眼癥患者受炎癥反應、細胞凋亡、性激素水平改變等因素影響,可出現淚液匱乏、淚液迅速蒸發(fā),導致淚膜發(fā)生異常性病變,引發(fā)干眼癥,主要臨床癥狀為眼睛干澀、異物感、灼燒感、視覺勞累等[7~8]。視疲勞發(fā)病主要由3方面原因造成。(1)眼部原因:屈光不正、調節(jié)不足以及隱斜視等;(2)全身原因:過度勞累、內分泌紊亂等;(3)環(huán)境因素:光線過強或不足、視標不穩(wěn)定等,患者主要表現為不能長時間近距離工作、眼球脹、痛及周圍眼眶疼痛等,嚴重者甚出現頭痛、眩暈癥狀[9]。視疲勞和干眼病發(fā)病機制不同,但存在相似的癥狀,且兩者之間存在較為緊密的聯系,視疲勞會導致干眼癥的發(fā)生,原因在于眼睛長時間工作時眨眼次數減少,影響眼表淚液的再分布,從而導致干眼癥,而視疲勞是干眼癥最常見的癥狀,因此合并干眼癥和視疲勞患者臨床較為常見[10~11]。正常人通過不斷眨眼促使淚液在眼表面均勻覆蓋,形成淚膜,潤滑眼表,提供光滑的光學面;溫潤及保護角膜及結膜上皮;通過機械沖刷和抗菌成分的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為角膜提供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淚膜一旦出現異常會引起角膜出現上皮損傷,而角膜上皮損傷使淚膜難以附著,若表層上皮細胞壁上的微絨毛與微皺襞受到破壞后,黏蛋白不會被吸附,造成淚膜無法生成或破裂,加重干眼癥。因此,對視疲勞干眼癥患者,盡快恢復角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是延緩淚膜破裂或減輕的重要途徑。現階段,臨床治療視疲勞干眼癥的首要原則為對因治療,明確病因、消除病因是治療的關鍵,在此基礎上引入必要的對癥治療可以取得較為明顯的效果,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12]。
七葉洋黃雙苷滴眼液主要成分為洋地黃苷和七葉亭苷,兩者均為血管活性成分,洋地黃苷能直接抑制乙酰膽堿酶,增強乙酰膽堿的生理性釋放,加強睫狀肌的收縮,使近點近移,提升調節(jié)功能,緩解視疲勞;此外,其具有增強活色素上皮酶吞噬感光細胞外介質物質的能力,可促進營養(yǎng)物質的輸送和感光細胞功能的恢復。七葉亭苷能夠刺激血管產生前列腺素,調節(jié)睫狀肌的收縮和舒張能力,還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供血量和供氧量,進而促進視網膜的恢復,兩種成分共同作用于睫狀肌和視網膜,既有利于視覺疲勞的緩解,又能保護視網膜,且該藥為獨特的微量包裝,不含防腐劑,長期使用安全性較高[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有效率、BUT、SIt 值高于對照組,主觀癥狀積分、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結膜充血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七葉洋黃雙苷滴眼液聯合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能加速角膜上皮修復和視網膜恢復,有效緩解視疲勞干眼癥患者的臨床癥狀,且用藥安全性較高。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滴眼液的主要成分為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是角膜的正常生理成分,在正常角膜全層中均有分布,正常狀態(tài)下以無或低活性形式存在于細胞間質中,其含量與正常生理代謝需求存在穩(wěn)定的平衡狀態(tài),在角膜損傷過程中,內源性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無法滿足損傷修復的需求,此時在損傷局部應用外源性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能加速損傷愈合速度,由被動修復轉變?yōu)橹鲃有迯蚚15~16]。同時,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滴眼液是一種澄明液體,屬蛋白類藥物,主要成分為低分子多肽等,能促進細胞上皮細胞高效利用氧和葡萄糖,可作用于角膜上皮的再生及角膜基質層的修復,一定程度上增加淚液分泌量,改善角膜炎,提高淚膜穩(wěn)定性,延長BUT。
綜上所述,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液聯合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能有效修復角膜損傷,保護視網膜,減輕患者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