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高
一個人的知識有相當大部分來自書本,故一般人總愛把讀書人視作有文化的人或雅稱為文人。我不幸自詡為文人也常被人稱為文人,且又生活在車武子故里,從小就受囊螢讀書勤奮好學的故事影響,故免不了經(jīng)常乃至天天都讀書。
像干其他的事一樣,一個人讀書時也有個心情問題,這心情的喜怒哀樂悲恐驚,不是可以統(tǒng)而言之的,要看是在什么環(huán)境下讀什么書。但也大致有個可循的脈絡,不妨將它“曝曝光”。
我總覺得在雨天讀書心情佳,那淅淅瀝瀝的雨聲,仿佛是催你奮進的鼓點,極易使你走進書香氤氳的氛圍中。但雨不能太大。倘是無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時讀書心情亦好,夜已沉睡,唯你在書中行走,無牽無掛無干擾,完全忘記自己的存在,讓書在你的心野上馳騁。
給孩子寫完信后自己讀好書,因為你在信中反復叮囑孩子用功讀書,哪有做父親的不以身作則的道理!到故鄉(xiāng)湖村里走走后歸來正好讀書,因為鄉(xiāng)親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在耕耘他們的希望,時時大把大把地支出自己的汗水,難道你這個西裝革履的凡夫俗子有書本寬容地接納你不是幸事?你難道不樂而讀書?
讀書是人生最大的樂事,當然是指讀那些好書。諸如魯迅、郁達夫、沈從文等人的著作,普希金、莫泊桑的詩文,還有唐宋八大家的名篇……讀這些名家的文章,總是自覺地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當代文人太多,作品自然也多,不好一一列舉,但大凡我熟悉的人的文章總愛讀讀。讀這樣的文章,有一種親切感。如果他們的文章寫得特好又特耐讀,我便邊讀邊慚愧起來,覺得自己不如他有才氣,繼而臉便發(fā)起燒來。當然,心里也在暗暗上勁,想追上人家,故而推動我去讀更多的書。往往在這種正視自己的時候,更能認識讀書的作用。讀書實在是一個不斷完善自己,提高生命質(zhì)量的工程與途徑。
人自然有不如意的時候,雖有“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的座右銘懸于心室,但還得用讀書來化解愁緒。此時便讀李白、辛棄疾,馬上就有豪氣回蕩心間,清升濁降矣!倘有私心雜念襲來時,便讀《岳陽樓記》《諸葛亮集》,心胸自然會豁然開朗而漸入佳境,心情亦會似山泉般澄澈碧透。有時渴望得到某書時恰好覓到了,心花怒放地讀且讀得快;借來的書讀得順暢,分外過細摘抄也勤。而自購的書往往喜歡束之高閣,竟有過了很久尚未讀的!
有所為才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才有所為。由于有限的時候被書占盡,以至于不會搓麻將、不會玩撲克,被許多行家嗤之以鼻,然而,我卻一笑置之。盡管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我覺得讀書總比浪費時間要好。讀書的心情雖與讀書的時間、空間、境況有關(guān),但主要還是由所讀書中的內(nèi)容來決定的。有時讀得你心空清風徐來、皓月千里;有時讀得你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有時讀得你有滋有味、滿口生津;有時又讀得你味同嚼蠟、不忍卒讀……但無論怎樣,你總得讀書,而且只能讀書。
心靜好讀書,靜心讀好書。只有專心致志地讀,才能讀懂書中的真諦!如果你老是想著誰又發(fā)了橫財、誰又換了情人、誰又要升官發(fā)財而不是憑真才實學等俗事,你是沒有心思去讀書的,也是讀不懂書的。有字的書尚不懂,又怎能讀得懂社會、生活、人生等諸多的大部頭的無字之書呢?
責任編輯:趙利娟